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凡:世界最大自贸区起航 将为全球经济带来哪些改变

2022年1月5日

崔凡,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随着2022年新年钟声的敲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1月1日,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开始正式实施RCEP协定。在剩下的5个RCEP成员国中,韩国将于今年2月1日开始实施RCEP协定。这一全球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扬帆起航,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RCEP的如期生效,充分体现了各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也为处于重构之中的国际经贸治理体系提供了一种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新思路。RCEP的优势在哪儿?未来又将为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哪些改变?带着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崔凡。

《金融时报》记者:与近年来各国签订的其他区域经贸协定相比较,RCEP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崔凡:与中国此前签订的自贸协定相比,RCEP是一个巨型的自由贸易协定。首先,其具有规模大的特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RCEP的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人,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RCEP的生效,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影响。

其次,RCEP范围极广,使原产地累积规则优势凸显。RCEP与多数自由贸易协定的双边原产地规则不同,双边自贸协定中,生产的原材料来源与加工环节局限于两国之间才能达到减免税费的目的,而RCEP则规定商品从A国进入到另一自贸伙伴B国,可以用协定中多个缔约方的中间品,来达到所要求的增值标准或生产要求,这样A国享受B国零关税的门槛可明显降低。例如,中国生产的运动鞋出口至韩国,在RCEP生效前,需达到区域价值成分40%,才可免除8%至13%的关税。但在RCEP生效后,由于区域内所有成员原产材料均可累积,区域内的中国、韩国、印尼、泰国四个成员的原产材料加起来可以达到40%,中国的运动鞋再出口至韩国就可以享受RCEP项下的优惠税率了。

再次,RCEP具有包容性。从协定内容来看,该协定不仅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议题,也涉及知识产权、数字贸易、金融、电信等新议题,虽然标准较CPTPP稍低,但仍是一份高标准的国际贸易协定。而从成员国来看,RCEP中既有日、韩、澳、新等发达经济体,也包含了老、柬等不发达国家,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跨度巨大。RCEP一方面高标准,另一方面跨度极大,想要达到各国间的平衡就需要更大的包容性,这是此前的区域经贸协定达不到的。作为相对灵活的经贸协定,并非所有RCEP成员都按照一把尺子采取完全一致的开放模式,而是展现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极大关怀。例如在投资方面,各成员国基本都采用了负面清单的形式,但在服务贸易方面,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采取了负面清单模式,部分欠发达国家可以稍晚再采取。此外,协定包含了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这意味着除了向签证机构申领,原产地声明可由获取相关资格的企业自主出具,还规定将于未来10年、最长不超过20年的时间内,引入不设置准入门槛、任何出口商或生产商都可以出具原产地声明。可以看到,对于协定中的高标准要求,RCEP对不同国家设置了过渡期,其中对于最不发达国家设置的过渡期更长。同时,RCEP还专门设置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两个章节,帮助发展中成员加强能力建设,促进本地区的包容均衡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RCEP的落地将为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崔凡:RCEP的内容极为丰富。从货物贸易方面来看,总体上,协定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RCEP生效当日,中国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立即零关税比例将超过65%,与韩国相互之间立即零关税比例将分别达到39%和50%。中国与日本是新建立的自贸关系,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将分别达到25%和57%。最终,86%的日本出口至中国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同时中国出口至日本的88%的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

对国内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可以用更优惠的价格购买海外商品,同时对国内商家扩大进口商品销售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国内的生产企业来讲,一些中间产品包括新能源电池、汽车零部件等都将降至零关税。关税的降低、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这些企业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提升它们在区域内的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力。可以预见,随着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检验检疫、技术标准等统一规则的落地,将显著降低区域内贸易成本和产品价格,提升本地区产品竞争力,惠及各方企业和消费者。

从投资方面来看,RCEP投资章节涵盖了投资保护、自由化、促进和便利化4个方面,是对原“东盟‘10+1’自由贸易协定”投资规则的整合和升级,包括承诺最惠国待遇、禁止业绩要求、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对制造业、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5个非服务业领域投资作出较高水平开放承诺。投资便利化部分还包括争端预防和外商投诉的协调解决,并附有各方投资保留及不符措施承诺表。这为本区域投资者创造了一个更加稳定、开放、透明和便利的投资环境。

《金融时报》记者:RCEP的落地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有何影响?

崔凡:RCEP填补了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制度框架的空白。未来RCEP将进一步促进亚洲价值链整合。整个RCEP的15国是原产地累积制度,有这样的制度将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的企业更倾向于在区域内进行供应链、产业链的布局。促进区域内中间品流动,增加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助推区域内形成完善的跨国产业分工体系,打造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此外,RCEP通过经济的一体化维护供应链安全,对于维护区域内的和平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疫情下全球经济复苏依旧面临巨大挑战。根据IMF预测,2022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的经济增速将分别比上年下降0.7个和1.3个百分点。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多边贸易体系则是全球贸易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签署RCEP的15个国家制造业密集,经济、人口体量巨大,对全球经济而言举足轻重。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约30%的庞大体量在RCEP的加持下可能产生更强的规模效应。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RCEP以其经济规模及贸易活力,将成为全球贸易新的重心所在。在RCEP生效后,其发展红利将持续释放,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金融时报》记者:在单边主义浪潮下,RCEP的落地对于经济全球化有着怎样的意义?

崔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是不断向前的,尽管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逆流带来了一些冲击,但全球化潮流未改。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谈判推进出现困难,美国的参与态度不积极,在这种情况下,消除关税壁垒主要通过自贸协定的方式达成。而中国作为当今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以及第二大进口国,对于自贸谈判持积极态度,并与其他成员国共同推动了RCEP的落地,这对维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以及投资自由化都有着积极意义。

目前,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双轮驱动”,一方面积极推进多边谈判,另一方面积极建立自贸网络。世贸组织始终是推动国际贸易规则发展升级的主阵地,但在世贸组织谈判功能存在障碍的背景下,部分世贸组织成员参与的区域自贸协定谈判成了全球化的重要补充形式,也取得了不少成果。RCEP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这只是一个逗号,并不是句号。首先,RCEP目前的谈判还要进一步推进,规则还要进一步升级,成员还将进一步扩容。其次,对中国而言,未来中国还将寻求加入水平更高、内容更新的自贸协定。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展现出的这种对于高标准和包容性的追求,对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也有着很大意义。

此外,RCEP的包容性也为今后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发展思路。我们讲的包容,包括了对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包容,同时也包括了对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包容。在统一的经贸规则下,应是非歧视的,不应因为企业的所有制而区别对待,但目前的世贸组织规则并不完善,在服务贸易公平竞争等方面存在一些“空规则”,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而RCEP为未来如何建立不同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规则提供了宝贵经验。

 

文章选自中国金融新闻网,2022年1月5日

关键词 崔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