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图书连载CCG图书(十一) | 《人才战争2.0》

2018年8月27日


《人才战争 2.0》 |  王辉耀、苗绿 著






“本书作者王辉耀为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作者苗绿为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人才战争2.0》以未来为视角,介绍了目前人才流动的情况以及全球人才市场未来的趋势,并详细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以色列、印度、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的吸引高端人才的举措和移民政策。作者根据他国的经验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使我们在未来愈演愈烈的人才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英国跟法国一样,并不受理海外直接的移民申请。必须先获得英国签证,并连续在英国居住5年以上才可以申请绿卡。这种做法比法国开放许多,但比美国保守。


  英国跟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一样,有大量顶尖人才流失到美国等国家。20世纪60年代,英国皇家学会就提出“人才流失论”。


  英国真是人才流失最为严重的发达国家?其实,英国的人才流失,与中国、印度和一些非洲国家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英国从其他国家补充数量更大的人才,整体上是“人才净流入国”。2015年英国接收的移民存量为854万人,占总居住人口的13.2%,印度(78万人)、波兰(70万人)、巴基斯坦(54万人)、爱尔兰(50万人)、德国(32万人)为最大来源国,中国人约18万。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截至2015年3月的过去一年里,英国净移民数量达到33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来自欧盟以外地区的移民中中国人最多。


  2016年英国“脱欧”,新上任的保守党内元老级人物“梅姨”向来是强硬的“移民杀手”,她接受采访时表示,“必须将年净移民数量降至数万人”。她还表达过英国移民政策是为了吸引那些最有才学最有能力的精英,若放任不管,到2020年可能面对每年近60万海外学生涌入,带来的好处接近于0,相反会对房产、教育及医疗带来难以修复的影响。


  英国跟法国一样,并不受理海外直接的移民申请。必须先获得英国签证,并连续在英国居住5年以上才可以申请绿卡。这种做法比法国开放许多,但比美国保守。


  2008年10月,英国政府正式实施“记点积分制”的移民新政,这是移民体系近四十年里发生的最大变化。新政意味着只有英国需要的人才和能在英投资或从事高级商业活动的人,才能获得长期签证,进而移民到英国。“如果一个人没有长期的居留权,他就很难找到工作;但如果找不到工作,就会很难拿到居留权。这是个死循环,所以非欧盟的人,非常难在英国留下来工作。”有移民者如是说。


  英国奉行“全球化实用主义人才观”,广纳海外留学生一直是英国参与人才战争的重要战略,同时也赚取丰厚的教育收益。作为全球第二大留学目的国,英国凭借卓越的教育资源和绝对的国际影响力,2015年接收了全球11%的国际留学生,仅次于美国(22%)。梅姨上台后,英国《太阳报》说,她要求英国大学不要对非欧学生做来英国学习就有工作机会的市场推广,要确保学生学完课程就回国。赚钱与赶人并举。但2016年10月起,Tier 4学生签证转Tier 2工作签证,不再有名额数量限制,雇主在雇用海外员工前需将职位招聘信息放在全国性平台上至少28天证明聘不到本地员工的一项要求也被取消。简言之,你真得是留学生中的优秀人才、精英分子、紧缺人才才能留下。此外,为了鼓励国际留学生振兴英国经济,提供企业家签证,需在英国开公司投资20万英镑以上并且雇佣本地人。该政策是从广大留学生中撇顶层的“奶油”:能留下的,都是精英,都是英国的紧缺人才;不是精英,不是紧缺人才的,则较难留下。


  对于他国的超级精英人才,英国则采取多种计划与措施去争取。2001年,英国政府与沃尔夫森基金会和皇家学会合作,发起一项高级人才招聘计划,即每年出资400万英镑作为启动资金,帮助研究单位高薪聘请50名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使英国能在世界人才市场上争夺最优秀的科技人才。英国政府还规定,全球50所顶尖MBA院校毕业生,可以直接申请英国“高技能人士移民计划”。


  这番“求贤若渴”与把难民挡在门外形成鲜明对比。在2016年联合国难民和移民峰会上,梅姨呼吁,“可控的合法安全移民”将造福经济,难民“奔向美好生活”也无可厚非,但“有一点我们必须都要明确:那就是任何国家都有权控制本国边境和保护本国公民。同时,各国都有职责管理好各自的边境,以减少涌入的非法和失控的移民”——再一次佐证了英国奉行的“全球化实用主义人才观”。



文章选自《北京青年报》,2018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