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华:中国要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体现大国担当

2017年4月17日

专家简介

刘燕华,CCG顾问,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

 

刘燕华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

  全球治理应该体现全球化,通过参与规则体系来治理

  全球化治理是什么含义,按照我们的理解,中国治理这个词有四个基本要素,认同、掌控、落实、实施主体,今天谈到全球治理问题的时候我就想谈一下,如何体现治理,应该体现全球化,应该体现在国际的规则上,治理通过规则来治理。

  国际上的全球治理的规则是有哪些体系呢?按照我的理解一共有四个。一是联合国体系,这是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原则是一致性,这个体系包容性很大,而且原则也很好,但是到目前为止联合国这个体系运行效率非常低,约束性不强,而且通过这么多年,联合国体系变成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运作能力已经开始在下降。二是WTO体系,WTO体系是一些国家先加入制定规则,后面一些国家必须要抬高门槛,这就是WTO体系,现在很多商贸还是按照这个体系运行的。三是区域性体系,APEC、上合组织,欧盟,它们在区域范围内是一种规则。四是行业性组织,现在很多行业组织也相当活跃。这四类体系是全球治理制度的制定者和管理者。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参与全球治理必须要与这四类组织有紧密的联系,脱离之外就是被边缘化了。还有一些是G7、G20等,这些体系是我们要积极加入进去的,能够参与进去,才能真正谈到参与全球治理。

  发展的角度看,国际的关系本质是国家关的利益关系,国际之间的法律约束力还是有限的,极端的时候会出现人权大于主权,比如像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情况,最近特朗普提出来美国利益第一,国家利益优先于国际原则,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挑战,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大国和小国之间利益博弈,各怀心思,中国有一伟为人说过搞外交,什么是外交?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有矛盾僵持不破就是国际关系的基本艺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经济总量的大国,更是在国际关系中负责任大国。过去的中国曾经遭受过凌辱,经历过磨难,自从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后我们重整破旧的沧桑,重振经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今后中国将会在国际中有更多的担当,而且是承担一些与我们能力相适应的责任。

气候变化是全球热点问题,美国在新能源竞争中不会完全放弃

  我现在主要在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工作,有些情况我比较理解,气候变化是全球问题的热点,气候变暖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地球的命运,科学研究的全球共识是,由于工业化过程中人类使用过多的化石燃料,排放了自然净化能力之外的二氧化碳,至使全球气温上升,结果会造成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极端天气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气候变化已经远远超过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气候变化谈话已经持续二十多年,2015年全球达成了《巴黎协议》,目标是把温度控制在2度以内,要形成各个国家自愿减排模式,采取行动。2018年开始一直到2023年全面实施,实行资源减排的模式,解决技术和资金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巴黎协议》已经被绝大部分国家批准了,这在国际制度安排中是生效的。

  我们欢庆《巴黎协议》成果的时候,美国特朗普挥刀提出挑战,表示《巴黎协议》是坏交易,对美国不公平,推翻奥巴马的清洁能源计划。美国会不会退出《巴黎协议》这个目前不清楚,美国退出国际协议的先例是有的,像美国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尽管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在国际谈判中美国没有放弃对气候变化问题谈判的导向作用。特朗普是一个商人,他把美国当作大公司来经营,他的逻辑就是成本为零、市场全揽、利益最大,气候变化产生的历史责任没有在他的考虑当中,美国在科技和新能源竞争中并没有完全放弃,根据很多报道美国600个军事基地已经在全力开始部署分布式能源,要是从基地开始实现能源自给,不依靠电网,微电网、局域网、储能设备发展非常之快,在军方之后准备向民间转移,这是它的基本趋势。美国很多州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还是相当坚决的,新能源的发展进程并没有停止,特朗普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相信特朗普不会轻易放弃新一轮的国际竞争和市场,也不会放弃美国一些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

中国应坚决走绿色发展道路,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体现大国担当

  我们如何做?在犹豫徘徊的时候中国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我们从各种信息中已经了解到,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坚决走绿色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内在的需求,不会受外界影响和左右。二是中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要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正处于深度的结构调整期,雾霾治理关系到民生,转变粗放的经营方式提高质量是关系到我们的产业结构。中国的既定方针和长远大计不会变,不管国际上出现什么问题中国会始终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在2008年和2015年分别对世界进行了承诺:承诺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大幅度降低,到2030年中国要达到排放的峰值,这些承诺就是中国准备达到的目标。2016年中国减少了煤炭使用2.9亿吨,2017年中国还要减少1.5亿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中国要坚决做下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的时候说到“《巴黎协议》得来不易,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本国义务。”因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国际气候变化治理以身作则是最有说服力的,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的事情,同时也要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全球治理中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为全球气候制度做出安排。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有所期待,中国也会通过量力而行起到我们的作用,这是我对中国气候变化政策的理解。

国际治理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应使“和”文化在国际体系中发挥作用

  在科技革命飞速发展的当代,国际治理的内容和形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有两个,一个是国际治理已经开始从有形资源向无形资源深度渗透,无形资源指的是IP地址、基因注册、通讯频道、空间轨道、消费信息、市场流通等等,这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在国际问题上还没有进行过划分和重组,因此,无形资源的分配是今后国际制度安排重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可能会对有形资源,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影响社会和国际中各种各样的关系,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讯、新材料正在改变所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对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现在往往是管理水平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所以国际治理一定要朝这个方向转化。今后在国际治理中是一种未来的、新型的与传统的管理制度不一样的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正在形成和建立之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今后可能会被远远的抛在后面,这是新型的国际治理。

  中国今后如何参与国际治理,今后参与的机会和内容肯定越来越广泛,作用也会增加,在过去200年来国际规则的制定基本靠西方国家主导,是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的,突出不同瞄准矛盾,结果往往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中国今后在全球治理中将会起到更多的作用,中国的文化是“和”,但“和而不同”,我们要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实现互惠、共盈、互利。中国推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已经开了一个好头,这种思想和原则将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发挥作用,将会更广泛的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起到作用。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