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哲:不抱怨,要弄潮

2016年6月1日

理事简介

孙立哲,万国集团董事长兼华章出版公司董事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

【编 语】

 

  孙立哲是被打上了强烈时代烙印的一个人,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赤脚医生的传奇”说明了他的经历,“时代的弄潮儿”点出了他的精神。挚友史铁生曾评价孙立哲是在“用冲刺的速度跑长跑。不干成个事情,不算完”。“我不认为他能够承认失败。他从来都是一个赢家。他必须要赢。”这应该是对孙立哲人生态度最中肯的描述。


“抱怨是无用的,关键是增强适应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利于我们的人生。”


  孙立哲小时候的愿望是成为一个数学家,当时他家住在华罗庚的隔壁。华罗庚家有一台电视机,于是孙立哲认为成为数学家后就可以看电视了。随后,“文革”爆发,孙立哲的人生轨迹被扭转,他随广大知识青年一起下乡,成为技艺精湛的赤脚医生,并被作为典型而受到表彰。然而,命运急转而下,“文革”结束使孙立哲猝不及防地成为被批判对象,身心俱损,住院一年多,几近奄奄一息。


  在朋友们的多方援救下,孙立哲终于走出低谷,考上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后来去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志在往医学方面发展。谁知读书期间,他却患上严重的哮喘病,对动物皮毛过敏使得他的哮喘病日益恶化,最后再也无法走进实验室。不得已,他放弃了自己的医学梦想。


  生活窘迫且艰难,孙立哲只好自谋生计,走上创业道路。他和一同赴美的家人开过饺子加工店,夜以继日地包饺子。后来,他和妻子发现了图文处理技术的前景,创办起芝加哥万国图文公司,开发了世界级水平的多文种PostScript 字库,公司迅速膨胀壮大。然而此时妻子被查出患了癌症,孙立哲带着她回国治疗,同时希望能把先进的印刷技术和电脑图文技术带到中国。没过两年,妻子去世了,孙立哲自己也被查出患了癌症。种种打击之下,他选择返回美国治病。


  屡次经历大起大落,孙立哲对于困境有了超强的承受力。他谈到,每个人都希望事情朝着自己的想象去发展,但生活常常会出现意外,因此要学会接受生活,适应各种变化。他用自己“文革”后被批判的经历来举例:“试想,在我陷入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我天天抱怨老天的不公,天天痛哭流涕,那么我现在很可能还在农村。抱怨是无用的,关键是增强适应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利于我们的人生。”


“当你面对一股巨大的潮流时,重要的是行动。无论它是什么–下乡、上大学、出国、回国–都不重要。我必须得弄潮。”


  奇迹般地康复以后,孙立哲再次回国创业。在与一个出版社社长的交流中,孙立哲发现当时国外图书的版权引进还大多通过出版中间商,例如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的出版人,他意识到自己可以扮演中外出版业的中间人。同时,他也敏锐地捕捉到了伴随着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国人的阅读需求必然要变,他要追赶上这个潮流,“当你面对一股巨大的潮流时,重要的是行动。无论它是什么–下乡、上大学、出国、回国–都不重要。我必须得弄潮”。


  孙立哲引入一系列现代人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图书,被称为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的“把门人”。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引进计算机图书版权。后来,万国集团公司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资成立了华章公司,主要引进经管类图书;并与辽宁出版社合作,负责“吉尼斯”系列图书的代理;又与轻工业出版社成立了万千公司,专门引进心理方面的图书。毫不夸张地说,20 世纪90 年代中国的国外引进图书,大部分都与孙立哲有关。


  在出版业内成果累累,这也成为孙立哲的主业。但事实上,他当年回国开了30 多家公司,“有医疗器械的,有进出口的,有教育型公司,有学校、印刷厂,但大部分都倒了”。他在一次海归创业论坛上谈到自己的感悟:“很多海归创办了一些成功的企业,拥有很多资产,这很容易给人一种印象,好像海归创业很容易成功。但我觉得,对于广大的海归来说,创业成功应该是非常态的。其实,创业处于困境中,或者正处在努力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这才是海归创业者的常态。”


  虽然经历了重重挫败,孙立哲认为支撑他创业成功的是他不断学习的精神,自己是“上瘾式”地学习。“我这些年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投资,都是有效地利用了当年在海外的学习方式。这种欲罢不能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效果很好。”孙立哲在创业过程中,还在美国大学拿了多个硕士学位,涉及商务、法律、金融、制药,在52 岁时毅然重返校园,是他上瘾式学习的最佳佐证。


本文选自《世界这么大,我们创业吧》,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执行秘书长苗绿、CCG主任王辉耀,中央编译出版社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