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建立人才库招纳国际人才 推动未来发展

2018年6月15日

   建立人才库招纳国际人才 推动未来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合组织在安全,经贸、能源、人文等方面的创新合作不断增强。目前,不论是“走出去”的企业家,还是展开“一带一路”共建的国际合作伙伴,提到最多、最迫切的诉求和问题解决方案几乎都是“人才”。近日,央视网专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解读“国际人才”那些事儿。


主动对外开放、招纳全球人才


  王辉耀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包括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可能我们在软件建设上,在人力资本建设上,是至关重要的。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


  这对中国来讲,至关重要。虽然我们目前是个人口大国,但我们在未来要成为一个人口强国。所以在未来的全球化过程中,包括“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包括与周边国家合作,包括与上合组织的合作,人才在里边会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需要用好国际人才,招揽国际人才,而且也要让中国的国际人才走向国际。这是一个双向的,走进来和走出去,都要结合起来。王辉耀认为,国际人才群体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


上合人才培养如何实现双赢


  王辉耀认为,人才培养特别重要,人才要先行。对上合组织来讲,都是一些中亚、南亚的大国。这些国家人才相对来说比较缺乏,他建议派遣我们的留学生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上合组织国家去留学。中国留学生到这些国家去,可能发展的空间会更大,机会更多。


  另外一方面要利用当地人才。吸引他们到中国来留学,学成回国后,帮助对接和中国的发展。


  我们可以去这些国家办国际学校,培养当地的人才,包括技能人才、旅游人才等。各方面的技能人才、国际化人才都是这些国家比较短缺的。要建立人力资源的人才库,推动未来发展。



推广“一带一路” 我国需要更多国际性复合型人才


国际性复合型人才什么样


  王辉耀认为,国际性复合型人才主要包含几个方面。


  第一,有一定的国际化经验。哪怕没有出过国,但有跟国际打交道的经验,或者在国际跨国公司工作的经验,国际组织工作的经验,或者在大型学术会跟国际上的人士交流的经验。总之一定要有国际交往的经验。


  第二,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他们身在祖国,胸怀世界,有天下观,有全球化的视野,不光是从一个国家出发。


  第三,有一定的国际化沟通能力。比如懂一种国际语言,懂某个国家的文化,甚至懂多国语言,对某个国家特别有研究,或者对某个国家的行业特别有见解。


  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能够跨文化沟通,能够和各个“主义”的人相处非常好。不是说只能和中国人相处,不能和外国人相处。这种人其实是非常需要的。


  因为中国要推广“一带一路”,要实施新一轮的全球化,需要大量的、千千万万的人才。要广纳天下英才,就是我们不仅需要中国培养的人才,也需要把世界人才都吸引到中国来。给他们建起人才交流的渠道、纽带、管道、网络。如果中国拥有这种国际人才的网络,在未来的全球化推动过程中,就会顺利很多。


国际人才要掌握哪些技能才更有竞争力


  王辉耀认为,现在更多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需要到国际上去,大学时就应该加强和国际交流。比如到国际上去轮换,包括去夏令营、包括去做交换生、包括这种国际的互动等等。


  目前很多名校都有这种交换生,在王辉耀看来,这种交换生比例还可以扩大。现在可能局限于教育部的一些重点学校。未来可以扩大到国内所有大学,其实各所大学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交换项目。大学非常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教育往往是重要的结合点。


  另外,需要吸引更多留学生来。提升我们学校的国际化比例,同时培养这些留学生,希望他们回国后能成为中国与当地的桥梁和纽带。


  大学生需要更多的掌握国际语言。不光是英语,其他各种小语种,都特别需要。另外需要更多的熟悉当地国家,比如上合组织国就有很多国家,是我们现在大学生不熟悉的。这个可能是我们突破的重点。


  王辉耀建议,青年要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风俗人情、宗教、法律、包括地缘政治等,都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熟悉的。我们大学生应该跟这些国家的青年结成伙伴,成为朋友。包括去这些国家旅游,也欢迎这些国家的青年到中国来旅游,短期去这些国家交流复访,包括他们到中国来参加夏令营等,都是非常好的形式。


从人才流动到人才回流


  王辉耀认为,中国在过去四十年发展过程当中,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输出国,也成了全球最大的海归国。现在形成了一个正循环,每年我们的国际人才大进大出,形成良性的循环。每年都有人不断的走向国际,获得国际经验,取得国际学位,从事国际事业。回来以后带动中国和国际的合作。


  包括我们现在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都很发达,就是因为我们大量的人才参与了国际人才大循环。这种大循环未来可能不光是中国学生,可能国际学生都参与到中国这种国际的大循环里边,会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发展和支撑。


  中国影响力会随着中国的学生走向世界,也随着外国学生到中国又回到他们的国家,不断的扩大,不断的架起更大更广的人脉。


国家移民管理局广纳英才 向世界发出欢迎人才的信号


国家移民管理局广纳天下英才


  国家移民管理局自今年4月2日挂牌成立以来,两个月内共批准1881名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士在华永久居留,相当于2017年全年审批总量。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是我国面向全球引才引智的重要制度安排。


  据了解,这些取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的人员,既有诺贝尔奖得主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应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博士生导师,国家实验室主任,还有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员,重点产业领域优秀企业家,专业领域的高端管理人员等外籍人才,以及他们的配偶子女。他们在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辉耀也谈了对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看法,认为这是中国广纳天下英才,向全世界发出欢迎人才来华发展的信号。有了这个专门机构,与国际上很多对等单位都有了对等交流,未来能提供更多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天下英才参与到我国各项建设和事业发展中来。



文章选自央广网,2018年6月14日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