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全球人才竞争:吸引国际学生的国家战略比较》发布 中国有望接待50万国际学生

2019年12月13日

2019年12月11日,全球化智库(CCG)、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 , 简称WISE)、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简称IIE)在京联合发布《全球人才竞争:吸引国际学生的国家战略比较》报告并举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圆桌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全球化智库(CCG)供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周满生认为,人才资源是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重要的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人才环流”接纳国。然而,全球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才红利的显现增加了对人才的需求。他表示,本次由关注教育与人才国际化的CCG、WISE、IIE三方共同合作,举办研讨会并发布报告,旨在为国际人才流动、国际化教育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思考与建议,总结全球引才政策经验,为中国加强教育国际化、创新人才发展模式提供建设性的方案。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周满生全球化智库(CCG)供图

报告显示,知识和创新驱动型经济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是吸引国际学生动机之一。在国家级的高等教育政策中,吸引国际学生成为重点目标,因为国际学生既可向国家贡献可观的出口收入,还能填补技能缺口,抵消国内人口流失。在过去的几年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出了通过以较低成本来吸引全球人才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和创新驱动型经济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是动机之一。由此,各国纷纷转向开发国际学生资源,建立全球人才库,并经常从中招聘高技能的求职者。例如,为了增加国际学生的入学率,并将他们留在国内人才市场,法国和德国等西方非英语国家以及中国、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都已经开始颁布政策。

此外,传统国际学生接待国对国际化的态度与人才政策趋于保守。英语国家作为最大的国际学生接待国,其中五个传统国际学生接待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学生入学人数就占据了全球总量的一半。然而,在吸引国际学生的大趋势下,民族主义在世界各地兴起,许多传统的国际学生接待国对国际化逐渐持保守态度。

同样,尽管美国国务院集中于发展并承诺继续扩大在美国的国际学生入学人数,但由于美国的政局转变和一些限制移民和签证的政策,人们开始质疑其是否会降低美国对高等教育国际学生的吸引力。有初步迹象表明,这些政策变化正在对两类国际学生接待国产生影响,一类是政策对吸引国际学生愈发重视的国家,另一类是政策对国际学生较为不友好的国家。加拿大国际入学率的显著上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入学率的上升得益于改革后更加自由的国际化政策,以及相对于其他国家,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加拿大。

报告还指出,新兴国际学生接待国在提升国际人才竞争力。到2020年,中国将有望接待50万国际学生(现已趋近于这一目标)。实习、顺利获得居留许可和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的各种项目让国际学生受益颇深。并且,中国为学习高科技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国际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能从学校轻松过渡到劳动力市场,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多个城市为解决当地的技能差距,都制定了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发展还影响了别的国家,例如欧洲的Erasmus项目,它所出台的提供实习制和学徒制的长期交换项目就体现了当今对就业能力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了解,《全球人才竞争:吸引国际学生的国家战略比较》报告从四个章节出发,关注全球人才竞争现状,探索全球人才政策动机,比较分析传统与新兴国际学生接待国的人才策略,拓展国际学生流动性的趋势,旨在为各国提高国际人才竞争力,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参考。



文章选自《环球网》,2019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