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中美经贸不会因“特”大波动
2016年11月30日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但特朗普带给世界的悬念还远没有解开。特朗普入主白宫对中美关系影响几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近日举行“特朗普当选后的中美经贸关系展望”研讨会,与会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研讨。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中美经贸既是挑战也是机遇。”CCG主任王辉耀指出,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均有投资,中国对美投资已超过美在华投资,中美互为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双方的经贸、人文和人员往来是中美合作的坚实基础,从而形成了“经济命运共同体”,中美要在多边区域治理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就中美双边经贸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王辉耀建议:维护中美双边经贸已有的成果,继续深化双边的投资与贸易合作;拓展人文交流,包括文化交流、留学、移民、旅游、教育合作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邀请美国加入亚投行;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在反腐、税收、全球打击安全和恐怖主义方面扩大合作;加强中美智库“二轨外交”。“特朗普是商人出身,要追求美国的利益就不可能忽视能够给美国带来最大利益的中美经贸关系。”
CCG高级研究员何宁认为,美国大选后展望中美关系要关注几个要点:一是中美贸易的增长反映了两国在经贸上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加深了;二是世界经济贸易总体的格局没变,不会因为美国领导人的变更发生颠覆性变化;三是中美双方都是WTO成员,有多边规则的制约,中美经贸关系不会发生大的波动。出现纠纷不等于经贸关系不好,贸易摩擦不能光看其数量,要看其在双边贸易量中的占比;四是中美经贸是双多边共同发展,而多边的制约保证了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平等互利,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受国内政治的影响,这也是中国加入WTO的最大红利。何宁提示,在多变规则不健全的方面投资,美国可能会对中国采取更严厉的措施,但要用平常心来对待,通过加强合作来抵消压力。
“中国不要追求全球治理引领作用马上到位,建议先把RCEP统领起来,通过协调区域乃至全球的投资规则来扩大国际影响力。”CCG高级研究员霍建国认为,美国的主流观点是中美关系是当前最重要的关系。特朗普上台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压力和紧张气氛将会有所缓解,因为此前奥巴马已把中美关系推到了最恶劣的程度,特朗普不会再继续加码对中国的打压。
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认为,不应对美国大选中两位候选人针对中国的言语作过度的解读。因为除政治目的外,这些言辞很可能是用来刺激选民,或竞选人之间相互比气势,或试探中国和增加讨价还价的筹码。未来特朗普班子上台,中方应重点关注其商务部、司法部等部委负责人以及国会参众两院涉外委员会、资深议员的任命情况。此外,在未来的中美双边交往中,要让美方更多地理解中国各项经济改革进程,深化双边战略经济对话,探索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
CCG副主任何伟文认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中美经贸关系可能出现一些困难,但总体审慎乐观。他认为,特朗普的当选不仅反映了工业地带许多蓝领的声音,也反映了贫富差距扩大带来的广大底层选民的愤怒。特朗普把这些归罪于贸易,特别是对华贸易;同时过渡班子中负责商务部和贸易代表署的丹·迪米柯在贸易方面强烈攻击中国,很可能反映到贸易政策上来。由于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朗普进入白宫初期不会形成颠覆性贸易政策。他建议,在特朗普就任前的窗口期,抓紧与美方政府、商界、智库和民间沟通,证明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在贸易上,努力防止违反WTO规则的措施,同时做好强有力的反制预案;在投资上,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鼓励美国企业来华投资,也继续鼓励我国企业投资美国,注意政治和安全障碍,摒弃“捞一票”的资本运作,积极争取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并与配套投资设厂困绑在一起;在多边和区域合作方面,要脚踏实地,积极推动RCEP和亚太自贸区达成,并耐心争取美国的参与。(作者:何芬兰)
文章选自《国际商报》,2016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