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边界——全球化进程的动力 | 全体大会一

2016年10月9日

  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共同主办的“2016全球化企业发展中国论坛”于9月23-25日在宁波召开,1000多位来自国际国内的知名企业家和跨国公司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9月24日上午,本届论坛举行了以“打破边界–全球化进程的动力”为议题的全体会议,深入探讨中国企业应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提高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利用这一战略优势来增强其国内竞争力。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王辉耀

  

  我们今天的论坛是全球化企业发展中国论坛的第一场,话题是“打破边界–全球化进程的动力”。全球企业的发展,全球资源的配置,投资、贸易等全球化的手段,全球化增长的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在这个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也有逆全球化的潮流,全球化可以说遇到了很多曲折和动力。我觉得中国的企业是全球化最坚定的捍卫者,推动者或积极的参与者。在这个值得关注的时刻,我们要探讨全球化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如何推动中国积极参与下一轮的全球化进程。在G20后打造命运共同体是我们面临的新一轮挑战。我们希望未来在整个亚太贸易圈内能有一个新的体系,是中美或者加上其他国家共同书写的规则,而不是你写你的,我写我的,是共有的全球化、共赢的全球化。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主任  郑永年

  我想以“开放促开放”谈几点看法。我们这几年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经济全球化,但是为什么感觉动力不足呢?我去了很多省份看,中国自己本身开放的程度不够。很多人理解“一带一路”就是我们走出去,但是这是不科学的。“一带一路”不是单向道,而是个双车道。现在到了中国资本过剩,可以走出去了,首先有一个条件,必须把企业请进来。如果都出去那中国就空了,是不可持续的。我觉得西方扛大旗因为西方走得时间很早。自由贸易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如果西方这个大旗扛不动了,中国可以扛,接过来就行了。第二,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是国际组织里一个重要的成员,也可以参与制定新的规则。第三,中国本身是一个贸易大国,也可以制定一些自己的规则来推进全球化,但是这个规则,应该是使得世界更自由,而不是相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王志乐

  关于推进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讲三个建议。第一是转变观念,要适应中国对外投资发展的新趋势,必须完成从投资输入国到投资输出国的思维转变。第二,要注重创新理论,打造源于中国的全球公司。第三个,要强化合规,提升企业的软竞争力。只有理论创新、观念转变以及强化合规,才有可能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取得成功。中国作为一个新兴投资国,中国公司在投资时不光是要想怎么赚钱,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全球责任、诚信义务。但是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并不深,这可能是在理解方面有问题。现在的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传统的商业风险,而且面临越来越多的是诸如地缘政治风险这样的非传统非商业风险。关于“具体怎么做”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一起来推动。

 

墨西哥合众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参赞  Alejandro Salas

大约从20年前开始墨西哥就已走向了全球化。那个时候墨西哥的经济还非常闭塞,我们也难以理解全球化的必要性。但我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国际化的合作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目前为止我们和中国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的制造业和汽车行业在全球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预计到2020年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市场的车辆总量会达到500万辆。还有一个例子,在墨西哥北部的一个城市,当时听说有中国的投资者来,当地人很害怕,但之后我们发现当地的态度已完全发生了变化。通过交流,我们希望能够为双方进行投资项目的接洽,比如有更多的中国人去墨西哥投资,墨西哥企业也更好地融入中国经济并从中获益。G20谈到的基础建设的互联互通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精神。教育方面留学生的交流融合能够帮我们更好地培养人力资源。这些是一个思维方式的转变。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刘经纶

  首先,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同时它是包括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两个方面的,因此既要利用好国际资源,也要利用好国内资源。第二,现在中国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优势。第三,中国的技术和资本输出发展也非常迅猛。

 

  当然我们体会到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的民营企业,要“走出去”确实面临很多的挑战,我们加入全球化这个行列,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首先,我认为海外风险不易控制,第二是我们国际化的管理能力还是有待加强。第三我们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还没有占有优势。第四,国际化过程中的新技术应用、新管理方法、新游戏规则掌握方面,我们还是要努力。

 

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陶景洲

  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时候,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对于全球化,我们的准备还不够充分。海外风险不易控制,这要求对政治和法律风险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方面的欠缺是需要补足的。所以并不是说遵守现有的法律就够了,而是要向高标准看齐。所谓双向开放,就是要以开放促改革。我们经常提到所谓的市场经济就是一个法治经济,中国对外开放的道路也是一个法制的道路,在别的国家投资的钱能不能得到保护,最后还是要看国际法下的保护这一块。

 

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  汪潮涌

  关于全球化的新常态,我想提三个观点:第一个新常态就是全球化的速度在放缓,并且这个趋势不可逆;第二个是全球化的角色在更换,中国的地位以及影响力在不断的扩大化;第三个是全球化的目标在变化,以前是单向的、输出性的全球化,现在是双向的、共赢的全球化目标。中国的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有七大机遇:贸易产品“走出去”,制造产能“走出去”,资本“走出去”,科技含量、科技产品“走出去”,服务“走出去”、人才“走出去”、文化“走出去”。这七大机遇,代表未来中国在全球化里的机遇,但是每个机遇都有边界、都有挑战、都有障碍,希望大家以积极的智慧去解决它、突破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