【圆桌论坛3】如何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2016年1月21日
2016年1月17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百位国内人才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企业界人士共聚一堂,充分发挥资深人才专家智力密集的优势,深入交流“十三五”规划实施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应对,共同探讨如何尽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才制度优势。

第三场圆桌论坛聚焦“如何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沈荣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张冠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原院长杨河清、北京师范大学人才办主任杨红英等嘉宾,深入探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创新招才引智工作,不断提升中国人才制度的国际竞争力。与会嘉宾指出,人才工作前提是尊重人才,要做好产学研、体制内外、理论与实践三个打通;人才引进工作要做好硬条件和软环境两方面的建设,同时做好硬性引进和柔性引进;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合理确定人才价值,打破不合理的框架,同时建立合理的框架。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指出,中国现在国际人才比例、来华留学生比例全世界最低,国际上3500万大学生,来中国读学位才十几万。新一届政府在人才引进方面有突破,上海开始用市场化机制吸引人才,公安部宣布相关研究机构可以推荐申请绿卡,北京出入境人才20条新规里出台了更多新的政策,包括海外博士可以立即申请绿卡等。公安部和中关村课题的研究,CCG全程参与,提出的多项建议被采纳。国际人才可能是未来人才工作的一个突破口,包括建立新的国际人才中心。

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表示,国内高校间的差距较大,要发展必须改革,西部高校更需用超常规的举措克服引进人才的困难,首先是教师采用联席制,管理人员采用聘用制,完全切断传统体制,打破能进不能退的现象,并强化、促进改革的共识。现在引进、留住高层次人才,首先要有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收入待遇,同时关注、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并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另一方面,引进人才时会签订协议,明确任务要求,保证淘汰不合适的人才。人才引进还包括柔性引进,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师资等各个方面有全方位提升。【详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表示,从人才观念来讲,跟需要匹配的就是最好的人才。要解决人才价值确定的问题,特别是合理确定复杂劳动、知识型价值体现方式。目前一方面要打破不合理的制度框架,如人才流动限制、科研机构的国际合作交流限制等;同时也要建立一些合理的制度框架,如灵活的用人机制、人才管理规范等。建议列出人才发展方面的障碍清单,交由相关部门针对性地逐步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建立中国的人才优势。【详细…】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沈荣华表示,人才国际竞争力有五个评价标准。一是支撑度,讲经济、社会总体的水准和基础教育;二是宽容度,讲人才结构的跨文化容量;三是融合度,看不同背景文化人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合作;四是流动度,全球范围内引入输出的集散能力;五是影响度,人才资源影响力的半径。他建议实施国际人才四大战略。一是改革战略,从政策推动走向制度创新,通过制度改革来谋求对人才的解放;二是开放战略,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率先实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三是环境战略,从硬环境走向软环境,实现人格素质整个高移;四是文化战略,从单一文化走向多元文化,创造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良好的国际人才氛围。【详细…】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张冠梓指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比较优势,要从三个层面理解:第一,国际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竞争;第二,人才应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第三,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制度比较。现在我国人才制度的优势主要是初步具有顶层设计,以及实行党管人才,不足主要是制度中的开放性、灵活性、市场性和包容性问题。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人才问题必须打通,包括产学研之间、体制内外、理论和实践之间要打通;二是好的政策、思想要结合中国实际落地;三是人才工作前提必须是尊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原院长杨河清强调了两个方面。第一,人才制度优势除了引进和使用方面的政策制度,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需要改革,要培养创新思维,重视道德教育。第二,要在保护人才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制度、措施,包括体制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人才健康问题防范等。

北京师范大学人才办主任杨红英提出了高校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普遍面对的两个问题。第一,服务于国家人才战略需求,高校积极进行智库建设,引进专家学者,搭建研究平台,高校智库人才队伍的聚集和评价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经过高速发展以后已经相对平稳,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于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和人才队伍质量的提升。在经过长期人才引进,有一个相对规模的人才队伍的前提之下,如何稳定一支高水平领军的人才队伍是当下要解决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中国人才50人论坛”将坚持深入优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焦中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架设起学术研究、企业人才与公共政策之间的沟通桥梁。每届参与研讨的50人均为来自官、产、学人才工作相关的高端人士,为提升中国人才理论发展、推动中国人才学的建设,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为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人才研究领域最为领先的国际化智库,也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设立的“人才理论研究基地”,并被国家授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CCG曾参与中组部、人社部、统战部、国务院侨办、国家外专局等多个部委的人才方面的课题研究,包括参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在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编著出版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海归发展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及《中国区域人才发展报告》等人才蓝皮书系列。公安部近日公布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新政,CCG全程参与了该项课题的研究,所提出的多项建议被采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