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跨国公司高管热议中国人力成本上升

2016年9月26日



  2016年9月23日,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全球化企业发展中国(宁波)论坛在宁波举行。针对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对跨国企业的影响,几位跨国公司高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塔塔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李符然表示,公司确实受到成本上升的影响,在中国全球交付中心、北上深等大城市尤其明显。“ 杭州的人才很多都被互联网企业吸走了,我们招新员工很难招,成本也比较高。”公司通过内部平衡来解决这一问题,到成本更低、人才更多的城市更多地招聘员工,或设立新的全球交付中心,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


  威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任道远称,在软件、创新领域的一些中高端的管理职位,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用人成本的确直追硅谷;但在软件研发工程领域,成本比硅谷的一半还少。因此相比美国的高端研发,中国还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优势正在逐年减少。


  任道远说,中国的相对优势是应届毕业生,尤其是理工科、计算机的生源质优且充足。“ 在中国,外企可以招到前十名的学生,但这在美国需要更大的竞争。中国大学相较于印度、东欧的大学而言在全球的排名更好。”此外,中国的创新能力也直追美国。“ 威睿的一些研发,也是原创在中国并适用于全球,是我们自己草根的研发团队做到的。”


  Linkedln(领英)中国区副总裁于志伟指出,中国在软件、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人才工资增长幅度显著,但与欧美公司相比,中国成本相对低并且性价比很高,人才的时间、精力投入都非常高。尽管成本压力上升,但人才创造的价值也相应提升。“到2020年,一些蓝领岗位可能会消失,但计算机等新兴行业的人才会出来,劳动力的效率是上升的,这是一个好事。”


文章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