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宜太快全部开放

2017年3月20日

2017年3月16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前香港财务司司长,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梁锦松先生在CCG北京总部发表主题演讲

  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16日在北京表示,他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但不支持人民币很快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由于科技(的进步),资金可以从一个资产类别很快转到另外一个资产类别,所以大量资金进进出出,如果没有一个防护堤,很容易产生很大的影响。”梁锦松称。他1975年加入花旗银行担任外汇交易员,在香港金融业拥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

  2001年5月至2003年7月,梁锦松曾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期间他成功推动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订。他说:“我大概知道资本流通及所谓‘自由炒卖’对于一个经济体的危害。”他目前还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

  梁锦松表示,如果国家一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保持资本账户不完全自由兑换,就会有两个资金池,一个国内一个国外。这两个资金池的连接和流通要可控可收,而且要考虑风险如何对冲、怎样定价,以及境外循环怎样做资产管理等等。他认为,香港是实现这一做法最好的地方,主要因为监管环境比较到位。香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快了金融改革步伐并致力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曾表示,要在2015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此前有媒体分析认为,这将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将对中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2015年的确迎来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当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这意味着,人民币被IMF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不过,IMF所谓的“可自由使用货币”,关注的是货币的实际国际使用和交易,并不等同于某种货币是否自由浮动或完全可兑换。

  梁锦松还认为,未来世界的趋势很可能是“动荡的、不明确的、复杂的、模糊的”(VUCA)。他说,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采取的“印钞票”(超宽松货币政策)举措短期内没什么痛苦,但长期贻害很大。

  他指出,从1971年美元脱离“金本位”之后,全球货币的供应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增长。现在全球的金融资产大约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8倍,而且这个倍数一直在增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几大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上升,简单来讲就是“印钞票”的速度更快。因此,现在全球“最不缺的就是资金”。

  “这种‘印钞票’的举措可能不会怎么停止,直到‘没有锚的货币’(法定货币)导致金融风暴经常发生,频率越来越快,波动越来越厉害,有一天全球人民都说这个不行了,可能我们就会把制度改变成‘有锚的货币’。但距离这个点还可能出现有好几次金融风暴。”梁锦松说。

文章选自界面新闻,2017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