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印网张红梅: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光影回忆录
2019年1月8日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马丁·雅克
那一年开始,中国从一个经济总量只有全球1.8%的微不足道的贫穷国,到如今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在全球的份额达到14.8%。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这弥足珍贵的40年间,中国不仅解决了土地制度改革、经济腾飞脱贫致富、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国际地位和威信提高,同时也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站在2018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回顾过往的40年,无论是从个人层面,还是从跟随改革浪潮创业的层面,都有颇多感触。
忆往昔,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发生在我的家乡安徽;改革的春风洗礼着中华大地,也熏陶着我的少年和青年时光。80年代末身在大学校园中的我,早早就有了接触商业的机会,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新思潮,当年我在安徽大学湖畔开办第一个校园咖啡馆,根本就没有机会发生。而90年代初,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更不会放弃铁饭碗,从此投奔商海,改变整个人生轨迹,更无从说起。
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改革开放的脉搏,一直伴随着我在大学校园中初尝商业、90年代初下海、三次创业、互联网跨界转型等等重要人生阶段,而这段旅程,一走竟已是近30年。
躬逢其盛 紧跟时代背景创业
如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所说,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
祖国的强大最终使全体人民受益,也使创业者这一群体深刻受益。作为一名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从90年代就投身商海的创业者,我有幸跟住了改革开放的步伐,随着商海浮沉,体会到其间的沧桑巨变。
从创业公司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从印刷厂,到互联网印刷平台,是改革开放中后期的产物,在印刷这个产业的角度看,我们从印刷机轰鸣的车间生产,过渡到了到把冗余产能放到互联网平台上共享,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
不可思议并没有成为拦路虎,“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在当时鼓舞了一代人去创造和发现,去实现理想。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国企人员以及大批青年涌入“下海”经商的队伍。其中就包括我。
一个在深圳印刷厂打工的暑假,我第一个月就签下了20万的订单,拿到了8000元奖金,而当时大学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才100元,从此让我对经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短暂挣扎后,我选择放弃大学老师的工作,留在深圳。我骨子里天生的不安分,在9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找到了它施展拳脚的乐园。
像很多创业者一样,怀着极大的努力和热情投入到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我第一次创办的印刷公司,很快成为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广东“四小龙”企业,一年产值数亿。这十多年间,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市场需求的极大释放,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这种增长一直持续了十年。
在传统行业里待了很久之后,我跳出来拓宽视野审视自己,在研究完国企改制文件后,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一次我选择了投行,走上资产处置之路。
与在传统行业相比,第二次可谓是“豪华创业”,我的公司也成长为金牌交易机构。此时,正是激活国有资本活力、更好适应市场化、国际化要求,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10年,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金融市场固本清源和开拓创新的阶段。在北京CBD的风生水起见证了国有资本的再次崛起和金融业的兴盛。
摸着石头过河 改革开放引领趋势
但发展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成长中的经济体,仍面临着很长的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加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全球性的趋势。在国内,从门户网站萌芽、壮大,也很快遭遇互联网泡沫,到此后的三巨头崛起,再到2013年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引发了中国互联网的消费互联网高潮。
我在2011年创办了第一家互联网印刷平台。那时,所有人都瞄准了2C的消费互联网赛道,消费者也很享受O2O等带来的各种便利。而当时创办一家互联网印刷公司,并没有得到太多关注。真正产业互联网领域春天的到来,则晚了数年。
我一直坚持认为,打造一个阳光、透明、高效的互联网印刷平台,一定是大有前景、大有可为的好生意。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更早的时候,我就曾在香港和深圳试探性地做过一次网络印刷的尝试,但由于当时的带宽不成熟,在线支付方式也还没有出现,缺少支付系统的平台在两年后以失败告终。然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次尝试,在产业互联网条件快速成熟之后,我可以迅速地捕捉机会直奔主题。
互联网还教会我新的思维方式。我们在传统印刷模式和互联网技术之间不断探索实践,深入浅出,利用“互联网+”来激活传统印刷业,依托强大的技术支撑取代了过去“靠刷脸接订单”的旧套路;互联网技术支持我们把95%的工夫放在后台的标准化、流程再造,这样打造出来的体系就是做到“流程控”、“去人化”;建立一个全新的SaaS企采管理系统,让企业定制采购更透明、定制服务不再繁琐,让供应厂商的资产闲置率降低,让整个产业采购成本更低,是与这个互联网时代更匹配的生产方式。而现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这些愿景得以一一实现。
始于印刷,而不止于印刷。努力奋斗,不忘初心,为了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化解传统行业供给侧难题,互联网的高效运作,帮助我们实现了“企业级共享经济”的尝试,并赋能于商务印刷、包装耗材、新零售开店、礼品、品牌电子产品、服装、创意设计这7大领域,将互联网思维扩散到更多、更广的业务范畴之中,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服务,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未来我们企业的服务也将向着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我们布局“互联网服务平台+智能工厂”新生态,发力AI、工业机器人、供应链等前沿科技,加速传统产业变革,助力生产型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努力成为全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者。
一直以来,无论是商业环境的包容,还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背后无不以改革开放为强大的背书。作为过去40年改革节拍的延续,中国还将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的壮美画卷也成为中国履行一个世界经济大国职责的路线图。在这个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席卷而来的时代,我们这些互联网的创业者,躬逢其盛,也将共同砥砺前行。
加入新征程 将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主席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保持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习近平主席也向世界宣言,“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鸣响,我们这些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民营企业家,也将与时俱进,在新时代的乐章中奏出属于自己的音符。
文章选自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8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