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事观点
-
茅忠群:针对性引育专业人才 加速“智造”转型
围绕宁波经济发展方向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要有意识优化专业结构,通过外部引进、合作共建和内部调整的方式,开设一批专业学科、特色学院,同时加快智能制造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协作开设定向班。
2022年4月12日 -
茅忠群:修炼组织能量 共铸方太理想
茅忠群,CCG资深副主席,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2022年1月14日 -
内外双轮驱动 科技大潮中方太的变与不变
如果说科技变革是企业市场发展的核心,那么坚守社会责任则是品牌价值的支撑点。在第十五届亚洲品牌盛典中,方太以超过660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七年荣登亚洲品牌500强榜单。在科技变革浪潮中,坚持科技向美向善,履行社会责任,成为方太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在驱动力。
2021年11月17日 -
茅忠群:站在自主崛起的时代潮头,明辨未来
每一场革新,都会遭遇常人难以理解的困难,而方太却以“头雁”的勇气和智慧坚持了下来。这背后是茅忠群更为深远的考量,“只有坚持以仁爱为缰,以利他之心让科技有善意,以同理之心让科技有智慧,以平等之心让科技有担当,创新科技才会与美善和幸福同行,为人类创造更多的正向价值。”
2021年9月6日
理事动态
-
方太文化体验营2020正式开启,静候八方朋友!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当特殊时期结束,让我们珍惜学习的时光,与方太相约,共同开启2020新环境下的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2020年3月16日 -
茅忠群:谈企业家自我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无古人的奇迹。但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诸多企业家也遭遇了爬坡过坎的瓶颈期。 带着成长的烦恼来,揣着现成的办法走,这似乎成为当前国内企业家参加各类培训时的普遍心态。但是,在今年5月开办的首期“方太文化修炼营”上,企业家学员得到了这样的答案:现成的方法不是万能钥匙,只有企业家自己先学明白,才能系好企业管理的第一颗纽扣。 首期“方太文化修炼营”全体师生合影 真正学明白,应该怎么学? “我们自己一定要真正学明白。”茅忠群经常这样说。 创办方太集团以来的23年,也是茅忠群不断“学明白”的历程。2008年,方太开始全面导入中华优秀文化,以其核心理念“仁爱”为出发点,对集团已有的西式管理制度进行本土化改善。摸着石头过河,历经数个版本的升级迭代,方太文化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版本。 为了把“学明白”的心得分享给更多企业家,方太从2018年8月起,每月开办“方太文化体验营”。2天2晚的体验营让企业家学员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的巨大价值,对中华优秀文化、方太文化升起向往。 方太文化体验营学员合影 但学习和实践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方太在今年5月新增了修炼营课程,通过中西经典学习、问道解惑、学员讨论分享等阶段,陪伴更多企业家学习实践。 怎样才叫学明白?茅忠群将其归纳为“明心重道,以道御术”八个字。他认为,“道”听起来很神秘,但其实就是中西方先贤们试图发现的人文世界的真理真相。若用当代的语言来概括,可以简单理解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本原和推动力”。真理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先贤们对其的表达方式不同。比如,孔子没有发明儒家思想,只是发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等先哲,终其一生都在探究世界的本原。 研读中西经典是“明心”的重要方法。除了通过《大学》《论语》《中庸》等儒家经典一门深入,还有《道德经》《孙子兵法》《西方哲学史》、学习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等课程,博采各家所长,从中西方文明精华中汲取智慧。 为什么要“明心”?茅忠群借用王阳明的话来解答:尽管我们内心都有太阳(即良知,也就是人文世界的真理真相),但普通人心里都是阴天,太阳被乌云挡住了。 因为我们经常被喜怒哀乐等情绪奴役,被自私、懒惰、偏见等人性的弱点妨碍,向外追求物欲的满足,而忘记向内心去开发智慧的宝藏。 王阳明经历了发配贵州的颠沛困顿,彻底把内心弱点摒除,“渐次地空了,连怕死的一念也没有了”。他从此领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只要把内心弱点去除,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和圣贤之心一样,能达到“自明我心”的境界。 找到内心的光明,其实正是《大学》开篇所说的“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文艺界、社科界的政协委员时,提到“用明德引领风尚”。这说明,中华优秀文化倡导的修己安人、家国情怀等伟大命题永远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民族复兴和文化繁荣的题中之义。 方太集团总部 “所以我们先从《大学》入门。”茅忠群请方太内部讲师现身说法,系统全面解读《大学》要义。随后,茅忠群还和大家分享了循序渐进学习经典的四种方法(也是区分其中精华与糟粕的有效方法):第一层次是字面意义上的理解;第二层次是了解某部经典的时代背景;第三层次是从具体语句体会先贤在当时的内心世界;第四层次最难,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时刻观照、反思内心的每个念头,提升德行,缩小和先贤之心的差距,努力朝向内心的光明。 学明白之后,具体怎么做? “明心”的功课应该贯穿在质朴的日常生活中。