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发:国际学校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2016年3月25日
两会期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人民日报旗下环球网联合推出系列高端访谈节目“奔跑–国计大势”,采访全国政协委员、知名学者专家,就两会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3月18日,CCG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对话法政集团董事长、北京王府学校校长、CCG副主席王广发,共同探讨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话题。

十三五纲要释放社会资本进入教育事业的积极信号

  苗绿:各位朋友您好。欢迎收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环球网联合策划推出的“奔跑–国计大势”系列高端访谈节目。今天我们请到了著名的国际教育的专家、北京王府学校的校长王广发先生。王先生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王广发:大家好。

苗绿:王校长是著名的王府学校的创办人,同时也兼任校长。王府学校在国际学校里面赫赫有名,不管是从师资力量、还是他们学生的走向,都是非常的国际化。两会刚刚结束,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到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的多元化、精细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您怎么看待十三五规划中提到非国有的资本和力量,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这一点,同时这也是属于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您怎么看这个方向?

王广发:十三五规划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对非国有资本进入公益事业投资,参与公益事业建设非常好。中国以往大国办大教育,应当说过去都是依赖于财政,靠地方财政来办大教育。今天看来,尤其是国务院2010年颁布的《新三十六条》以及十三五规划,都给非国有资本投资办教育带来阳光、宽松的政策,反映了对多元、多样教育资源的时代需求,更加坚定了教育改革、教育发展的积极信号。通过这样的政策,能够拉动非国有资本,在其他领域没有明确产能需求的状态下,积极参与到多样、多元需求的教育领域中来,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这将对国家财政投资教育形成重要的补充,而且这个力量越来越大,据我了解,非国有资本现在参与投资教育的比例接近30%。

苗绿:现在讲教育供给侧改革,您认为这30%的民办教育在缓解公办教育压力的同时本身有怎样的具体优势呢?社会资本投入教育以后,相比公办教育有怎样的优势?

王广发:民办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用的是民间资本。国家出台政策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教育,实际上减轻了国家财政投资教育的负担。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是大势所趋,给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带来积极的信号。本次两会期间还有一个很好的积极信号,就是外资可以进入中国的教育领域投资,或者说进入中国教育领域进行合作,这些都对更多元素、更多投资进入教育领域带来积极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教育领域,对公办教育是极大地促进和推动。

国际学校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苗绿:您觉得像王府学校这样的国际学校,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独特的作用?

王广发:王府学校是首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目前在国际教育领域,在移动教育、信息化教育方面做的很好。我们用移动教育改变中国教育,推动教育资源公平。信息化教育是促进公平教育的一个手段,王府学校在这些方面比较领先。

苗绿:教育现代化还不只是这种技术上的,可能更多是软实力上的。比如王府学校学生的活动、课程配制、包括走向,也是很国际化、现代化的。您能和大家分享一下王府学校是如何推动这方面工作的吗?以王府学校为代表的民间资本力量进入以后,对教育现代化改革还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王广发:王府学校国际化的特色体现在多方面。首先是执行两个纲要,2020教育纲要和2020人才纲要,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教育。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卫星、光纤,IPAD、手机实际上可以是课堂的翻转,走班上课,分机教学,电子信息化,必修、选修,学分制,这些做的非常到位。

苗绿:王府学校的选修可以选修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上课,遇到不同的同学,这在国内学校里非常少见。王府学校这样的社会资本投入可以更容易地带来现代的设备,同时也在软性课程设置上,带来更多现代化的气息。您觉得除此之外王府学校还有怎样的优势?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以后,还可以带来怎样的新气象?

王广发:应该说在国际教育优质资源引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对专业化教师的培养上,王府学校也做了很大的改革。

苗绿:王府学校现在海归老师有多少?外国教师有多少?

