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主任王辉耀:中加应破除隔阂、携手共进

2021年2月25日

2021年2月25日,由和平与外交研究所(Institute for Peace & Diplomacy)举办的主题为“探究中加关系:挑战与机遇(Assessing Canada-China Relation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的论坛在线上举行。会议讨论了中加关系当下的变化和消除分歧、恢复合作主旋律的路径。会议由和平与外交研究所亚洲项目顾问姜闻然博士主持,加拿大参议员、前加拿大亚太基金会会长胡元豹致开幕词。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受邀参会研讨。参加此议题讨论的还有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公共政策和全球事务学院教授Paul Evans,加中贸易理事会主席Graham Shantz。

以下为王辉耀博士发言全文:

这场讨论是一场很及时的研讨,因为我们看到中加关系发生了很多变化。我对中加关系出现这样的不协调感到非常的难过,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曾是中加友好关系的见证者。我个人对加拿大有很多回忆。当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门非常熟悉的第一个外国人是白求恩,当时这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唯一的外教老师来自加拿大,是魁北克省人。对于我这代人来说,加拿大代表着和平、友好,在外交政策上也代表着独立。加拿大是西方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主要国家之一,比中美建交早了很多年,当时加拿大在外交上非常独立自主。所以,看到中加关系恶化,我感到非常惊讶。我们也曾见证过中加关系新的增长点。例如,过去几十年加拿大华人人口大幅增长。上世纪80年代我在加拿大留学,后来还曾在魁北克工作,当时加拿大的华人非常少,唐人街规模也很小。但现在加拿大大概有两三百万华人——这是西方七国集团中华人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因此,中加的互动不断增加,跨太平洋贸易蓬勃发展。上世纪90年代,加拿大领导人多次带领大型企业代表团访问中国。加拿大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很多的工程项目,从三峡工程到通讯到高铁的合作等等。我认为加拿大一直以来对中国有着巨大的善意,中国也是一样。

但是当下的矛盾实际上对中加关系是无益的,是没有必要的,中加关系不应该变成当今的局面。但我仍然对中加关系保持着谨慎的乐观,因为我看到了转机。新上任的拜登总统采取了与特朗普总统不同的、更务实的方式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他向中国人民致以了春节的问候,并且和习近平主席在除夕前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电话交流。目前为止,拜登政府也没有在贸易方面对中国实施新的制裁,并且明确指示不能带有种族歧视语言来称呼新冠病毒,

CCG秘书长,慕尼黑安全会议青年领袖苗绿博士受邀参加了刚刚结束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向全球领导人提问。美国总统拜登、德国总理默克尔等西方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都出席了会议。人类现在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的严峻程度远远超出了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冲突。的确,拜登总统仍然呼吁加强与中国的竞争——他称之为战略竞争,但国际社会并不这么想。例如,默克尔认为和中国的竞争是难免的,但和中国的合作也重要。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认为,美国现在忙于亚太事务,此时欧洲要在战略上更加独立、从欧洲的角度衡量问题。在我之前参加的另一个会议上,我听到东盟国家领导人表示会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采取中立立场,不会选边站。

总而言之,我认为中加人民都是智慧的,我们有如此频繁的学生交流和旅游观光活动,中加关系出现裂缝只会令两国人民痛心。两国的领导人、精英、决策者和所有民众都在致力于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许世界应该换个角度看中国。中国还在发展提升的道路上,但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以上甚至更高。中国的社会建设也成就斐然,八亿人成功脱贫是人类历史的一大发展。我希望我们可以与加拿大,与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就从孟晚舟案和康明凯、迈克尔·斯帕弗案来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国的共同努力。美国政府已然换届,国际局势也将发生变化,这些阻挡国际合作的问题终将得到妥善解决。

姜闻然教授

研讨会会上,和平与外交研究所亚洲项目顾问姜闻然博士收集了会议针对王辉耀博士的发言对其提问。

主持人姜闻然:请您说一说对孟晚舟案和康明凯、迈克尔·斯帕弗案的看法。

王辉耀:这是一个不幸的事件,令人非常震惊。当中加领导人还在阿根廷的G20会议上畅谈时,孟晚舟女士却因美国政府的要求在加拿大温哥华被逮捕。孟女士也去过很多别的国家,比如欧洲一些国家,我相信美国向这些国家都传递过这类信号,但是只有加拿大这么做了,这是中国民众至今仍然无法理解的。另外和伊朗做生意的国家和跨国公司很多,后来奥巴马前总统也取消了对伊朗的制裁,为何10多年前发生的事还要来制裁华为,而且破天荒的逮捕了一个世界500强的CFO,加上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还说这个可以用来做贸易谈判交易,包括逮捕孟晚舟的程序也成问题。两位迈克被逮捕的事件也是很不幸的,但中国也只是在遵循中国本国的法律来行事。此时我们要思考的是,是哪一方率先开始了这场纷争?破坏了长期以来友好的中加关系。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友善的信号,如有20多位加拿大的前政要和部长等,包括被逮捕的康明凯的妻子,都在呼吁释放孟晚舟,要求解决孟晚舟案和两个Michael的案子。

我觉得目前是解决中加僵局一个很好的时机。特朗普已经下台,如今拜登总统也没有对中国贸易有新的制裁,他称中国为竞争者而不是对手。中国并不畏惧竞争,因为几十年以来,中国一直都遵循着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规定,和其他国家进行着公平的良性竞争。我们如今可以感受到多边主义、多边合作和集体精神的回归——中国、美国都对发展中国家伸出援手,分别宣布出资20亿美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G7峰会也首次把会议重点放在合作抗疫和应对气候变化上。那么加拿大为什么在此时做出影响国际关系的举动呢?不仅是孟晚舟案,加拿大议会最近还对中国新疆的治理发表等于种族灭绝的言论。事实上新疆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保持人口正增长,生产总值也不断上升,中国欢迎更多的国际人士来新疆考察。来中国实地考察的人看到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景象。我曾经被加拿大的高速公路网络惊艳,但如今中国公路高铁高度发达、世界领先。西方应该承认中国在过去这些年里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必须回到多边合作的道路上。如今美国和伊朗可能将要进行新一轮的谈判,中国也有意乐见其成。我们不应该纠结于孟女士的案件,而是要快速解决它,需要双方更大的智慧,把目光放在当下、放在更长远的合作上。我有信心中加能妥善解决分歧,重修旧好。

主持人姜闻然:请您对加拿大做一些政策的建议。

王辉耀:我认为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需要加以接受的一个问题。中国已经完成了“十三五”计划并且进入了“十四五”阶段,且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在2019年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有3000观众参加的 “芒克辩论会”上就反驳过,中国不会威胁现有国际秩序,中国对世界是个巨大利好。我们辩论下来赢得了这场辩论。通过不断地在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中国的发展对于多边合作应该是积极的助力,而不是威胁。在芒克辩论会上,美国白宫前国家安全助理使用了“对手”这个词,但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美国总统拜登使用的是“战略竞争者”这个词。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可以竞争,但我们不能站在对立面上,合作仍然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最近有一则新闻,是中美的贸易战消耗了美国1%GDP,并且引起了几十万的就业岗位流失。还有一则新闻是美国的企业家们并不愿意支持拥护特朗普的议员,并且有很多企业都希望重新回到中国进行正常的贸易。我相信最终理智和共识将会胜出,中国在不断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很多西方国家会选择和中国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就像中加关系,希望最终会回到合作共进的道路上。

(本文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由和平与外交研究所举办的主题为“探究中加关系:挑战与机遇”线上论坛上的英文发言翻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