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全球人才竞争报告发布:2020年中国有望接待50万国际学生
2019年12月13日2019年12月12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全球化智库获悉,全球化智库、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国际教育协会11日在CCG北京总部联合发布《全球人才竞争:吸引国际学生的国家战略比较》报告。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有望接待50万国际学生,实习、顺利获得居留许可和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的项目让国际学生受益颇深。
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表示,人才资源是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重要的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人才环流”接纳国。然而,全球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才红利的显现增加了对人才的需求。
报告指出,当前高等教育阶段的国际学生在规模和数量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方面,许多新兴国际学生接待国争相抢夺国际学生资源,竞争性举措正在塑造学生流动的新模式。
另一方面,在吸引国际学生的大趋势下,民族主义在世界各地兴起,许多传统的国际学生接待国对国际化的态度逐渐转为保守,学生流动性也或多或少地随国际政策的变动而改变。
在国家级的高等教育政策中,吸引国际学生成为重点目标,因为国际学生既可向国家贡献可观的出口收入,还能填补技能缺口,抵消国内人口流失。在过去的几年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出了通过以较低成本来吸引全球人才的项目。
记者注意到,英语国家作为最大的国际学生接待国,其中五个传统国际学生接待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学生入学人数就占据全球总量一半。然而,在吸引国际学生大趋势下,许多传统国际学生接待国对国际化逐渐持保守态度。2016年在英国的脱欧公投就体现了传统国际学生接待国的转变。这些转变很可能对英国学生流动性有影响,特别是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学生流动性影响最为深刻。
同样,尽管美国国务院集中于发展并承诺继续扩大在美国的国际学生入学人数,但由于政局转变和一些限制移民和签证的政策,人们开始质疑其是否会降低美国对高等教育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加拿大国际入学率的显著上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入学率上升得益于改革后更加自由的国际化政策,以及相对于其他国家,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加拿大。
报告还指出,到2020年,中国有望接待50万国际学生,实习、顺利获得居留许可和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的各种项目让国际学生受益颇深。并且,中国为学习高科技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国际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能从学校轻松过渡到劳动力市场,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多个城市为解决当地的技能差距,都制定了相关政策。
据悉,这些政策的发展还影响了别的国家,例如欧洲Erasmus项目,它所出台的提供实习制和学徒制的长期交换项目就体现了当今对就业能力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文章选自封面新闻,2019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