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士共话两国关系:应超越竞争叙事、化挑战为机遇
2025年5月26日5月22日,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中美两国的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两国应加强对话合作,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常驻联合国原代表张军在论坛开幕主旨发言中指出,在中美关系中,挑战与机遇永远相伴而行,双方应着眼长远,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为此,他提出四个可行路径:一是建立正确认知,谋求共赢发展;二是以多极化发展为杠杆,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三是以世界经济转型为契机,推动经济全球化再平衡;四是加强区域合作,打造更加强有力的发展依托。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常驻联合国原代表张军在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开幕式上作主旨发言。
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驻纽约、芝加哥原总领事黄屏指出,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美关系不应被大国竞争和对抗的叙事所绑架,而要摒弃“脱钩”和对抗的思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寻求互利共赢的合作路径。他还强调,中美关系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能够实现共同繁荣的伙伴关系。
黄屏表示,叙事影响观念,观念影响政策。如果从竞争的角度来看中美关系,就很容易得出对抗的结论。如果聚焦贸易战,则会夸大分歧,窄化对话空间。过去两年,中美双边贸易额每年都在6600亿美元以上,美国消费者持续购买中国产品,上万家美国企业深度参与中国市场,两国供应链深度融合,中美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如果中美发生对抗,则注定双输。
他还说,中美关系直接关系到全球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气侯变化、全球卫生等紧迫的全球性问题都需要中美合作,共同面对。“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在当今世界,各国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或独善其身。各国只有共同努力,相互尊重,才能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和可持续的世界。
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驻纽约、芝加哥原总领事黄屏在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发言。
美国杜克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主席丹尼斯?西蒙表示:“即使中美双边政治关系面临挑战,两国的人文交流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中美两国人民对双边关系的发展始终持支持态度,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合作将为中美关系注入更多稳定性。他建议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动人文交流、科技合作和教育合作,重塑两国关系。
美国杜克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主席丹尼斯?西蒙在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发言。
黄屏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中美两国的人文交往是双边关系深厚且富有韧性的基础。近年来,中国通过“5年5万”中美青少年人文交流倡议和优化过境免签政策等举措,促进美国民众通过自己的双眼见证真正的中国,形成对中国更加深入、全面、客观的认知。
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由全球化智库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中美交流基金会协办。论坛聚焦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全球南方的影响等重要议题,汇聚了来自60个国家的300余位政商学界代表参与讨论。
文章选自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库,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