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最难就业季”?来自政府部门、学界、高校和企业的研讨

2020年10月29日

【PDF 下载】

2020年10月29日,全球化智库(CCG)与领英中国(LinkedIn)联合举办了《高校校友观察:中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2020》发布暨研讨会。会上,领英中国公共事务总经理王延平和CCG研究一部总监李庆共同发布报告。来自政府部门、学界、高校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以及国内毕业生和留学生回国就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社会舆论引导等话题展开讨论。

CCG主任王辉耀在致辞中指出,世界银行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或将收缩5.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程度最深的经济衰退。根据领英(LinkedIn)全球雇佣率数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范围内就业市场的招聘活跃度与2019年相比显著降低,多数国家和地区雇佣率出现大幅下滑。而中国是最早呈现正增长的国家——截至2020年6月中旬,中国雇佣率已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1个百分点。报告的发布对高校毕业生发展和职业行业的发展趋势提供很多参考,也包括提供一些政策建议,旨在为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领英中国总裁陆坚在致辞中表示,领英作为全球职业社交平台,有超过7亿的会员,领英的愿景是为全球劳动力市场上的每一位创造和链接经济机会。领英在实现愿景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叫做领英经济图谱,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基于领英平台数据的洞察,可以看到会员技能的分布以及会员变换工作时人才在劳动市场的流动。本报告把领英经济图谱应用在大学毕业生这个群体上。希望领英通过洞察数据为大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以及用数据让高校看到毕业生在职场上发展的轨迹,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张宁表示,对出国留学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疫情,它给国际间跨境流动增添了困难。二是美国对华的遏制战略,留学人员和专业受到限制。改革开放以来,出国各类留学人员总共650万人,他们有共同的四个特点。第一,通过留学扩大了国际视野和全球视野;第二,学习了全球胜任力、国际可迁移能力;第三,学习了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与方法;第四,实地体会了尊重多样性,成为了能和世界有效沟通的人,这些不通过出国留学是很难实现的。目前疫情对于本科、硕士留学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对在职人员未来一年的影响比较大,经济形势不好之时,大多是教育繁荣之时,中国未来的发展仍旧需要留学生,借此机会可以进行诸多调整,机遇和挑战并存。

科技部中国国际人才中心一级巡视员刘永志指出,无论学习还是择业,首先要把逻辑关系想清楚。国家强,首先必须经济强,经济强,必须产业强,产业强,必须要科技教育要强,科技教育要强必须人才强。反之亦然。目前因疫情及国际形势变化,出国留学、国内就业均遇困难。国家提出锻造国内金融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支撑的综合体。新格局形成需要人才支撑,特别是大量的国际人才。 一些新兴科技领域未来对经济支撑,稳定作用非常大。数字经济, 5G, 人工智能如今吸引大量投资,既包括政府政策指导,也包括市场大量投资,这必然带来人才聚集。人才资金技术密集必然对产业发展产生正向作用。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非常重视,生物安全、量子力学、区块链等,从基础产业到应用产业的技术短板,这些在“十四五”期间到2035年之前,国家会做出规划对其投入大量政策及其他资源,值得期待。

 

