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茂春:对“一带一路”的十个误解

2017年6月15日

专家简介

何茂春,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国务院参事

“一带一路”是转移中国“过剩产能”?
“一带一路”是中国“乱烧钱”、“大跃进”?
“一带一路”只是“铺路架桥”、“建港修仓”?
“一带一路”只是中国制定游戏规则?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参事何茂春教授历时13年亲自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6条走廊、10条古丝路后,上周五在清华大学推出“‘一带一路’全程考察报告”的演讲,介绍自己对“一带一路”60多个国家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成果,分享他的灼见,发出清华学者的人文声音。

   “一带一路”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共同桥梁,然而,这一倡议提出后,国际社会对其看法不一、褒贬并存,质疑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战略动机以及最终能否实现战略预期。

  为此,何茂春教授在演讲中有的放矢,根据他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研判,澄清了针对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大误解,并强调中国要大大加强海外护商能力,在外经贸体制、币制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汇率制度改革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


误解一
“一带一路”源自张骞、郑和“凿空”?

  经济外交远远早于政治外交。“丝绸之路”在远古的欧亚大通道上,一直是贸易通道和文化融合之道。张骞出使西域其实走的是有几千年历史的商旅古道,只不过到汉初为匈奴所阻断了。

误解二
“一带一路”参与者只有65个国家、国内18省区市

  “一带一路”早期布局是有重点的,但不排他。国内18行省、沿途65国无疑是重点。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信息数据化的今天,任何一地的优劣势都是相对的。中外各地区都有机会享受“带路”红利。只要把握机会,扬长避短,都可以搭乘便车,顺势而为。

误解三
“一带一路”是转移中国“过剩产能”

  当然,中国过剩产能一部分是可以协商利用的。更多合作项目是按照有关国家的实际需求,将中国的优势资源与有关国家的优势互补互用,共同开发。“一带一路”将兼顾各方利益和关系,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误解四
“一带一路”是中国“乱烧钱”、“大跃进” ?

  “一带一路”是全球参与共建的长期项目,坚持市场运作,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 “带路”建设的确要花钱修路,但这是与沿路各国协商共建,不是单方面援助、施舍行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问题,更是金融界的市场行为,绝不是“大跃进”运动。

误解五
“一带一路”是重建“宗藩体系”?

  世界早就进入了主权平等的新时代。这是一个互敬互让、完全平等的国际合作模式,并且严格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误解六
“一带一路”只是“铺路架桥”、“建港修仓”?

  交通和物流设施建设不是唯一目的。“一带一路”目标要实现“五通”,交通只是其中之一,“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民心相通。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次符合民意民心的全方位的交流和合作。 

误解七
“一带一路”是中国制定规则

  “一带一路”,好事大家商量着一起办,各施所能,各施所长,实现互利共赢,互利互惠。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现行公认的国际法体系是指导“带路”建设的指导规则,没有必要另起炉灶。

误解八
“一带一路”是生态灾难

  “一带一路”的标准虽然模糊、灵活一点,但它是有底线的,也就是遵守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环保和社会责任的其他游戏规则来制定投资与贸易政策。所有的发展都不会以牺牲环保和生态作为代价。“带路”合作,还可以让各方交流生态经验和技术。 

误解九
“一带一路”是与TPP、TTIP对抗 

  美国的自由贸易新标准别说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就是韩国、日本也未必能够符合标准,结果与“一带一路”重叠而生。中国对TPP、TTIP一直取包容和积极加入的姿态。中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了。预计不久的将来,中美会互搭便车,此大势所趋也。 

误解十
“一带一路”建设才刚刚开始?

  就在国内学界也万般质疑得失,动辄空谈利弊,甚至揶揄挖苦“一带一路”构想的今天,每年已有千百万中国旅行者往来于“一带一路”之上了。何教授过去几年考察“一带一路”发现:现在已经有数百万人在“一带一路”上投资、经商或劳务了。国内一些“风险论”是在键盘上想象的。

  何茂春教授在讲座中揭示了“一带一路”构想的内涵:”一带一路“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开放传统,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战略规划,通过展开密切的经贸合作,建立多边自由贸易区,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这条“希望之路”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商机提供了指引。“一带一路”沿线那些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地方,如索马里、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亚斯坦地区、金三角、叙利亚、利比亚等,其实都有中国人在坚守。何教授认为“风险与利益成正比”,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地方危险就不去。

  正因此,中国要大大加强海外护商能力,在外经贸体制、币制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汇率制度改革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具体可体现在:

1、转变商务部职能 
2、改革许可证、配额制度
3、外贸经营权
4、外贸法修订及配套法律的建立
5、国有外贸公司的改革
6、关税、口岸制度的改革
7、服务贸易体制改革
8、出口退税制度改革
9、加工贸易政策
10、币制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汇率制度改革

文章选自清大咨询中心,2017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