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中国应建更开放的国际揽才机制

2017年3月1日


  “放宽永久居留申请条件、放宽留学生在华工作和实习限制、加大留学生工作签证的发放力度、建立与国际无缝衔接的外籍人才社会保障体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日前发布的《抓住美国移民收紧机遇更加开放国际人才政策》研究报告建议,应加快建立更加开放、包容和灵活的国际揽才机制,实现我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的后起超越。


  CCG报告指出,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于1月27日签署“禁穆令”(目前已被联邦法院叫停),还无限期中止奥巴马任内启动的在美重新安置叙难民计划。另据有关消息,特朗普意将收紧绿卡,改革现有H1B抽签制度,进一步收紧留学生签证,以确保美国学生就业优先。


  报告认为,在美国新政府收紧移民政策对同时,中国则主动对国际人才开放臂膀,招纳全球人才。事实上,自2015年7月起,京、沪、闽、粤等地相继出台了更加开放、灵活的涉及外国人签证、停留居留证件和永久居留证签发等出入境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对广纳世界英才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提出,“实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要围绕服务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回应社会关切,在优化证件设计、改造信息系统等方面推进改革,着力解决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可识验和便利化问题,推动永久居留外国人在华资格待遇落实”。


  报告分析指出,美国移民政策的收紧对于正面向世界建立开放、包容和灵活揽才机制的中国而言实则是一个重大机遇,但中国目前存在的“绿卡”申请条件过严、相应法律法规和管理、服务机构缺失等问题,相对又削弱了中国的国际人才竞争优势。


  为此,CCG建议,应进一步放宽永久居留申请条件。扩大在华永久居留申请者聘雇单位类型范围,降低保持在华永久居留资格的最低时限要求,扩大永久居留申请材料出具单位范围。




  进一步提前“绿卡”发放时间。允许有意来华发展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直接在海外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免去先来中国住满一定期限的要求。


  建立永久居留转入籍制度。建议已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创新创业人员,符合在华满一定年限等条件者,可批准其加入中国国籍,并探索研究外籍华人申请双重国籍制度。


  放宽留学生在华工作和实习限制。建议在中国境内高校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优秀毕业生,可享受为期两年的工作签证,打通境外高校外国学生来华实习通道,建立“全球优秀青年实习计划”。


  进一步加大留学生工作签证的发放力度。允许优秀的拥有专业技能的留学生毕业后留华工作,而没有相应学历但拥有高级技能的外籍优秀人才可以以其工作经历抵换一定的学历要求。


  探索建立华裔卡制度和华侨身份证制度。建议来华创新创业符合一定学历和居住年限的外籍华人可申请华裔卡,给予永久居留,并建立华侨居民身份证制度,将居民身份证发放范围扩展至华侨。


  建立与国际无缝衔接的外籍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对境外人才来华工作期间社保的开户服务、缴纳标准、保障内容和离境衔接等进行明确规定,加快与他国签订社保互认机制,设立弹性社保缴费比例。


  制定移民法,完善移民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建议综合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快研究制定《技术移民法》和《投资移民法》等,使中国在人才引进、人才移民与人才管理的法律框架更科学和系统,在具体操作上有法可依。


  建立移民局,优化国际移民管理与服务。高效整合相关职能,尽快实现外国人签证、居留和移民等事务的统一管理,发挥移民局统筹管理海外人才引进和移民权利保障及融入的职能,创新外籍人员监管和服务模式。


  加大引进外籍人才的宣传力度。做好对境外人才引进意义的宣传,消除对境外人才的误解与抵触,让外籍人才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同时借鉴欧美国家在全球舞台的宣传技巧,提升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文章选自《国际商报》,2017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