CCG高级研究员、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巡视员胡建华认为,目前我国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有一定压力。国家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学校应更加注重就业指导,政策要有一些倾斜。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实习,这很重要,事先知道工作怎么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基层,再确定方向。二是社会上要有舆论引导。比如目前一些大学生研究生去打工,送外卖,舆论说大材小用。其实国外大学生研究生到麦当劳肯德基打工的都有。需要逐渐在舆论上引导一下,在初步就业时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不管干什么行业,都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如果想做原来专业,还可以继续。不要指责这不务正业,这是个过程。大学生在择业之初会有一些想法,实际毕业后,他可能经过一段学习,要学会有新选择,应当根据自己特长以及本身喜好选择。所以这两方面国家在政策上也应进一步疏导宣传。教育部近年出台很多就业政策,但是需要落实好,落地很重要。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指出,首先,目前出国形势研判面临挑战。由于疫情和世界局势变化,出国留学挑战远大于机遇,由于美国打压政策,理工科、经济类专业留学受影响较大。OPT专业实习(美国F1学生签证毕业后的实习期)的数额和H1B(特殊专业人员/临时工作签证)的数量大幅下降,留学前景判断非常不确定。美国政府面临更迭,留学、就业、移民政策纷纷收紧,而英国、加拿大等国开放留学政策,鼓励留学。学生可考虑其它欧洲国家,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学生的出国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其次,出国留学获得的学位层次越高,留在国外就业的机会就越高。第三,高校毕业生基数太大,就业区域集中,就业领域人才的需求比较单一。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学、偏远地区、基层就业,去建立并完善教育网络系统。高校和用人单位都要适应市场办学,改革现有的用人模式、教育模式,做好自己的定位。此外,建议多加关注400万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调查。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陈丽君指出,数据显示出四条信息:概貌;差异,即中美、区域、年度差异;变化,即人才流动、技能等变化;趋势,趋势研判可给予后面政策制定、个人职涯规划非常大帮助。她表示,第一,报告对大学生个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和公共政策制定意义重大。第二,其中的中美、热门职位和技能差异等结果发人深思,尤其是中美差异。差异同时显示趋势变化。第三,新冠疫情给中国及世界带来各种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留学生回国就业。新冠疫情下的经济产业领域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应加强公共政策制定,抓住人才回流机遇。就业政策上,政策应鼓励高校毕业生成为技术人才。报告将数字化技能和管理技能作为重要参考,意义重大。

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表示,CCG参与数据合作,能够帮助政府弥补空白、配合研究工作,发挥社会、政策影响力。高校重视全球胜任力培养,毕业生作为全球化人才,在职业发展方面应该有什么样的胜任能力,值得进一步探索并提供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国家在制定相关产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吸引政策时,应更多关注高校学生培养的提前量、教育政策规划的提前量,而非亡羊补牢。她指出,我国在国际人才培养、吸引、留任和进一步的规划等各个方面成就卓越,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民间机构应发挥更多作用,多元化地推动发展,而不是以相对单一的形式,CCG等类似机构或企业可以在各个方面发挥一些弥补配合作用。

北京团市委大学部副部长孟宪博指出,首先,要增强在校社会实践。高校毕竟是象牙塔,不走出学校,不跟社会企业有接触,就始终不知道各行各业的特点。所以不能总是停留在书本层面,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了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其次,要把自己的生涯规划融入国家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简单说是要跟着行业跑,但不要跟着资本走,资本是跟着行业跑的,但这是短期的,因为行业总是在变化,但资本总是跟着行业进行短期逐利,而人生规划是长期的,跟着行业跑很容易变成跟着资本跑,一定要有更长远的人生眼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990年代至2000年初时,航空工业举步维艰。当时国家进行四个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处于边缘位置,当时有很多人才都流失了,但随着整个航空工业的蓬勃发展,现在歼20、歼15等这些重大项目不断上马。所以人生的规划是长期的,一定要放在一个长期的环境下去看待问题。

领英中国产品运营总监与校园品牌负责人陈怡静从社会和企业力量角度分享,表示领英希望通过搭建帮助更多人就业发展的平台及发布数据报告,能够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信息和视野,来帮助研究机构和高校做更多适应性决策。她希望领英作为用户端平台,能够直接帮助借此平台寻求职业发展目标的用户。过去领英基于所有校友和大数据,成为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明灯。她表示,实习社会实践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了解大概在做什么。但是如果校友在这个行业中,很快就会知道过去几年的经历,行业和职业发展如何。领英希望通过人的力量连接信息和机会,帮助毕业生或寻找工作机会的人找到发展机会。她特别希望各研究机构、教育机构能够帮助社会企业平台共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