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中国要对全球规则做“加法”
2016年10月24日
今年11月,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周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于国际规则的吃透程度也愈深: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认为,中国要对全球新的治理体系做一些新的建设性意见,对现有规则做“加法”。
龙永图在18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一场研讨会上提出这一观点,得到了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赞同。
“最大红利是获得平等待遇”
“入世15年来,中国成为一个非常快速的学习者,快速地理解规则、适应规则。很多数据表明,中国加入WTO15年,从经济总量到贸易总量都取得惊人的发展,这无论是中国自己还是全球大的贸易伙伴都是始料未及的。”中国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说。
一组经常被引用的数据是,15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4年的6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约6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孙永福也提到,加入WTO要付出一些“代价”。这其中包括关税收入的降低。
不过多位专家都表示,中国加入WTO受益匪浅。中国商务部美洲大洋洲司原司长何宁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15年,有些同志觉得15年的红利差不多到此为止了。我个人认为远不止这些,最重要的红利是中国通过加入世贸,获得了平等的待遇。”
另外,何宁指出,“红利”还在于,WTO的多边规则“极大地减少了政治对贸易行为的干扰”。他举例称,2005年美国参议员舒莫提出了著名的“舒莫法案”,要对中国进口品增加27.5%的惩罚性关税。“当时有记者问,如果美国通过舒莫法案,中国该如何应对?我回答说,这个问题不存在,因为不符合多边规则,美国不可能把自己的脸伸出去让中国打一巴掌。后来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舒莫法案被撤回)。”
应该挑战不合理规则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中国目前已经到了参与全球治理的阶段。“入世后有一段时间我们是在适应和遵守国际规则,现在看来我们确实应该挑战当前现有的一些不合理的国际规则。”
龙永图则强调,中国“不会另起炉灶,不想颠覆现有的秩序,不想颠覆现有的规则体系”。但是,中国“不做减法,但我们可以做加法”。龙永图认为,中国要对全球新的治理体系做一些最新的建设性意见。”
龙永图举例说,如亚投行的成立,即因为既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无法满足全世界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中国愿意在一些新的领域出现以后没有国际规则、或者国际规则还不完善的地方往前走两步,这不是推翻和颠覆现有的国际规则,这是合情合理的。”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费和中国研究项目副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也提到规则缺位带来的影响。他举例说,“在货币领域也没有清楚的国际游戏规则,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做法,有自由浮动的货币政策,有固定的外汇政策……所以美国的一些官员经常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全凭他们的想象力。”
甘思德则表示,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可以进行合作,共同做好全球规则的“加法”。(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王诗堃)
文章选自新华网,2016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