方太把先贤智慧综合起来,进行创造性转化,形成了“五个一”,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实践。具体包括立一个志、读一本经、改一个过、行一次孝和日行一善。 这些阐述不涉及任何具体的管理学方法和工具,但往往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企业家的每个决策背后,都有内心自觉或不自觉的假设。只有其发心是光明的,决策才不致于“跑偏”。中国人做管理,离不开中华优秀文化的启发——在学习的同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才可做到 “不自欺”,以知行合一的作风,赢得员工、用户、合作伙伴等各方支持。 比如,近年来不少企业家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茅忠群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家需要扪心自问,导入文化是为了利益自己,还是利益员工、客户和社会?不少案例已经证明:如果企业家不注重个人学习修炼,直接照搬现成的管理方法,往往不切实际,甚至出现荒诞可笑的场面,无法得到各方支持。 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 因此,努力“明心重道”,才能“以道御术”。茅忠群发现,只有当企业家发自内心认同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并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团结员工,通过产品和服务,为更多人带去爱与幸福,实现永续经营。他坦言,在学习西式管理的过程中,方太也曾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后,他开始明白:西式管理是具体的“术”(方法、工具),其土壤是西方文化;而中国企业必须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找到自己的“道”,以此完善管理之术。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五常”(五种最基本的品德),茅忠群却从中读出了以道御术的“中式密码”。在他看来,“礼”就是制度,排在“仁义”的后面,所以制度必须符合仁义。在企业管理的具体场景中,“仁”就是要多为员工考虑,“义”就是公平公正。制定企业管理制度应该遵循这两大原则。 原则看似简单,“以道御术”的具体问题却是五花八门。如何把握企业文化落地的节奏,如何妥善管理绩效不佳的员工,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在问道解惑环节,茅忠群常被问到这些“高频问题”。 比如,方太在2010年成为国内首家推行全员身股制的企业,吸引不少企业家前来咨询。茅忠群总结,全员持股的制度符合仁爱的原则;但身股不能变为“大锅饭”,具体的股数和员工的实际贡献与绩效挂钩,体现了公平公正。 事实上,每家企业的规模、行业和发展阶段都不同,这些“以道御术”的思考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通过学习和实践,企业家提升了思考和行动的高度,也以率先垂范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能以集体智慧的结晶解答这些问题。茅忠群总结,方太输出的不是管理模式,因为模式还停留在“术”的层面;方太文化管理思想的内核在于“明心悟道”,是在“道”的层面带领大家一起修炼。 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 企业家要明心悟道,才能融会中西,让西方管理制度发挥真正的价值——这也许将是方太文化管理思想输出的最大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伟大企业,不仅是茅忠群和方太人的追求,也日益成为更多企业家的时代担当。
2019年5月30日 -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CCG演讲: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道
2018年7月11日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总部举办主题为“方太文化: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道”的演讲交流活动,特邀请CCG资深副主席、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先生进行主题演讲和座谈,探讨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应用于企业价值核心。CCG理事长王辉耀主持本次会议。
2018年7月16日 -
产品与文化共振 茅忠群再谈方太创新哲学
2018方太年度发布会聚焦企业全新使命,展示了方太在科技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全新突破。包括智能风魔方吸油烟机在内的一系列智能厨电产品,以及方太FIKS®智能生活家系统首次亮相。这些代表当今智能厨电科技最高水平的产品,不仅吸引了现场观众,更吸引了整个行业的注意力。 新产品之外,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在他的发言中重点提出了关于创新的第三个观点——创新的目标是幸福。此前两年,他曾分别提出“创新的源泉是仁爱;创新的原则是有度”。 作为高端厨电领导者,方太在过去20多年持续引领国内厨电行业发展,并在去年率先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成为国内首个破百亿的厨电企业。在很多人看来,20多年里,不断在技术和产品层面的引领式创新是方太取得今天成绩的关键原因。但事实上,在科技生产力之下,还有茅忠群董事长一直非常重视的文化力量。这些年来,一直倡导用儒家文化管理企业、指导企业战略的方太,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和文化共振式创新的发展之道,并从中受益匪浅。 在长达45分钟的发言里,茅忠群董事长将方太独有的科技与文化共振创新理念传递给了发布会现场的上千名观众,以及场外上千万名收看发布会直播的观众。 