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网】美向移民“关门”,中国应采用这十项措施来“开一扇窗”
2017年2月27日亚太日报评论员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
编者按:移民对于早就今天创新和开放的美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如今却在特朗普执政下却面临挑战。当美国向国际人才关上了一扇门,中国应当乘势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广纳贤才,为我所用,用国际人才红利推动大国崛起。
美国能够成为超级大国并保持领先优势,其移民体系功不可没。美国移民体系既为应对美国人才缺口和人才环流设置了临时工作签证,也为了避免“临时居民”转为永久居民、冲击国内劳工市场而设置了劳工证,还为了吸引世界各领域顶级专家和杰出人才留美工作而设置了无条件“绿卡”。这不仅满足了美国各行各业发展需求,更为美国从全世界70亿人口中精选了最顶尖人才。
但自9•11之后,美国移民政策有所收紧,金融危机又曾使外籍人才遭遇寒冬。特朗普上台后继续推行反全球化、美国优先,不仅认为恐怖主义可能借此渗透,威胁国家安全,还把美国的就业问题归咎于人口无限制的跨境流动。
特朗普此前签署的“禁穆令”虽遭联邦法官封禁,他仍坚持收紧美国移民政策,可能继续颁布“禁穆令”。再加上意将改革H-1B签证制度等风声,这一系列举措或将大量国际高端人才拒之门外,而这些人才无论是作为中国应对老龄化的“人口红利”,还是作为中国创新发展源动力、一带一路重要支撑的“人才红利”,都是宝贵的财富。
与此同时,中国正加快移民签证制度改革,推进一系列外籍人才引进试点工作。可以说,美国移民政策收紧实则为主动对外开放、招纳全球人才的中国创造了一个重大机遇。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快马加鞭出台更为开放、友好的人才利好政策,吸纳世界英才。
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十项建议,旨在建立更加开放、包容和灵活的国际揽才机制,实现中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的后起超越。
1.进一步放宽永久居留申请条件。扩大在华永久居留申请者聘雇单位类型范围,降低保持在华永久居留资格的最低时限要求,扩大永久居留申请材料出具单位范围。
2.进一步提前“绿卡”发放时间。允许有意向来华发展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直接在海外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免去先来中国住满一定期限的要求。
3.建立永久居留转入籍制度。建议已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创新创业人员,符合在华满一定年限等条件者,可批准其加入中国国籍,并探索研究外籍华人申请双重国籍制度。
4.放宽留学生在华工作和实习限制。建议在中国境内高校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优秀毕业生,可享受为期两年的工作签证,打通境外高校外国学生来华实习通道,建立“全球优秀青年实习计划”。
5.进一步加大留学生工作签证的发放力度。允许优秀的拥有专业技能的留学生毕业后留华工作,而没有相应学历但拥有高级技能的外籍优秀人才可以以其工作经历抵换一定的学历要求。
6.探索建立华裔卡制度和华侨身份证制度。建议来华创新创业符合一定学历和居住年限的外籍华人可申请华裔卡,给予永久居留,并建立华侨居民身份证制度,将居民身份证发放范围扩展至华侨。
7.建立与国际无缝衔接的外籍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对境外人才来华工作期间社保的开户服务、缴纳标准、保障内容和离境衔接等进行明确规定,加快与他国签订社保互认机制,设立弹性社保缴费比例。
8.制定移民法,完善移民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建议综合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快研究制定《技术移民法》和《投资移民法》等,使中国在人才引进、人才移民与人才管理的法律框架更科学和系统,在具体操作上有法可依。
9.建立移民局,优化国际移民管理与服务。高效整合相关职能,尽快实现外国人签证、居留和移民等事务的统一管理,发挥移民局统筹管理海外人才引进和移民权利保障及融入的职能,创新外籍人员监管和服务模式。
10.加大引进外籍人才的宣传力度。做好对境外人才引进意义的宣传,消除对境外人才的误解与抵触,让外籍人才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同时借鉴欧美国家在全球舞台的宣传技巧,提升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文章选自亚太日报网,2017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