王广发:王府学校现在有40%的外教,40%的海归,这对国际课程的教学质量非常有必要。另外我们对老师的培养也非常关注,为老师提供宽松的学习、培训、培养的环境,引导老师在这里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教法、教学质量提升上的积极性。民办学校在引进教师资源、课程资源、教学法资源方面的机制体制比较灵活,这些都对王府学校形成国际化的架构非常有好处。

苗绿:王府学校的教师培训也是非常国际化的,除了他们本身国际化的背景,他们在学校工作一段以后的再培训也是非常国际化的,这可能在国内公办学校非常少见。所以像您这样的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入教育领域以后,能够带来新的国际化的气息,也是整个教育体系比较承认的。非国有资源进入教育体系以后,民办教育的国际化,对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推动也是非常有利的。那国际学校有这么多优势,在发展当中,您作为一个思考者,认为在政策、体制、机制上还有哪些可以突破的地方或者可以进一步改进的?

王广发: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放权,在国际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上,我们应当完全与国际接轨,要给予更宽松的办学政策。所谓更宽松,就是在引进教师资源、引进课程、引进考试等方面,中国的标准应当与国际标准接轨,作为一个新的改革的举措。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体现了这样积极的信号。

加快培养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际化人才

苗绿:现在国际化人才的竞争是全球范围内角逐,教育要跟国际接轨,培养出真正国际化的人才,在国际化领域去竞争、去突破。您原来也讲到中国的人才应该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一些作用,这其实也是一个国际竞争的领域。我们刚才讲了教育改革的话题,您当下最关注的还有哪些话题?

王广发:我很关注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的建设。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在全球发挥作用,参与设立国际机构和建设体现大国风范。在国际人才培养标准上,中国应当加快速度,因为现在国际机构中中国的人才少,就没有我们的话语权。我们想要有中国的声音,就应当有中国的人才在各个国际机构里面,让他们去发挥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国际化标准上,要大力的推进改革。这样就能够把我们大学的人才与国际的思维意识、格局意识结合起来,让他们参与到国际事务当中。如果他的知识结构、思维意识跟国际不能接轨,就不能适应国际机构的需要。所以在推动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的时候,首先要结合国际市场、国际标准、国际事务、国际领域对人才标准的需求,不能以传统的应试教育标准,要用开放性思维这样的标准去推动教育改革。教育不改革,人才国际化培养就不能达标,人才就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的需求。

苗绿:教育家总是想着培养人才,真正能够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乃至整个族群在国际竞争当中所用。教育部刚出来的数据,今年留学达到52万多,这个数据非常惊人,过去留学的人远远低于这个数据。王府学校也送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出去留学。国际人才培养需要高瞻远瞩,尤其是在国际竞争领域。比如在国际组织任职的很多人,其实是很早就出去留学的,出去的比较早更能了解、适应国际的规则。王府学校有没有孩子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他们是怎么培养的?是什么时候出去的?

王广发:这个当然有。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标准建设上,我们认为应当从娃娃抓起。现在中国到国外留学生那么多,说明必须要推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人才标准培养的改革。他们出去是因为未来要在国际事务当中发挥作用,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说明我们高等教育的理念和培养人才、创业创新的标准与国际还不能完全接轨,因此有迅速成长为国际世界人才这样需求的家长和学生,他们现在走出去,也是为了让自己早日成为国际化人才。现在中国属于世界,世界也属于中国,二十年以后当我们国家经济、人才、科技、教育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时候,我们的学生都不会去国外了。现在我们只能说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把这些孩子留下来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教育是均衡的,信息化建设、科研学术、课程设置、考试标准等,这些是当前我们学生到国外学习最重要的原因,因为现在国内这些因素完全满足不了他,必须要出去。

苗绿:所以刚才我们提到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这就是属于供给侧还没有他们想要的。现在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以后,家长、精英、学校的学生他们还是需要更高质量的、更国际化的产品。所以在这方面可能像您说的一样,最终目的是把国内的教育水平也提升到与国际上齐平甚至更高的水平,这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需要引进国外好的教育资源在本土慢慢发展,最后成为一个好的方向。

