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宗:不要穷得只剩下钱
2017年7月14日现在世界经济最大的增长在中国,因此未来这几十年香港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要服务祖国,应该要趁着内地还有一点需要香港的时候尽快搞清楚自我定位,发挥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方面的优势,再过10年内蒂就不一定需要香港了,时机无多。
香港恒隆集团主席 陈启宗
1949年,出生于广东顺德
1972年,加入恒隆集团担任董事
1991年,担任恒隆集团主席
1992年,正式投资中国大陆房地产
2010年,获年度“华人经济领袖”称号
2011年,接任亚洲协会联席主席

楼价高不一定是泡沫
早在1992年,陈启宗就已看好内地前景,踏出投资大陆的第一步。上海、沈阳、无锡、昆明、大连、武汉兴建的恒隆广场,都成了地标性建筑。
如今,内地楼市调控已经十几年,但楼价依然屡升不降。陈启宗认为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如今在中国内地,投资的渠道很少,股票市场赌博的成分太大,债券市场非常有限,黄金也不容易买,于是只能买房; 还有,地方政府的很多税收要上缴省里或中央,中央拨款有限,财政收入靠卖地是一个最方便的办法,而发展商看到地价越来越高就不会便宜卖房,老百姓的预期也是房子越来越贵,所以就追涨。“用一个老外的话,就是狗在追自己的尾巴,一个循环就形成了,就不容易打破这个东西。”
但说到房地产泡沫,陈启宗认为有住房和改善住房的刚性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楼价高不一定就是有泡沫。顺应每个地方的楼价永远是跟着经济走的原理,上海的楼价还会继续往上走,缩小与香港的差距。“我们家里要在上海有房子的话,不卖。”

香港未来要服务内地
不知不觉间,今年已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中港两地联系日益深厚,但各种挑战与隐患也愈发突显。陈启宗认为,现在世界经济最大的增长在中国,因此未来这几十年香港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要服务祖国,应该要趁着内地还有一点需要香港的时候尽快搞清楚自我定位,发挥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方面的优势,再过10年内蒂就不一定需要香港了,时机无多。

只选好的,只做对的
陈启宗笑说,房地产商在世间任何地方,都不是最被尊敬的一批人。所以更要坚持“只选好的,只做对的“。
“有人说我们发展得慢,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想发展得太快。” 他解释说,如果按照“只選好的”的策略,城市要最好的之一,地點要最好的之一, 就決定了发展速度不可能太快。这也与他“做商业地产兔子一定死、乌龟一定赢”的理念相符合。
“只做对的”含义广泛,包括陈启宗的一条商业道德底线-不向官员行贿。他也分享了好几个故事,他和父亲因为不肯行贿而丧失了一些项目。但陈启宗说,虽然这样做会使营商成本变得更高,但他希望晚上睡得了觉,“钱是赚不完的。好多事情,让别人去赚。”
陈启宗跟刚刚卸任的香港前行政长官梁振英是好朋友,每个星期都一起吃几餐饭。五年前,梁振英出来参选行政长官,陈启宗曾鼎力支持,被香港媒体称为梁振英的头号粉丝。但在梁振英当选特首后,陈启宗立即跟他“划清界线”。“我就立刻拿出手机来,发了个短信,三句话,恭喜,祝你好运,再见。”之后的五年,陈启宗真的没有再因为个人的事情找过梁振英一次。“那是我们的家风,避嫌。”

100多篇亲笔函
相比于自己的同行,陈启宗更像是一个学者,观察家、评论家,甚至是思想家。他26年来坚持亲自撰写公司的《致股东函》,写了100多篇,留下商界人士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思考。
“虽然我家里是大股东,我们有绝对的控股权。但是你不能漠视小股东的意愿。”作为董事长,陈启宗认为有必要跟所有的股东,特别是小股东交代公司的进展和未来的规划,包括有可能影响公司发展的国际局势和经济现状。

我有两只半盲的眼
陈启宗对于内地发展、中港关系、中美关系等都有深刻的洞察。陈启宗却说,这是逼出来的。在八十年代之前,他根本没去过内地,而在上个世纪香港回归前后,香港的前途和内地改革开放的结果如何尚存未知数,他决定要努力搞清楚这个问题。由于他往来香港、内地和美国,很快,他就比许多人都多懂一点。他自嘲道:“美国人以为我是中国内地的专家,我有一只眼,在中国别人以为我是美国问题的专家,我有另外一只眼,其实两只眼都是半盲的。不过呢,就是这样慢慢学,自然认识了。”

钱不会留给后代
陈启宗身兼十数职,涉足领域广泛,他领导和参与许多国际性组织:亚洲协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等等。他身体力行,推动国际间的交流。
谈起这份努力,陈启宗说是基因使然,陈家的人都很有上进心。但他们家确实不太以财富衡量一切,他很认可一句话:“说现在中国人,穷到一定地步了,什么都没了,就剩下钱了。”
陈家的财富观非常独到,陈启宗回忆,从小他就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从爸爸那里拿到一分钱。如今和兄弟共同拥有24亿美元净资产的陈启宗认为,钱不留给子孙后代,是他们陈家几十年来一直坚守的传统,钱更重要的用途是捐助公益事业,回馈社会。而留给下一代的应该是道德标准。“没钱就是只有自力更生,你有钱了就不需要,好多的富二代都是这样。”
访谈结束前,陈启宗给年轻人写下赠言:

你的道德细胞才是真的你!
——陈启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