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上合组织为推进国际新型合作提供了现实方案
2018年7月9日△ 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小范围会谈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这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集体合影。
作者简介 王辉耀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
刚刚闭幕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最终签署了23份合作文件,还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对未来5年的发展作出了纲要性的总结和规划。可以看出,上合组织正在成为国际新型合作关系的成功案例。
上合组织特别突出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成为新时期面临复杂国际形势、解决国际冲突和矛盾的有效方案。上合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也为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以及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方向和目标。在当今经济全球化面临一系列挑战的时代,上合组织所坚持的各成员国加强合作、共谋稳定、协同发展的理念,在促进并深化成员国之间睦邻互信与友好关系、巩固地区安全和稳定、促进联合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区域治理新模式
以“上海精神”为运行基础和灵魂的上合组织为区域治理开创出了新模式。面对越来越多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全球治理、区域治理面临着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境地。巴黎气候协定的僵局、欧洲的民粹主义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难民问题都体现出了当前我们面临的治理困境。
过去的治理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其效果和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面对这种挑战,上合组织过去17年的有效运行以及对本区域内安全、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突出成绩为世界范围内的区域治理作出表率。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基于共同诉求,达成政治共识,以平等、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国际秩序向更公正和平衡的方向发展。上合的经验也表明只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才能不断完善区域治理,应对区域乃至全球治理的各种挑战。
上合组织成员国比邻而居,命运紧密相连,推动成员国携手建设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可以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发挥先导作用。随着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上合组织必将成为全球治理进程中的重要和积极力量。
推动“一带一路”倡议
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配合,更大成效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实现各方目标。“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推进也需要上合组织构建的安全、稳定、协作的国家关系。上合组织成员国基本处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本身就可以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经济、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加强组织内成员国在贸易便利化、粮食安全、海关协作等多领域的合作,促进成员国间在经贸、投资、金融、互联互通、农业等领域的共同发展,不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也可以巩固开放、包容和透明的多边贸易体制,从而有力推进经济全球化。未来加强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联系,关系到彼此目标的有效落实和实现。
安全保障和人文交流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进一步提出未来加强安全合作,更加有效地落实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整体目标。这一目标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从上合组织成立后本地区的安全形势来看,其在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主要得益于各成员国间协同合作、坚持开放透明、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同时,各方不仅在安全方面进行合作,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方面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以“上海精神”为指导,在成员国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上合组织已经成为中国周边和平稳定关系的重要支柱和保障。进一步发挥上合组织的安全稳定作用,对我国未来外交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人文交流是上合组织成员国融合发展的有力纽带。上合组织现在已拥有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国,经济和人口总量分别占到全球的20%和40%以上,成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人文交流日益成为上合组织的重要一环。青岛峰会各成员国在人文交流上也达成重要共识,继续在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卫生、旅游、青年、媒体、体育等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多边和双边合作。人文交流需要高层交流引领,但更需要基层民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活动。各国人民、非政府组织以及智库等的充分交流也是未来上合发展的目标。
建设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 6月9日晚青岛举行的《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
虽然上合组织在安全、政治、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上述领域该组织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印巴加入上合组织之后,区域内成员间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
成员国发展水平不一,对上合组织的诉求也就各异;
成员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不同文化甚至文明之间差异巨大。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进一步发挥上合组织的内部协调能力,调动各成员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总体原则的基础上,避免出现因为内耗和矛盾升级而最终导致组织的僵化甚至停摆。
中国在青岛峰会上宣布了包括在上合组织银联体框架内设立300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在青岛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未来3年为各方培训2000名执法人员,提供3000个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名额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以此来回应各国的关切。这既有利于中方发挥在组织内的领导力,也能保证上合组织的各项决定和项目在成员国内的落地执行。
上合组织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着不同文化甚至文明的差异。各方在语言、宗教、文字、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方面也差异巨大。这体现出上合组织的文化多样性,同时也给组织内的合作带来了挑战。加强对“上海精神”的理解,积极推进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未来超越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从而达到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相互借鉴、互相包容、避免文明冲突的最终目标。
此外,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WTO等全球或者区域组织机构的合作和互动可以更好地借鉴其他组织机构的运行经验,进一步提升上合组织在安全、经贸等方面的区域协调能力。联合国在协调各国安全、世界贸易组织在推进各成员间的经贸联系方面都在历史上以及当前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与上述机构的合作交流可以使得上合组织取长补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更好地发挥作用。
17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上合组织是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成功平台,是实现区域有效治理、稳定周边安全环境、加强经贸人文互动的有效尝试。未来我们也坚信上合组织会进一步发挥不断扩大范围的成员国间的合作潜能,促进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保障区域的安全和稳定、谋求区域和平与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选自中国报道,2018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