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论坛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域外法务问题 | 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2016年12月6日2016年12月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海南三亚开幕。美国科文顿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合伙人冉瑞雪,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金杜律师事务所全球管委会委员张毅,美国高通公司法律及政府事务全球高级副总裁赵斌,美亚保险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郑艺等参与全体大会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域外法务问题:知识产权、反垄断、劳动法及其他合规议题”的研讨,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主持讨论。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表示,关于国家风险的评估,现在大部分的评估是国外的评估公司或者评级机构做的国家治理状况的评估,为此,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用开放的客观数据做出了国家治理指数,并提出了治理阶梯理论,即先从技术指标开始,最后涉及到可持续的问题,指标体系包含效率、环保、创新。此外,还做了全球治理指数,来评价每一个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状况,以及对全球化的贡献,指标框架包含机制、绩效、责任和决策。对此,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全球治理指数2016年报告》,从全球数据出发,客观反映世界189个国家(地区)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同时,系统性地提出了全球治理改革的中国方案,以期促进和引导全球治理发展及创新。
美国科文顿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合伙人冉瑞雪认为,在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过程中,另一个高发风险就是知识产权风险。尤其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比如在美国,中国企业仍然会碰到非常大的知识产权风险的挑战,例如,中国企业频遭美国的“337调查”。遭遇“337调查”的代价不仅仅是需要支付高昂的律师费用,更严重的是,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的声誉以及企业在美国进一步的经营发展将会受到不利影响。冉瑞雪表示,除了商业上的竞争导致知识产权风险外,政治关系的变化也使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知识产权风险方面的严峻挑战。因此,“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除了要应对商业竞争导致的知识产权风险外,同时也要关注政治因素的影响。冉瑞雪表示,我们也要看到,虽然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商标申请量发展迅猛,已经位列世界前列,但是,在专利的质量方面,含金量还不高,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不是传统的商业风险,如资金短缺、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而恰恰是非商业风险。在非商业风险中,比较大的有地缘政治风险、社会责任风险、环境风险和合规风险,而其中的核心风险就是合规风险。现在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跟不合规有关。他表示,关于合规,一是遵守法律法规,包括遵守投资所在国和投资母国的法律法规;二是遵守企业自己的规章制度;三是遵守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当前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的合规风险非常严峻,我们中国企业应该从外资企业面临的合规风险问题上,吸取经验教训,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防范该类风险。
金杜律师事务所全球管委会委员张毅认为,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前很重要的一步是判断海外并购的标的可能引发的合规问题,一个是国家安全审查,一个是反垄断。很多人去海外并购时根本没有想到会产生这些问题,而反垄断和国家安全审查往往会成为最后这个交易能不能通得过的很重要的法律障碍。他表示每个国家对反垄断的要求和安全审查的标志不一样,很多人想能不能躲过去或者绕一绕。而这不是推荐的方式,跟他们打交道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话实说。他指出有些中国买家以为和当地官员搞好关系,出现问题时他们应该可以为自己说话,实则不然。他以德国为例,德国判断公务员会不会出问题有两个标准,一是中性标准,看是否突然有和自己收入不太相称的消费,二是负面标准,看是否对本应有怀疑的行为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如果要求当地公务员帮忙搞定一些事情,他因此没有提出相应质疑就可能被问责。
美国高通公司法律及政府事务全球高级副总裁赵斌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时对法律相关问题从内心还没有予以足够重视,所以对于中国企业全球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和规则的学习。其中比较核心的内容是合规风险。他指出,在全球化中面临的新问题同时也是新机遇,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评估,确保企业的发展计划与所在国家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同时与合作伙伴更加并肩合作,共同找出解决之道,避免由于多个国际标准存在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分歧。他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双向的学习过程,企业要想在所进入国家站住脚,一定要关注当地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的整体环境,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和改善自己在本土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走出去的团队更适应所在国文化。企业的掌舵者在做决策之初就应能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这样才能保证团队迅速磨合和团结,工作才能更有效率,国际化过程才能更尽快完成。
美亚保险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郑艺表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当中会碰到法律方面、合规方面、市场方面以及政治方面的风险,有时候是几方面的风险结合。有的企业为此付出了昂贵的学费。怎样来规避这个风险是所有中国走出去的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他预测,在华的外资企业未来的情景是非常积极的,在准入方面和国民待遇方面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他注意到外资企业这两年在中国市场是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其市场份额几乎没有明显增长。他以保险行业举例,现在财产保险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有22家,中国一共有将近80家,虽然数量上已经不小,但是市场份额还是相当有限,一直停留在1%。即使把财产保险的外资和合资加在一起,大概2%左右,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小的。他认为从中国资本输入国到资本输出国的转换中要调整好心态,真正做到国民待遇,这样才有利于外资不断到中国来发展,也有利于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