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初:技能人才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2016年5月6日

 

  近日,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邢举行,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社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才50人论坛顾问委员会委员王晓初出席论坛大会并发表致辞。他指出,在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技能人才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发言实录: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和优秀代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者、技术技能的重要传承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着力发现、培养、集聚高技能人才队伍,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要求“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到2015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65亿人,高技能人才达到4501万人,分别比2010年底提高了47%和57%。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技能人才的素质、结构、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目前,全国技工院校2545所,在校生320多万人,其中,高级工班以上的在校生约占1/3。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人社部门,加大了对技工院校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技工院校坚持自强自立,改革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5金、6银、4铜和11个优胜奖,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其中,29名获奖选手中的24名、7名获得金牌的选手中的6名是技工院校的教师、学生或毕业生。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和成绩。当然,技工院校发展中面临的招生、资金、设施、待遇等方面的老问题依然存在,新矛盾也层出不穷。这更加需要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开创中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道路。

  今天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的成立就是这一努力的重要一步。联盟把一批致力于培养一流高技能人才的骨干技工院校集中在一起,探索建立技工院校校际间良性互动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共谋发展大计,实现合作共赢,非常有意义。希望“联盟”各成员单位坚持“立足高端、统筹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创新合作模式,把联盟打造成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优势互补的互助平台,项目协作的共赢平台,使之成为中国技工教育合作发展的知名品牌,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示范性、引领性、标志性作用。

  在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技能人才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热议。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已成为技工院校的时代使命。联盟成立之后的第一次研讨活动,就紧紧围绕工匠精神这一主题,很有必要。希望大家结合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积极建言献策,把工匠精神贯穿技工教育始终,培育出更多的大国工匠!

  最后,衷心祝愿各成员单位继续奋发进取,再接再厉,全面合作,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全国技工教育的大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