王广发:这里还有几个事实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点,美国大学与大学之间是允许学生申请转学就读,本科、研究生都可以,中国的大学现在还远远没有实现这一点,这是一个制约孩子流动的局面。第二点,我们的考试可能过去每年只给孩子一次,现在改革后给两次,而中国的学生参加国际的考试,每年有多次的机会。就像托福英语考试,一年有几十次机会。过去一次考试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时代应该结束。我们的教育模式、体制、机制应当快速地与国际接轨,这样人才就可以标准化地与国际接轨。在这里还可以把王府学校作为例子。现在我们还有一个观念,中国家长主要考虑大学的排名,但是王府学校主要考虑专业排名。大学本科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专业,硕、博才能进入到名校、名专业,因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专业越是名校,它的专业越享有盛誉。所以我们在本科阶段让孩子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实际上他未来走的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多。王府学校的学生现在有就读哈佛心理学的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硕博、剑桥核能研究的硕博、新型材料的硕博,这些孩子我们给他的最大的鼓励就是你在本科的时候要有一个好的基础的专业。此外就是对孩子一定要有高端、顶层、规划设计。不光是学业,他的专业、创业,未来就业的机率要高。为国家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科研服务,我还有一个最大的希望,要让王府的学生尽早成为中国青年科学家,这个任务我正在推进。从投资教育,从做一个校长的角度,我认为这个责任和使命也是为国家分担培养青年科学家的责任,为国家未来科研服务。而且,这些孩子没有用国家的财政去留学。我们应当积极支持,鼓励更多的孩子,用自己的财富去申请留学,他回国仍然是回馈社会,为祖国、科研、学术进一步发展而贡献。

苗绿:像您所说的,占用社会公共资源其实很少,因为国际学校通常不占用公共教育资源。但是如果人才回流为中国社会大众所用的话,又是为中国公共服务的。

王广发:所以我就说,又减轻国家财政,又是自己承担所有费用,从高中开始,本科、硕士、博士完全自己去承担费用,这样的事情国家更应当鼓励。这为国家减轻了财政负担,而且是学生自己去承担财政压力,去学习深造。完成自己的学业回来以后还要参与到国家建设,甚至在国际事务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国家更应当鼓励,更应当支持。而且他们学成之后,或者在学习期间,更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关注他们的发展。

苗绿:而且我觉得政府在顶层设计上应该关注这批人群,怎么能够用好他们。CCG一直说致力于吸引国际人才回流,如果说能够真正从一开始就设计好,用较低的社会成本的把这些人更好的用好。像您提到,他们使用自己家庭的资源去培养一个人,最后能够为社会公共所用,更好地服务中国社会,这从社会成本来说是很合算的。

王广发:对于国家也是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这里面就有一个政策的问题。好的苗子,科学家的苗子,我们应当提前去发现,提前去培养。精英人才计划实施细则的培养,也应当纳入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里。这样对未来国际人才标准化建设的培养至关重要。不要等到大学你才关注,我们应当从小的时候、低龄的时候去关注孩子的培养,发现他的优点、优势,这是一个全社会、政府、国家、家庭甚至学生自身关心关注的大的课题。有的家庭或者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未来的发展也许是渺茫的,也许不知道给孩子去规划高端设计,但是从政府角度代家庭去关注一下这些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孩子是用自己家庭的资本实现学业成功,我想这一点也应当进行关注。当然国家留学基金对大学生走出国门也给予了更多的支持,但我认为还不够,还要大力支持,而且这个支持要让它往下延伸。

