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研讨会探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愿景下的发展
2021年11月26日
2021年11月26日,全球化智库(CCG)举办了一场题为“中国与巴基斯坦:展望携手共进的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下增强区域稳定性与安全性”的研讨。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庆祝建交70周年之际,本次研讨会从多个层面与不同视角分析中巴合作的前景,探讨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探索两国之间潜在的合作发展机遇。
鉴于阿富汗问题给区域发展带来的挑战与不确定性,研讨会还讨论了中巴经济走廊(CPEC)在实现区域贯通和促进长久和平稳定方面的重要意义。此外,研讨还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阶段的关键点、文化、媒体和智库交流合作的意义、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中巴两国合作的挑战与机遇等关键议题。
CCG主任王辉耀博士致开幕辞,他着重强调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友好关系在推进“一带一路”愿景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各国所呈现出的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同时,王辉耀博士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原则增近各国之间的联系,并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采取更多有效的集体行动。王辉耀博士总结道,CCG作为全球领先智库的核心愿景是改善中国、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普通人的生活,并通过进一步开展对话的方式促进人民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
巴基斯坦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Mushahid Hussain Sayed),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Moin ul Haque),巴基斯坦外交部前外交秘书里亚兹·霍哈尔(Riaz Khokhar)参与本次研讨并发表特别讲话。CCG研究员、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明竺(Zoon Ahmed)主持了本场对话。
巴基斯坦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Mushahid Hussain Sayed)再次强调了中巴友谊的重要性。他表示,伴随着寻求互联互通的“亚洲世纪”的到来,以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和谐发展为追求的 “一带一路 “倡议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外交与发展倡议。同时,他也强调了支持阿富汗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各国应该在合作而非对抗的基础上建设一个更好的亚洲的理念。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Moin ul Haque)就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程中的关键点和亮点进行了分享,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中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领域的一揽子项目是如何扮演区域规则创变者这一角色的。他为如何进一步深化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号召两国应将中巴友谊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下一代人。
巴基斯坦外交部前外交秘书里亚兹·霍哈尔(Riaz Khokhar)在研讨中分析了国际秩序变化的新动向,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中国在欧亚大陆、亚太地区等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进一步拓展了全球化、区域化和双边关系的语境,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一个大区域内推动合作与发展的一种绝佳的视觉化呈现方式。同时,里亚兹·霍哈尔也进一步强调了帮助阿富汗应对人道主义危机的必要性,并指出如果危机进一步升级,将对整个地区产生恶性连锁反应。
本次研讨会主要涉及到中巴关系的四个核心方面: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文化、媒体与智库交流合作;商贸与青年发展;区域合作发展。
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哈立德(Masood Khalid)在研讨会上首先对中巴关系的关键领域进行了一个全面介绍,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如何在难以预料的“小插曲”下实现稳定与良好的发展。他补充道,中巴经济走廊的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主要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大型项目已经成功建成落地,经济特区的建设将成为一个试金石。面对批评和怀疑的声音哈立德也作出回应,他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在帮助巴基斯坦突破发展难题和缓解基础设施匮乏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哈立德在结语中也为中巴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包括应对文化和旅游行业给予更多关注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等。在中巴关系建设层面哈立德表示双方应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措施,确保双方关系保持正向发展。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对巴经济拉动明显
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保中介绍了瓜达尔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情况,从多维的视角展示了港口建设、自由贸易区发展以及各项社会经济举措和环境倡议如何提升了瓜达尔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KP-投资首席执行官和“中巴经济走廊”前项目主任哈桑·达乌德·巴特(Hassan Daud Butt)着重介绍了经济特区建设对改善巴基斯坦经济的推动作用。他强调了吸引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来巴基斯坦投资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当前为提高巴基斯坦的投资吸引力所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
文化、媒体与智库合作潜能巨大
中国巴基斯坦中心(SCODA)执行主任王子海曾在巴基斯坦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主要负责推动中巴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他强调了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中巴两国的旅游业市场还有巨大的潜能可以挖掘。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还可以极大地促进贸易发展与民间交流。
巴中学会执行主任穆斯塔法(Mustafa Hyder Sayed)强调了中巴媒体和智库之间交流的重要性。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媒体论坛的重要合作伙伴,以及中巴交流对话活动的长期举办方,他进一步阐述了巴中学会及其合作伙伴在深化双边交流和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愿景方面的经验范例。
中巴青年未来经贸贡献可期
MSA资本管理合伙人本杰明·哈伯格(Benjamin Harburg)作为重要的巴基斯坦投资者,阐述了巴基斯坦对中国市场的先天吸引力,尤其是围绕青年群体。他建议投资者之间应当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以期在未来达成更多互利互惠的企业间合作。
苏世民学者、Brive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Johnson Liu曾带领一个青年学者代表团前往巴基斯坦深入研究“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他强调了青年交流的重要性以及青年能够在区域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基于他自身在投资行业内的工作经历,Johnson Liu为投资者如何能更好地在“中巴经济走廊”的框架下进行有效的投资活动提供了切实的建议。
中巴区域合作发展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伊姆蒂亚兹·古尔(Imtiaz Gul)、钱峰和埃贾·海德尔(Ejaz Haider)就区域发展问题以及双边合作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巴基斯坦作家、国际关系问题研究专家伊姆蒂亚兹·古尔强调了协同合作在稳定巴基斯坦社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中国和巴基斯坦需要彼此坦诚相待,避免外部复杂局势对中巴双边关系的影响。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高级研究员钱峰从中国外交政策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巴之间密切的关系和深度互信如何成为这一区域稳定发展的源泉。
资深学者和安全问题研究专家埃贾兹·海德尔表示中巴之间的共同利益、一同秉承的互不干涉原则、在关键问题上共同行动的能力,是双方确保区域稳定与安全的关键要素。他也提到,军事、经济合作、教育、卫生、能源等在内的多重发展举措对构成一个具有潜力的区域整体建设是至关重要。他补充说,中国寻求和平与互联互通,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中国和巴基斯坦都面临着许多类似的挑战,但也有意愿共同向前迈进。
在研讨结束之际,所有与会者都对中巴关系和 “一带一路 “愿景下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充满信心。与会嘉宾作为各界翘楚,从自身所擅长的领域出发,为中巴关系以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政策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