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论坛:创新驱动 打造对外投资新格局 | 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2016年12月5日

  2016年12月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海南三亚开幕。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何亚非,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李先华,华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华荣,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赵勇参与开幕论坛“创新驱动 打造对外投资新格局”的研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CCG主席龙永图主持讨论。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CCG主席龙永图表示,创新是解决中国企业“走出去”困难的有效方法,要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来应对海外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提出创新的解决办法。企业海外投资最重要的是要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进行创新思维,设计不同的投资战略和投资策略。企业不断用创新满足新的需求,需求作为倒逼机制逼着企业创新,例如越来越多的中国自由行游客走出国门,百度地图就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危机感也会驱使企业不断进行创新,海航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海航领导正是出于对企业发展的危机感而不断进行创新,这也是海航这些年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他强调要把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驱动力量来推动企业走出去,同时创新还需要企业家精神。

  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CCG顾问何亚非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要进行政策沟通。“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一项就是进行政策沟通,就是将两个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各自发展战略的共同点。这就要求企业在“走出去”之前,认真研究所处的国际环境,研究拟投资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发展战略关系。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创新,但除了由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力支持的原创以外,在很多情况下,将产品和服务做细做精,也是一种创新。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融合文化,因为世界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极大,例如在“一带一路”沿线就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不同的宗教,处理不好将会阻碍彼此间的合作。企业“走出去”要考虑在文化上面如何对接,这关系到企业在当地能否生存下去。

  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表示,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创新“走出去”方式,要考虑大环境的问题,政府首先要打造企业“走出去”的软环境,与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企业“走出去”要打破原有计划经济的模式,结合新技术“走出去”。现在的技术创新使得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的领军人物不断涌现,传统技术即便走出去了也可能很快就进入尾声了,而新技术的生命周期则更长。企业“走出去”要进行管理创新,新的商业模式是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新的技术革命在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瞄准新技术革命,瞄准未来新的产业方向。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企业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即用户需求,来自于未来。企业要瞄准用户需求和未来,跟市场接轨,跟不同国家的需求接轨。

  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李先华认为,创新和资本运作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一对翅膀,因为有了这两个翅膀,海航的飞行才能够跨越大洋。他坦言,世界五百强每五年也有5%的淘汰率,很多特别大、特别强的世界五百强也可能轰然倒下。如果不创新,企业就没有竞争能力,没有核心的竞争能力,一定是死路一条。他还指出,海外资本市场的工具远远比中国内地的多,只要大家一走进去,就会发现到处都是机会,只要你的项目好,得到国际投行的认可,有了一笔海外投资之后,可以充分利用股权质押再融资金,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他举例,二十年前海航每一天都关注现金流,现在所有并购项目60%的资金都是从国际市场按照国际惯例筹资。他还分享了海航海外并购的五个标准:符合企业战略、有产业关联度、有投资价值、有良好的管理团队、并购所在地区政治稳定和法治完备。

  华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华荣表示,“一带一路”是一种理念创新,华坚到非洲投资也是在进行这样的创新。在制造业海外投资方面,他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是投资创新,投资非洲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服务能力。比如当地环境很差,大量人员没有就业,而解决一个穷人就业的问题就可以带来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二是经营创新,中国过去成功的经验到非洲不一定能够成功,在选择订单和客人时一定要创新,把工业文明带到非洲,让客人、政府和员工受益,企业从中分享利润。第三是管理创新,中国的干部要学好本地语言,并培养当地的干部,吃住跟当地员工一起,通过交流和关心把他们融为一体。第四是企业文化创新,要把企业文化和当地的体制融合,形成高效团结文明的企业文化,创造出国与国之间企业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

  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指出,创新是要找到跟别人不一样的因素,可以是技术、商业文化、用户的深度理解和敏捷的决策等。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应该是过去五年时间里的一个亮点,但他也表示,全球的互联网企业在海外拓展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百度也不例外。他分享了近两年的应对经验:一是市场选择,尽量选择和中国比较相似的规模大的市场,移动用户要多;二是产品创新,搜索的产品已呈固态,但还可以开发更多移动工具,包括变现平台,为越来越多出国的人提供中国餐馆、旅游景点和中国司机等服务;三是商业模式,除了在一些国家建立分支机构,更重要的是与本地的合作,尤其是投资并购。另外他还分享了对于融资创新的理解,指出现代企业要善于利用资本,比如到国外市场发展,不仅仅是希望当地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找到战略合作伙伴。

  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赵勇分享了这几年“走出去”海外投资的经验。首先是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和国家,静下心来做大量调研,判断好当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并跟当地政府做交流。其次,看准市场之后怎么发展,并需要创新。一般中国企业到新西兰可能是为了买牧场和资源,较少能沉下来为当地做一些事。他不是以地产商的形象去投资,而是做旅游基础设施,给新西兰带来旅游收入并增加就业。这样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之后再投房地产项目时很多开发商也愿意来合作。再次,他指出在发展中要不断发现新市场,并分享了一个信息。比如当地建筑工人效率较低,政府为保护当地劳工不同意引入中国劳动力,但是中国在集约化房屋的拼装方面水平很高,当地政府表示,如果能找到中国的合作伙伴把这个技术引进来,市场很大。最后,他还建议论坛为资金运作有困难的企业提供调查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