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新冠疫情下的改变、突围和破局
2020年11月16日
“中美必须联手,中美必须协作。”
“不要因为新冠疫情紧急,而忘记了地球还在升温。”
2020年11月11-12日,“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全球化智库(以下简称CCG)?资深副主席,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出席,并在开幕圆桌“新冠疫情危机下的全球化:发展、变革、破局”中发表演讲。经授权,回归未来工作室发布演讲全文:
主持人:CCG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
下面有请国内知名企业家、万科集团创始人,从事公益、教育、游学、中外及民间交流,同时也是我们的资深副主席——王石,分享他的观点。
大家好!我是王石。
听了朋友们的发言,我很受启发。
我会从一个微观的,也是企业家的视角,回应一下“新冠疫情后的改变、突围和破局”。
首先,跟大家汇报一下,我在疫情期间的经历。
疫情爆发之后,我两次去日本,一次去韩国,一次去以色列,还去了一次美国,如果不是因为签证难,我去的地方会更多。但即使这样,我可能也算特例了。
你可能会好奇,世界各国都在封锁,为什么要跑这么多地方?
我认为,在遵守各国防疫、隔离法规的前提下,越是困难越应该多出去,绝不能因为恐慌、疑惑和不确定,就停下脚步不作为。
那我出去干什么?
第一次出去的时候,是疫情爆发初期,坦率说,当时中国疫情严峻,防疫物资严重短缺,我要去国外筹集物资,支持国内一些地方和机构。
第二次、第三次出国的时候,局势倒过来了,中国这边疫情已经初步控制,而世界其他地方,需要中国的支持,尤其是防疫设备防疫物资,所以我还得出去。
只说一个例子,我们猛犸基金会(注:华大集团、万科公益基金会、松禾资本2019年共同成立),疫情期间为37个国家或组织捐赠39950人份核酸检测试剂盒,帮6个国家升级核酸检测实验室。
当然,我本身也有很多工作,不能因为疫情而中断。
几次“突围”的“代价”是什么?
10个月里,我有两个月处于隔离状态,听着好像很恐怖,但事实上,我获得的自由时间要比多数人长很多。
为什么?
正是因为很多人担心被隔离,导致本该处理的业务,本该见面的沟通,被迫放缓或者停止,这意味着你被“隔离”了10个月,失去了10个月的自由时间,而我用隔离2个月的代价,换来了8个月的自由。
今天在座的很多人,都是不怕隔离的,对吧?否则这个(论坛)就只能放在网上了。
所以我认为,“破局”先要破除心理上的障碍。
其实,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很多障碍是心理上的,要“破局”先要从破除自己开始,先突破心理,这是我分享的第一点感受。
第二个感受,我想请大家重新认识武汉。
武汉封城74天,解封后第一时间我就进去了,为什么这么急?因为这座城市跟我关系密切。
我还有一个职务——华大基因联席董事长,华大先遣队在中国农历大年初一就进入武汉,帮助当地建立核酸检测实验室。那个时候的检测能力,每天只有几千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华大快速把这个数字,提高到一万、十万。
我还有一个邻居,是个纪录片导演,封城初期也进入武汉,他带了一个五人摄制组,封城结束时变成40多人(注:当地聘请临时摄制人员),这么多人只做一件事:
为武汉留下一份影像记录。
900万市民被隔离,74天困守家中,没有发生人道灾难,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武汉人民为中国战胜疫情赢得了时间窗口,在纪录片里,我看到武汉市民守望相助,坚定韧性,在这里,我提议在座的诸位给武汉人民一点掌声!
这就是为什么武汉一解封,我就去了当地,我想去看看这座英雄的城市。
此外,武汉还跟我创办的万科公司有关。
2008年,中国爆发汶川地震,但大家可能忽略了另一个灾难——中国南方很多省市爆发冰灾,我当时是万科董事长,因为万科在很多受灾城市有业务,我必须要去当地考察。
我去了好几个城市,结论是:武汉处理得最好!
为什么武汉可以做到?当地官员回答我说,冰灾对他们是小case。
因为武汉地处长江沿线,几乎每年都要应对洪水,跟灾害常年相处,为这个城市锻造出一个高效、严密的应急指挥系统。
所以,尽管新冠疫情的爆发非常突然,全世界都没有经验可循,但武汉依然从疫情的灾难中突围。
武汉,不仅给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帮助我们控制住疫情,客观上,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份真实的参照。
不仅是武汉,中国有辽阔的幅员,南北、东西差异巨大,我们会遇到种类繁多的自然灾害;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老的大禹治水,到21世纪的新冠疫情,在应对灾害方面,我们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心理经验,以及与灾害相处的智慧。
在这里,我期待大家重新认识武汉、重新认识中国。
最后,我想借这个场合呼吁:中美必须联手,中美必须协作。
第一,疫情面前,中美联手、中美协作,世界有救;不联手、不协作,中国疫情控制得再好,最终也无法独立成功。
第二,不要因为新冠疫情紧急,而忘记了地球还在升温(注:全球气候变暖),虽然不会立即影响当下,但一定会危害子孙后代。在人类共同命运面前,中美没有道理不联手、不协作。
第三,很现实和紧迫的事情,是不能在南海擦枪走火,否则将把人类带入灾难,中美依然要联手、要协作,要管控分歧。
我的结论是,大家必须放下意识形态的偏见,必须联手、必须协作,作为民间力量,我们更不应该受到束缚,应该先协作起来,多沟通、多交流、多协作!
谢谢!
主持人:CCG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
谢谢王石主席!王石主席在推进中外抗疫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刚刚王石主席发言中所提到的武汉抗疫经历,也为全国乃至国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pattern和method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