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中国企业全球化征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2017年11月15日


序一 中国企业全球化征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经济全面崛起。随着对外投资的迅速发展,“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中不可缺少的经济主体。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持续增长,2016年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4.1%。


  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局波动,国内外对海外投资监管环境相继收紧。特别是去年下半年,我国监管加大了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鼓励和支持更多与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走出去”,完善投资的真实性审核;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在提高战略性行业投资的准入和加强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方面,收紧了外资准入政策。无疑,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增加了一层难度。


  因此,中国企业在“出海”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合规经营意识,不断应对逆全球化的冲击,抓住新全球化的机遇,审时度势,提升中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全球化的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新特性


  “全球化”是企业或其他组织,提升国际影响或开始在全球范围运作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域的世界观、产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不断的混合、交叉与碰撞,从而实现要素之间的全球整合。今天聚焦“企业全球化”这一话题,首先,笔者把“全球化”范畴定为“经济全球化”。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经济全球化的动力、载体和内涵也在产生新的变化趋势。


  首先,全球化动力正在从过去信息技术向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转变,从过去的信息技术、IT技术到今日的互联网通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和主要推动力。科技的力量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次,全球化的载体形式也不再仅限于大规模的跨国公司,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也成为全球化的新的载体形式之一。在过去,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以跨国公司为主,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方面发挥优势,逐渐成为参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最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全球资源配置向全球产业链整体布局调整和转移。过去,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将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发展中国家,形成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大规模全球配置。而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内涵特点是,企业的产业链海外延伸以及产业链的网络体系建设。特别是发达经济体把制造业转出,将核心科研技术留在国内,产业链和工业链开始出现细分,产业特点开始逐渐调整。


  二、 “一带一路”与经济全球化


  从2016年到现在,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在多个层面均充满了意外。从2016年初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异动、英国退欧、美国大选、欧洲难民危机、土耳其政变等地缘政治冲突层出不穷,扰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由此,对于“经济全球化”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在逆转,甚至有些人认为全球化已经不复存在。面对这些“逆全球化”的复杂声音,我们应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理性判断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新趋势与现状。认识到“黑天鹅”事件发展的背后是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产生的。


  值得欣喜的是,中国现阶段不仅没有出现反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而且对全球化的态度也逐渐变得十分正面。特别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速了我国外开放的脚步。特别是,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我国东北、西北和中西部的对外开放;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升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区域成为开放前沿,并且带动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极大平衡了中国东西部的发展差异性,还大大促进沿线国家消费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中国消费升级提供新空间,留出新余地。由此观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是西方国家在处理公平发展问题时应该借鉴的中国经验,同时也是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正面贡献。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代意义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新的时间节点上,中国企业“走出去”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第一,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推动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的手段。所谓经济转型,就是从过去片面的追求发展的数量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方向转移。中国企业“走出去”反应了中国经济转型大的方向,即企业参与对外投资,不仅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获得主流市场的渠道,还可以打造世界品牌,从而培养更好的一流人才,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完成企业发展模式的更新和换代。


  第二,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促进“建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变化新趋势,提出了“构建命运共同体”,形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格局的外交新理念。在过去,外国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投资建厂主要是实现“我中有你”;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就是要实现“你中有我”。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企业“走出去”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建立全球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四、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课题挑战与研究意义


  毋庸置疑,在企业全球化的开拓道路上,既有鲜花也有荆棘。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历程还有很长。在全球化发展动力方面,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国内技术与发达国家的高薪技术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在经济全球化载体方面,我国部分优秀企业开始闯进世界500强,但很多企业是大而不强的现状,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作为全球化的载体起引领作用还不够;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角度分析,中国企业大多数产品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要想进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区域尚需时间。


  综上所述,从学术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如何进一步坚定海外发展步伐,如何更好的参与全球化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球化智库(CCG)长期致力于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研究,持续跟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解析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战略。与此同时,CCG聚集国内外在跨国投资领域具有新颖理念、成熟思想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通过研究分析大量企业走出去案例,思考总结以解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际问题,整理编辑《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该报告深入收集各方调查资料,辅以详实数据理论支撑,全面系统剖析2016—2017年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相关问题,并进一步总结归纳这一时间节点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果与经验。同时,针对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面临的难题提出相关建议,对中国企业在海外进一步投资,参与国际化商业竞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望各界人士针对本书需要改进的部分提出宝贵意见!


  全球化智库(CCG)主席


  龙永图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