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智库很难做到中立,但可以做到独立

2016年10月26日


专家简介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主任。


  2016年10月14日,“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重庆举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郑永年在发言中表示,智库一般要为所在国家服务,所以很难做到中立,但可以做到独立。

  

共产党的经验非常有参考意义

  

  郑永年指出,面对很多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好的思想,但有好的思想还不够,还要有执行者,要把思想转化为行动。今天世界面临的危机,不仅是经济治理危机,还有政党治理危机。从中东乱局到欧洲难民潮、英国脱欧等,都预示着时代的大变化,是一种政党治理的危机。


  郑永年以英国为例,他说道,公投在西方看来是最民主的方式,但其实是一种最不负责任的方式,不能达成共识,比如英国脱欧公投,大家在投了票之后又后悔,这种情况导致了老百姓普遍对政治精英不信任,英国的公投被看成是平民对精英的惩罚。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部分西方政治人物都在谈自由贸易,所以全球化推进得很快,而现在,却都不愿意谈自由贸易,要搞保护主义,这就是一种政党的危机。在欧洲聪明人很多,有很多好的思想,却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政府,政党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薄弱,导致很好的智慧没有派上用场。而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则非常有参考意义。重庆为什么做得好?在郑永年看来,在于强有力的政党能把很好的思想转化为行动。中国的人均 GDP从300美金提高到8000美金,这就是共产党的能力,而通过大规模的反腐败,使得共产党更强大。郑永年表示,在本次对话会上,各个政党能分享彼此的执政经验,这一点特别重要。


  

智库很难做到中立但可以独立

  

  智库需要在社会科学、知识和政策之间架起桥梁,要找到有用的、可转化为政策的知识。


  “人类社会每天有很多好的idea(理念),但大部分的好idea都没有用、都是幻想,而智库要找到可行的idea。知识分子抱怨政府不听我们的话,但从政府角度说,你的话(是不是)有用,怎么落地,这很重要。”郑永年说,“我们智库所追求的知识,和一般学术界追求的知识不一样,知识要有用才能转化成政策,对政府产生影响。”


  他还谈到,智库在体制上的设计也很重要。“像新加坡,智库的钱很多是从政府来的,但是政府从来不会管我们。(应当是)我们告诉政府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如果政府整天教你做这个、做那个,就没有了独立思考。”



文章选自澎湃新闻、中国网,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