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大中国项目主任Scott Moore在 CCG发表演讲

2018年9月10日,受全球化智库(CCG)和宾大沃顿中国中心邀请,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项目主任Scott Moore在CCG北京总部发表演讲,从新的角度探讨了长期被忽视的国家内部地区间水域问题及其解决机制。

  演讲开始前,宾大沃顿中国中心董事总经理华桦先生发表了致辞,提及宾大与中国长期的文化学术交流,并肯定了CCG和宾大沃顿中国中心一同举办活动的重要意义。

  由水域问题引发的国家内部地区间的矛盾鲜有曝光。随着气候变化,水资源愈发紧张,国际社会长期担忧作为气候变化的后果之一,国际水域冲突将大规模爆发。但事实却与之相反。根据Moore博士的介绍,记录中的国际水域冲突案例实际非常少,而一国内部不同地区间的水域问题则相当频繁。对此,Moore博士提出了水域政治(hydropolitics)的概念。水域政治与地理直接相关,是指由水域共享引发的政治问题,包括国家间的水域共享以及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的共享。这种共享可表现为水域直接作为划分区域的边界,亦可作为水域跨越不同区域。水域引发的矛盾往往不同于以往的矛盾形式:这些矛盾通常并不以暴力的方式体现,而是更多地表现在法律诉讼和媒体言论中,且往往是由资源分布不均、污染、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引发。由于水域共享,不同地区既可从水资源获益,也需要相应参与保护这些资源。当不同地区在水域问题上的成本收益分配不均衡时,矛盾即有可能爆发。

  在Moore博士看来,国家内部地区间的水域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均因水域共享而出现过重大矛盾。以往分析通常将水资源问题的起因归结于气候变化或经济发展,但Moore博士改变这一思路,认为人的群体身份差异以及政治权力下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因地区之间文化、环境的差异而产生了对一地区的归属感,并在这种归属感之上形成了他们对一个地区的认可及对其他地区的排斥。当不同区域就同一水域产生矛盾时,这种矛盾变成属于不同地区的人群的矛盾。而权力下放使地区政府拥有了更大的权力借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来与其他地区竞争水资源。基于这些原因,Moore博士认为非政府组织可以在问题解决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非政府组织可以为地区合作创造平台,并使各方共同参与解决水域领域的问题。

  针对中国的水域问题,Moore博士指出中国存在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地下水耗尽,工业和生活水资源需求不断攀升等隐患。因此,Moore博士认为在解决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上,政府政策应将保护水资源置于优先地位,并可以尝试在不同政治区划层级设立水域管理与治理机制并发展出衔接全面的治理体系。

  本次活动吸引了诸多环境领域、政策领域有的专家媒体到场进行讨论。参与此次研讨的嘉宾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蔡宴朋,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志斐,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亚太交流合作论坛副主席,联合国高级经济学家Mehri Madarshahi,CCG副秘书长唐蓓洁,CCG中国城市全球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刚等。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研讨嘉宾和听众就中国在国内与国际水域问题上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带一路水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合作,中国非政府组织在治理水域问题上的表现,中国水利改革发展举措与规划、风险防范、预警与危机处理等问题与Moore博士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针对这些问题,Moore博士也做出了回应。他表示,从社会层面看待水域问题不仅仅包括保障水资源,而是包括解决水域问题反映的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和政治问题。中国历史上曾几次因为上下游污染物转移而引发了地区间的矛盾。但这些矛盾是体现在行政层面的,体现在政策制定者的协调和决策之中。相比之下,世界如南亚、中亚等地区由于族群、文化分化更鲜明更复杂,类似的矛盾往往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冲突。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水域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涉及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更涉及政治层面的问题,不能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会对投资造成威胁。国内、国际水域问题的解决有很强的借鉴效应,很多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冲突解决机制可以被运用进国内水域问题的解决方案中。中国地方政府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地区建设来改变地区状况。

关于主讲人:

  Scott Moore 博士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项目主任,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于牛津大学获得环境变化与治理硕士学位及政治学博士学位,在国内水域冲突领域作了大量研究,并对中国的水域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采访,为中国研究与国内水域问题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作为宾大全球中国项目的主任,Moore 博士致力于通过研究和建立伙伴关系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并通过广泛合作支持与中国相关的研究、教学和其他活动。此前,Moore博士就职于世界银行气候变化项目,并曾在对外关系委员会、哈佛大学贝尔法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布鲁金斯学会等多家知名美国智库担任研究员承担中国研究、水域治理政策分析等。在国内水域冲突与治理机制方面,Scott Moore 博士目前已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评论,并在国际关系、环境治理方面合作完成了众多书籍,其最新书籍Subnational Hydropolitics: Conflict, Cooperation, and Institution-Building in Shared River Basins于今年7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详细阐述了国内水域冲突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多国案例介绍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机制。

关于宾大沃顿中国中心

PWCC

  宾大沃顿中国中心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沃顿商学院于2015年3月共同成立,旨在进一步加强宾大与中国的学术和文化交流。宾大沃顿中国中心将为宾大教授、学生、在华校友和各界友人进行知识分享和文化交流提供服务,也将成为连接中国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纽带,促进双方在研究和教学领域的合作。

全球化智库

     CCG

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简称CCG,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社会智库。CCG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北京,在国内外有十余个分支机构和海外代表处,目前有全职智库研究和专业人员百余人。秉承“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宗旨,CCG致力于全球化、全球治理、国际关系、人才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CCG是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全国人才理论研究基地,人社部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所在地,财政部“美国研究智库联盟”创始理事单位,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并被联合国授予“特别咨商地位”。

  CCG成立十年来,已发展为中国推动全球化的重要智库。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17》中,CCG位列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92位,成为首个进入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并在全球最佳社会智库榜单中被评为中国社会智库第一。同时,CCG在国内多个权威智库排行榜也获高度认可,在南京大学与光明日报发布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2017发展报告》中蝉联社会智库Top10榜首,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2017)》“核心智库榜单”。此外,CCG还被权威的中国管理科学学会评选为“2016-2017年度十大中国管理价值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