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汇率操纵”不成立,中国有实力参与中美合作竞争

2019年9月11日


文 |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一个月前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发声明称,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这是美国25年来首次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这一单边行径不仅搅动国际资本市场,也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片谴责。

  笔者认为美国财政部对中国是“汇率操纵国”的指控完全站不住脚。首先,中国没有达到美国《贸易便捷与贸易促进法(2015)》中对汇率操纵行为界定的三个标准。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受市场预期变化而产生的正常波动。受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等大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市场预期下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是正常的市场反应,与美国界定汇率操纵行为并不相符。第二,自上世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致力于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不管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都没有用操纵汇率的方式度过难关。人民币是国际主要货币中最强势的货币。针对此次美国对中国的不合理指控,中国人民银行也严肃声明中国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第三,美国指控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可能是特朗普政府为重新获得公众注意力和选举话语权而采取的措施。目前,民主党第二轮辩论刚刚落幕,美国民众对民主党候选人的讨论正激烈,特朗普政府此举让大家焦点重新回到中美贸易争端,很可能是为他在竞选中造势。

  对华加征关税和诋毁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等极限施压手段打破了社会各界对中美元首大阪会晤共识和贸易磋商重启的美好希冀。目前有人认为中美谈判成败的决定权在特朗普手里,对中美谈判发展不再乐观。但事实上,面对气氛骤冷的中美局势和充满不稳定性的特朗普政府,中国要做的就是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在这场长期博弈中,中国拥有稳健的经济增长、完善的基础建设、健全的民主法治、领先的互联网科技和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有实力、有底气参与中美合作竞争。中美谈判中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找到利益平衡。中国要保持高度自信,全面贯彻改革开放,通过谈判面对面地澄清立场,寻找解决办法,也让美国以及世界看见中国包容开放的态度并且逐渐认识到特朗普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不适合这个互联互通的全球化时代。当然,中美谈判不可能一蹴而就,复杂的中美关系需要中美双方保持谈判信心,长期沟通,循序渐进消解中美贸易摩擦。


  从贸易赤字到人才争夺、金融变动、科技纠纷、汇率风波,中美摩擦呈现扩大趋势,中美关系日益复杂。美国政府报告将中国列为竞争对手,中美全方面竞争正在形成并将长期持续。虽然中美都不愿意看到中美经济“脱钩”,但这并非不可能。对此,中国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全面竞争准备。同时,鉴于中美依存度和关联度较高,中国需要更加包容开放,维持合作竞争态势,保持定力,最大努力维持中美斗而不破局面。


  总之,中美竞争关系将长期持续。“汇率操纵国”标签为中美争端再添火药味,中美谈判变数增加。作为与美国存在广泛共同利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以自信的姿态进行谈判,探索合作可能,寻找利益平衡,积极促成中美协议达成。中国一方面应经营斗而不破、竞争合作的中美关系,另一方面也要有最坏打算,做好面对中美摩擦日益复杂、中美长期竞争甚至“脱钩”的准备。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