新里程、新使命 2017年,方太全年销售额突破100亿,成为国内第一个销售规模突破百亿的厨电企业。2018年,整个厨电市场面临来自传统大家电和新兴互联网品牌的双重压力,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而随着消费升级到来,用户对厨电产品的需求水准也日益提升。 基于此,方太在今年初提出了全新的企业使命——“为了亿万家庭的幸福”。茅忠群董事长表示:过去22年,方太一直秉持“让家的感觉更好”作为企业使命,对应的目标是提供好产品,保持良好的经营管理,成为一家优秀的、受人尊重的企业。但是在向着伟大企业愿景前进的过程中, “我们逐渐意识到,企业不仅仅是经济组织,同时也是社会组织,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导人向善,促进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从这个意义上讲,仅仅通过提供好产品“让顾客家的感觉更好”已经不够。所以方太提出了新使命——“为了亿万家庭的幸福”。 茅忠群强调,要让亿万家庭获得幸福,方太就必须超越产品功能,上升到情感价值层面的感受。不但要提供无与伦比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打造健康环保有品位的生活方式,还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亿万家庭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幸福圆满的人生,获得真正的幸福。 创新三论:产品、文化共振创新,共振发展 作为高端厨电领导者,方太在过去20多年持续引领国内厨电行业发展,并在去年率先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成为国内首个破百亿的厨电企业。在很多人看来,20多年里,不断在技术和产品层面的引领式创新是方太取得今天成绩的关键原因。但事实上,在科技生产力之下,还有茅忠群董事长一直非常重视的文化力量。 这些年来,他一直倡导用儒家文化管理企业、指导企业战略的方太,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和文化共振式创新的发展之道,并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最近几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来,方太更是把产品和文化创新双双视为企业生存的根本。 在茅忠群董事长看来,儒家文化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技术创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载体。产品与文化共振式创新犹如方太快速发展的双引擎,为方太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但最重要的还是,这种共振式创新为行业带来更具价值的参考和引导,为用户带来更具“幸福感”的厨电产品。 这次发布会,在他的发言中重点提出了关于创新的第三个观点——创新的目标是幸福。此前两年,他曾分别提出“创新的源泉是仁爱;创新的原则是有度”。 从创新的源泉到创新的原则,再到今年提到的创新的目标,方太已经基本阐述了方太创新的关键要素。方太今年提出创新的目标是幸福,既丰富了此前的创新理论,也给产品研发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从方太今年发布的新品中可以看到,方太不仅仅“有度创新”,更把消费者的幸福感放在产品的创新研发中。比如,新一代风魔方更注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细节体验和身心健康,而FISK更是能够根据用户使用场景提供足够丰富的个性化厨电解决方案。 蕴含企业社会责任的家庭幸福观 除了为了亿万家庭的幸福使命、以及将幸福作为创新的目标,茅忠群董事长还在传承中国传统五福内涵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衡量家庭幸福的四个关键词——衣食无忧,身心康宁,相处和睦,传家有道。他认为,这四个关键词构成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同时他还强调,衣食无忧是幸福最基本的物质保障。这并不是说一个家庭要拥有多少锦衣玉食,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当下的拥有。身心康宁不仅在于家庭成员身体健康,也在于彼此之间相互关心,一家人拥有良好心态,保持身心愉悦。茅忠群进一步指出,健康的五个要素包括:饮食合理、睡眠充足、锻炼适度、心情平和、福德厚积。 在物质和身心健康之外,家庭幸福感还来自于相处和睦。“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自古就有家和万事兴,和睦相处的一家人总能营造出幸福的氛围。现代家庭要和睦相处,也应该懂得如何处理好夫妻、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而家人之间要相处和睦也要遵循“各尽本分、互相忍让、谈情说爱、无私奉献”这四个基本原则。 同时,茅忠群董事长强调,要想获得上述家庭幸福感,其方法也并不复杂,他总结了超级简单五句话幸福法:“我错了!”“我也错了!”“我帮你!”“谢谢你!”“我爱你!”;并以这五句话为核心,发起了亿万家庭幸福计划,鼓励家庭成员每天常说这五句充满能量的话,让家人之间和睦相处。而为了进一步帮助亿万家庭增进福祉,实现更大的幸福,方太还将经过上万名方太员工实践并取得非凡效果的 “五个一”能量法,从企业内部推向更多领域,让更多的用户、合作伙伴、消费者从中收益。具体来说,这五个一包括:立一个志、读一本经、改一个过、行一次孝、日行一善。 显然,“幸福”已经不仅仅是方太的企业使命,更是方太企业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方太所追求的“幸福”是多维度的,不仅是自身和员工的幸福,更是千万用户的幸福,以及由此延伸的亿万家庭的幸福。这种社会责任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产品层面,更为注重情感和价值观的共鸣,甚至也在力图带动众多的业内外企业,推动建成一个充满“幸福感”的社会。
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