苗绿:我属于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受益者,但是我是读到博士了,国家才开始关注,送你出去留学。我就在想,如果年纪更小的时候,包括您说的小学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受到关注,然后着力培养一些有天赋的孩子更国际化,帮助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国际化人才。像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都非常重视这方面,这方面也确实是有一些国际经验的,可能需要更多的去关注它。而且我觉得您还有一点特殊的情况,您是一个企业家,也是一个教育家。通常企业家和教育家很难兼容,因为搞教育的人是想教育的资源怎么分配,但是没有考虑资本不够的话难以把教育资源挑动起来。您既是企业家,又是教育家,亲力亲为,学校、学生管理的都非常顺畅。既撬动资本的力量,也把真正的国际化教育理念融合在一起,这一点是很难综合的,您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王广发:企业发展应当以盈利为目的,这是企业家的本性。而教育是公益事业,不应当以盈利为目的。我们投资教育主要是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的结果,这样对孩子来讲是公平的,因为孩子需要这样一个环境。从我的角度来讲,首先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未来人才的标准,奠定了我既是一个企业家,又亲临一线管理、投资、改革、发展教育。这样我对人才标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学生的需求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完全根据孩子需求、未来需求引进国际先进教育优质资源。他需要什么,我供给什么。所以我说王府学校是豪华教育超市,学生进来之后,选择教育的权利在学生。课程、考试、测评都用国际化的标准,用国际的标准去要求整体的成长过程,接受学习的过程,我想这是至关重要的。这里面还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要对孩子疏导、引导。中西合并的先进理念,无为而治的管理,放而不乱,管而不死,让学生在一种自我约束状态下去学习,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教育的环境必须要帮助孩子打造好,王府学校与其他公立学校相比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在里面。

苗绿:这一点很难得,因为我们看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国际教育领域,民办教育一般投资人和教育者是分离的,就是教育者按照教育的理念去管理这个学校,投资者按照资本的理念去管理这个学校,但您是真正结合在一起的,一个资本人同时也在亲力亲为参与管理教育,这可能真的是一种模式。

王广发:但是这种模式比较特殊,要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创造财富的能力很强,但是他不一定能把教育管理好。我正好有企业经营的经验,也有办学的经验,能够把教育管理好,理念能够融汇一体,既做董事长,又做校长,而且把王府学校打造成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品牌,这是非常难得的。

苗绿:CCG也做人才研究,所以刚才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在中国教育人才、教育管理人才是非常稀缺的。中国原来都是公有的体系,教育家、校长没有去找钱的压力的。现在非国有资本进入教育以后,怎么能够撬动资本和教育理念综合在一起,而且办出国际特色,这个是非常难得的。那做了这么多年国际教育,您觉得最核心的国际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王广发:我想应该是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责任担当,国际事务处理的能力,通晓国际游戏规则,为国家、为国际做出重大的贡献,应该是这样的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养。而且要培养孩子个性、兴趣发展,要让孩子人性。因为他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行为、个性、兴趣应当让他自我发展,不要给他过多的限制。孩子的培养,尤其是中小学,必须允许学生个性兴趣化成长,在这样一个过程,会充分开发他的大脑。

苗绿:可能作为西方教育,尤其是现代西方教育特别提倡这一点,也确确实实培养很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因为只有自由生长才有创新的可能。如果过早的束缚以后可能就太规矩,不一定能创新。王府学校在培养这些人的时候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所以您刚才说的课程设置上,大家可以自由选课,可以自由流动,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方式。

王广发:对,孩子如果在中学时代给他限制过多,不利于发挥个性兴趣化成长培养的因素,等到大学了之后他仍然还是循规蹈矩的一种模式,对于人才培养,也是不利的。像张扬个性,分级选择教育,把这个选择权交给学生,不能让家长再去代替孩子选择而不符合他多兴趣发展的要求。

王广发:还有一点,我们国家现在提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应当快速地培养更多适应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的人才,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大的作用。现在要从大格局、大战略、大思维的角度去从高端顶层设计,让各个领域、各种人才、各种改革与国际完全接轨,不然教育跟不上、人才跟不上、科技跟不上,更谈不上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所以说强国首先要强人才,强人才首先要强教育,强教育必须要推进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适应国际人才培养。

(根据访谈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