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 专家分析中美贸易紧张深层原因
2018年7月19日“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折射了当下美国对中国日渐加剧的三个担忧:中国在偷走美国工作、导致美国高薪工作流失,以及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形成威胁。”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全球化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心东亚项目主任、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胡永泰(Wing Thye Woo)如是指出。
他强调,美国以上的这些想法以及对中国提出的一些要求和“解决方案”是错误的。近日,在中国全球化智库北京总部,胡永泰分别从中美两国视角以及国际变局的大背景,分析了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深层次原因,阐述了相关问题处理不当的后果,并就中美两国如何化解贸易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贸易战反映美国担忧
胡永泰说,在过去几年中,“我经常在圣诞节到来时松一口气:庆幸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中美贸易战未曾发生”。这是因为克林顿总统时期实施对华接触政策,并称中国为“战略合作伙伴”。
到2000年小布什在竞选时开始称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不过,事实是,对于中美双方来说,“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两种关系实际上是共存的。9·11事件后的中美合作也有效稳定了中美双边关系。但现在,特朗普上任后,“竞争对手”的言论占据上风,导致中美紧张关系日益严峻。
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折射了当下美国对中国的担优。胡永泰指出,首先美国失业问题被视为中国贸易顺差的副产品,而美方主张通过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补救,然而这种想法和解决方案都是错误的。
美国贸易逆差只是导致贸易失衡的一个因素,仅要求人民币升值并不可能改变多极世界的现状。他举例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
1985年实施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美国减少从日本的进口,但同时从其他国家购买了很多,最后导致美国的整体贸易逆差还是基本保持不变。
实际上,中美贸易失衡源于中美两国经济体系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国内储蓄率高,而美国高昂的军费开支和频繁的减税政策则为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创造了条件,就业保障不足和低效更使人们对美国贸易逆差的意见越来越大。
胡永泰指出推动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解决美国在全球的贸易逆差问题,还会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反而令人忽略了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纠正中美经济体系中结构性要素的缺陷。
因此,要想解决贸易顺逆差问题,中美双方都需要做出努力,而不是一味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提升汇率上面。胡永泰指出,中国和美国间的技术竞争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美国企业抱怨中国利用自身的市场规模,将技术转让作为外商合资企业进入其大型市场的条件。他说,当美国公司同意时,他们的产品通常会获得高额垄断价格,这是一个商业上的“愿买愿卖”的交易,就像沃尔玛从其供应商获得“批量折扣”一样。胡永泰提醒,虽然如此,中国对外资企业的反对声也不应该置若罔闻。
如果欧洲和日本、加拿大等G7国家跟随美国的脚步,开始抵制中方利用市场力量加速技术进步的行为,结果不容乐观。
多极世界中建立“安全感”
胡永泰指出,在国家安全方面,美国现如今深感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这也是政府如此积极保护最前沿知识产权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尽管中国不会成为全球霸主,美国仍然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感到担忧。胡永泰认为,从前英美都曾当过世界霸主,而如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重现历史。
随着国际秩序从美国主导的霸权时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重叠的势力范围将深化经济和政治摩擦。因此,全球的发展繁荣需要各地区的领导者维护并加强多边自由贸易体系,这就需要合作伙伴,而合作的前提则是建立在国家安全利益之上。在如今这个阶段,中美两方同时感到威胁,双方如何建立安全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美国方面,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在改革指南中,提出了两点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建议。第一,禁止向中国出口具有军事用途的高科技产品;第二,限制与中国企业和学术界的合作。
胡永泰认为,这两点建议不仅过于宽泛,无法运作,并且十分浅显和短视,从长远来看,中美两方合作可以实现共赢,并且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竞争。
中美贸易不能单纯看数字
那么中美两国应该如何解决此次贸易争端?胡永泰就中美双方在解决贸易失衡、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国家安全问题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的可行性选项。
对美国来说,第一,应当放弃要求人民币升值,并认识到调整美国政策内结构性因素才是解决贸易失衡的真正办法;第二,督促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实施产业激励政策;第三,通过改革CFIUS,增加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也需做出同等努力。第一,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尤其是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加强社会保障网的建设;第二,从产业政策方面,加快提升研究发展能力,缩减贸易补贴;第三,设立类似CFIUS的针对外资的审查机构,并保证运行透明。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研讨会上指出,对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传统的计算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客观事实,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中美贸易间的赤字并非表面上所显示的数字差额。
中美在贸易结构上有很大不同,应当把留学生、旅游业等服务贸易也计算在内。另外,中国在帮助美国降低通货膨胀方面贡献颇深,这些附带的利益也应该被计算在内。
王辉耀指出,长远来看,中美在基础设施、第三方合作、跨境电商和能源等领域有很多共赢的合作空间,同时中方也应该发挥亚洲国家文化背景相似的优势,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合作,进一步实现贸易平衡。
文章选自《参考消息》,2018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