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间网】东莞人才总量突破130万 高层次人才7.5万人
2016年8月4日■东莞市高层次人才总量、创新科研团队数量等指标均居广东省前列 (资料图 郑琳东 摄)
东莞时间网讯 7月31日,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2016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举办期间,受东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正式发布《东莞人才发展报告2016》一书。书中透露,截至2015年年底,东莞市人才总量为130多万人,高层次人才7.5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创新科研团队数量等指标均居广东省前列。该书由东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编写,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是东莞人才理论探索与人才理论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
东莞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广东前列
《东莞人才发展报告2016》分为综合发展篇、特色工作篇、研究探索篇和人才政策篇四个部分,介绍了东莞市在2015年人才工作方面取得的总体成效,东莞市科技局、松山湖(生态园)等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及镇街的经验做法,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的优秀理论研究成果及2015年东莞市出台的《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等9项人才新政。
2015年,东莞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将人才工作作为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现深化改革突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创新工作理念、推动人才集聚、实施人才培育、优化人才服务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15年年底,东莞市人才总量为130多万人,高层次人才7.5万人,其中留学归国人员6000余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1名,省市创新科研团队44个,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4名,评定认定的特色人才156名,高层次人才总量、创新科研团队数量等指标均居广东省前列。
在发布会上,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表示,当前东莞的经济、产业转型迫切需要人才的支持,本书的出版是东莞人才工作的一项创新尝试,是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的一项重要成果,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对想要了解东莞人才相关政策和人才发展状况的各界人士提供一定的帮助。
创新人才机制助力引才聚才留才
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亮表示,未来东莞在人才引进方面要考虑差异化战略,打造宜居环境,搭建更多的科研平台和人才载体,满足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发展职业教育,建立更多的技术、技工类院校,加强人才工作,留住普通打工者,打造东莞的“人才文化”。
《东莞人才发展报告2016》选取了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在人才政策、政府约购、海外“银色人才”引进机制、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研究报告。探索如何合理利用政府约购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创业、如何引进海外“银色人才”、如何利用新型研发机构引才聚才。
报告指出,政府采购可以为创业型人才的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利用政府采购促进人才创业的制度环境成熟;政府约购可以直接创造并拉动创新需求,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一种“后激励”式创业扶持模式,政府约购充分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政府约购引入高层次创业人才是对人才引进机制的创新。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服务中心;设立城市首席创新官;进一步完善东莞松山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引才渠道;加强新型研发机构管理运营团队建设;协调合作高校院所,加大人才资源投入;降低人才政策门槛,拓宽政策覆盖面;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培养的重要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优化生活配套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等十个方面,不断增强新型研发机构引才聚才留才能力。把引才重点扩展到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产业、行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人才工作经典案例
1. 市人力资源局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首次到德国举办欧洲招才引智推介会,组织企业开展“东莞名企名校行”等活动,取得良好反响;创新出台《东莞市成长性企业人才扶持试行办法》等系列人才政策,进一步放宽人才入户限制。
2. 市科技局举办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赢在东莞”创新创业大赛,松山湖(生态园)举办“千人计划”专家东莞行活动,积极搭建对接平台。
3. 虎门镇通过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意见》等政策、搭建虎门服装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立领导人员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等机制,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4. 长安镇创新人才服务措施,推出“优才卡”,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吸纳和留住优秀人才。
文章选自东莞时间网,2016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