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推动建设更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
2018年6月14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毛莉)6月9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共同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移民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移民管理与服务体系》(以下简称《国家移民局》)在京发布。该书不仅对国际移民管理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还结合CCG前期的研究积淀和实践推动,系统分析了中国国际移民管理的基础和现状,提出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总体思路和框架,为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建设建言献策。
开放的人才政策推动完善移民管理
《国家移民局》一书阐述了国家移民局成立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大力吸引高端人才,全球人才竞争愈演愈烈。根据联合国最新报告,2015年,全世界约有2.44亿人在出生国以外生活与工作,占世界总人口的3.3%,其中71%流入高收入国家,72%处于20—64岁工作年龄区间。国际移民已经成为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种客观事实,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几十年来,移民人才是发达国家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国际移民展望2016》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共颁发绿卡101.65万张,德国接受57.45万新移民。布鲁金斯学会相关研究表明,在美国,移民创建了占总量1/4的创业公司,2017年美国市值前500名的公司中有43%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的。同时,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2016年科学与工程学指数显示外国人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学位就业者的比例也从1993年的26.8%增至2013年的42.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加大。截至2015年,共有97.8万外籍人员在中国发展。英国汇丰集团2017年《移居国外工作者全球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职业发展排行中排名世界第二,27500名外籍受访者中认为中国大陆提供强有力就业前景的人高达70%。在欧洲难民危机、美国总统特朗普意将收紧签证和移民制度等一系列快速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大量国际高端人才或将涌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将成为重要的国际移民输入国,国际移民数量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面对新时代与新形势,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移民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2016年6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移民组织(IOM),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国,与其他成员国共同参与移民问题的全球治理,推动移民领域的国际合作。2018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加强对移民及出入境管理的统筹协调,更好形成移民管理工作合力,将公安部的出入境管理、边防检查职责整合,建立健全签证管理协调机制,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成立移民管理局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
《国家移民局》一书第一部分介绍了国际移民的定义、国际移民的动因、国际移民涌动的态势;第二部分阐述了移民管理体系的内容,介绍了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日本这七个主要代表性国家的移民管理体系及移民局的架构,总结不同类型国家移民管理体系的特点和可借鉴之处;第三部分总结了中国国际移民的现状及其对中国发展的作用,梳理了现有的针对国际移民管理的相关政策,分析未来中国吸引国际移民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从法律设计、机构设计、制度设计、配套政策环境等方面考虑如何建设国家移民局,搭建中国国家移民管理体系。
书中指出,从世界经验看,建立国家移民管理局,便于中国借鉴国际上人口流动的先进管理经验,更好地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增强“全球人才争夺战”的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创新活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解决“三非”问题,确保国际移民的人身、居住、财产等权益。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是我国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需要,将成为中国对全球开放融合发展的新信号。
跨国流动呈现多样化 千人计划推动国际移民人才回流
《国家移民局》一书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科技的飞速发展给21世纪国际移民的迁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移民类型多样化,政府极力鼓励某些移民尤其是高层次移民入境,同时也限制另一些移民,尤其是非常规移民入境。而且,跨国流动模式也呈现多元化,临时性移民、往返性移民和巡回性移民日益增多。
与此同时,国际移民回流与环流也有所增加。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而言,国际移民的回流和环流不仅能够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商业模式等资源带回国内;而对发达国家而言,国际移民的环流也为本国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升级全球产业布局提供了产品到技术的保障。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才政策的实施,移民人才回流的现象愈发明显。截至2017 年8 月,中国已吸引“千人计划”专家7018 人。同时,留学归国人员数量也创新高,从2000 年的9121 人增长至2016 年的43. 25 万人,增长约47 倍。
国际人才将保持持续发展态势 推动中国新一轮经济浪潮
书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持续升级,我国对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需求不断增强,对国际移民发挥作用和实现价值的吸引力更加强劲,可以预见,我国国际人才将保持持续发展态势。
过去30 多年,在改革开放的红利下,以农民工兄弟从农村走向城市为代表的国内人口迁移,带动了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一举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以深圳为代表的国内移民城市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经济整体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经济向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业创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也表明中国经济进入更加开放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国际人才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高度。2015 年至今,我国政府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的政策取得了很多重要性的突破,为国际人才来华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也有效推动国际人才向中国流动,持续促进中国创新发展,推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的到来。
如今,各地城市都逐渐地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争夺战打破了大城市对资源的垄断,促进了人才流动,松动了户籍对人才的限制。在各地争抢的人才中,国际专业人士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国内人口流动也属移民范畴 农村人口流动改革意义重大
《国家移民局》一书认为,实际上,国内的人口流动也是属于移民范畴。近段时间,各个城市的抢人大战引发了社会关注,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如今每年还有两亿多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流动,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世界现象。城市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人性化的城市人口流动政策能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发展。国家移民局在管理国际移民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国内移民,农村人口流动的改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因此可以从人口流动、户籍改革和宅基地的流转等方面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红利。
文章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