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阿里巴巴:育国际英才 讲中国故事

2017年2月28日



  新华社杭州2月2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 张钟凯)法国人克洛伊·贡萨尔维斯从没有想到,她在中国工作的经历让她体会到了当“网红”的感觉。


  从事数字营销工作的贡萨尔维斯半年前在她的领英账号上发布了一条消息,意外获得了31000多个赞、2900多个评论和1600多个新粉丝。


  她在这条消息里宣布成功入选了阿里巴巴全球领导力学院项目(AGLA)。未来一年里,她将和来自14个国家的31位青年精英在阿里杭州总部进行为期一年的轮岗工作、课程培训和项目实践。


  应粉丝们的要求,贡萨尔维斯每个月在领英博客里记录在中国工作的所见所感。过去三个月里,她参加了阿里巴巴的云栖大会、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到淘宝村与“村小二”聊天,听马云分享经验,还参加了太极、包饺子、汉语等中国文化课程。


黄明威向克洛伊·贡萨尔维斯颁发证书。图片来自领英博客


  “在我来杭州之前,我不知道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如此领先,像我在这里几乎用不着现金,这在国外很少见。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这里企业和民众适应新技术的速度也非常快。”贡萨尔维斯告诉记者。


  顺利毕业后,AGLA的这群年轻人将成为阿里巴巴的国际业务骨干以及文化大使,帮助阿里巴巴实现未来国际营收占总营收一半的国际化目标。


  “他们将起到桥梁的作用,不仅仅是要帮助阿里拓展海外业务,更重要的是让世界了解新中国、新经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AGLA项目“院长”黄明威说。


  黄明威说,目前不少外国人仍将中国看作廉价商品出口国,而实际上,中国正在向消费大国进化,对海外商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中产阶级’、‘千禧一代’、‘创新’、‘国际化’……我们有必要让世界认识一个新的中国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马云与学员进行交流。 图片来自项目网站


  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30年中国个人消费市场将达到9.6万亿美元,占GDP总量的47%,未来的中国消费者将拥有更多可支配收入,消费力更加持久,消费方式更加数字化。


  “中国市场对世界而言是机遇,而不是威胁,除了中国对世界商品的巨大需求,其本身倡导包容性增长的做法也可以为他国所借鉴和受惠。”黄明威说。


  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在去年投资了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Paytm,通过分享先进技术和理念,阿里巴巴帮助其用户量在一年内从2000万增长到1.2亿,为印度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作出了不小贡献。


学员们与淘宝村的“村小二”交流。图片来自项目网站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指出,人才和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目前,制约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的因素之一,就是缺乏跨文化的国际人才,中国的选才基数,要从本国的“13亿”变为全球的“70亿”。


  据领英观察,通过直接在海外开招聘会和通过网络平台招募国际化人才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选择,比如此次阿里全球领导力学院项目的6000多名候选者中约一半是通过领英申请。


  “通过吸纳海外高端人才,企业获得的不仅是这些人才本身,他们所拥有的全球视野、人脉资源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等都可以转变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领英中国副总裁于志伟说。


学员展示其书法作品。图片来自项目网站


  下个月,贡萨尔维斯将和“小伙伴们”到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进行交流,五月份他们将到敦煌去感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未来十年,阿里巴巴全球领导力学院预计每年从世界各国招募和培养102位具有潜力的优秀人才,随后走出去讲述中国故事。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化人才培养是相对未知的领域,但是将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传播给全世界意义重大,值得探索。”黄明威说。


文章选自新华社,2017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