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的运营管理创新与人才建设 | 2016中国智库创新峰会论坛四

2016年6月12日

  2016年6月6日,由中国最大的社会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16中国智库创新峰会”在京举行。

  在论坛四“智库的运营管理创新与人才建设”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与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金石、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沐、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张国斌就中国多元化智库运营实践过程中的模式创新和人才建设展开交流,讨论了国家智库、高校智库、企业智库、社会智库各自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人才吸引、培养之道。

  

苗  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


  人才建设是智库创新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智库里最重要的是“智”。兰德公司最早成立的时候,也是为了保住二战后的一些人才建立起来的,包括它也有博士培训的功能。

  我们认为智库人才不光是做研究本身,更需要能够做政策影响力。他们不但需要具有对策性的政策建言能力,也需要有对相关政策有推广和影响社会的能力。总体来看,智库最终是做影响力,包括政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影响力等各方面。

  目前来看,中国的高端国际人才引进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推进。CCG最近帮中关村推动了北京人才创新20条,正是关于这方面的人才政策。CCG为国际化人才来到中国一直在呼吁,同时也在为国际化人才进入智库而呼吁。

  另外,CCG一直强调国际化智库,没有国际化的人才怎么有国际化的智库。CCG作为国际化智库,拥有近100名全职研究和工作人员,拥有很高比例的海归背景的同事,其中有多名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等的外国全职研究者,这可能是国内智库比较罕见的。同时,除了全职研究人员,CCG还拥有一百多名来自全世界各国的中国问题研究顶尖学者作为我们的学术委员会专家。我们不但是一个研究国际化人才的国际智库,也是国际化人才聚集的智库。

  
黄剑辉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运营管理机制上,民生银行研究院由宏观中心、金融中心、产业中心、区域中心等四个中心构建;在运营管理上除了重视文化建设外,在研究过程中还要充分把民主、法制、科学放进去。所有的重大问题和课题,在每个中心都是先进行集体讨论,然后再放到全院进行讨论,出来的报告是集中了全院的智慧。同时我们的研究报告研究主要从历史纵向、全球视野、定量定性相结合等三个维度进行,这样比较容易看清很多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总的来说,智库问题还是要从“智”和“库”这两个字入手,不管是运营管理创新还是人才建设,最终是发挥智库的平台作用,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详细…】

 
 荆林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


 

  在智库运营管理方面,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七大要素:战略、组织、系统三大硬件因素,而人才、技术、共享价值观和风格则是四大软件因素。在智库人才建设方面,评价中心首先强调的是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同时,我们主要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职业规划、职业考核等方面来进行人力资源培养。智库的管理和人才,我想是人才为本,管理为基,人才的基础上加管理,这个智库的翅膀才能腾飞起来。

  
刘金石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大学办智库是当下时代的大学的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需要。另外,高校有条件办好智库。全国80%的社科研究人员都在高校,60%的千人计划的获得者也在高校,50%以上的两院院士也在高校。作为人才密集和智力密集的研究机构,高校有条件办好智库。综合来看,高校办智库的关键在于机制体制的创新,人才引进,整合学科优势,产出好的成果,影响政府的决策,凝聚社会共识。【详细…】

 

   


杨  沐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公共政策研究院现在形成了五个研究方向:中国体制改革、中国社会政策、中国经济政策、中国国际话语权和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的人才布局就按照这五个方面分配,每个方面大家有一个主攻方向,然后进行学术积累和政策研究的积累。

  政策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同时需要强调团队合作,而不是个人研究。做好政府政策研究,重要的一点是调查研究。中国现在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常态,下面应该有什么样的政策,怎么得到这些政策,都需要在下面调查研究才能得到。离开调查研究,文章和政策研究是空的。

  而在智库人才培养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智库人才不是学术人才,也不是管理人才。作为智库人才,其研究领域具有开放性,更为重要是能够运用多种手段来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另外,通过人才引进、稳定队伍、激励制度和“旋转门”等人才培养机制,我相信公共政策研究院在三五年后将会有三五个像郑永年教授这样的学科带头人。【详细…】


张国斌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


 

  察哈尔学会可能是全国唯一的一家,在一个县科技局,一个股级单位注册的。在一个股级单位注册的一个非官方的民间智库能到了今天这种地步,这和学会的政策正确、创新发展和运营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察哈尔有70多个研究员,遍布在全国各个高等学校和机关。我们的国际咨询委员会有近20人,其中包括于洪君副部长、中国前驻欧盟的大使关呈远、中国前驻法国大使赵进军和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等。察哈尔经常举行座谈听取他们的建议,因为他们的经验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而正是这种智慧指导察哈尔学会智库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人才是综合体,需要把现有的资源利用起来,互相交流、互相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