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森:中国女性在时尚产业不止撑起半边天

2022年11月7日

2022年11月7日,由商务部主办,全球化智库(CCG)与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秘书处共同承办,联合国妇女署支持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2022全球人才流动与发展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会上,华意国际时尚文化集团暨WWD中国创始人兼董事长刘炳森发表以下观点:

我们是时尚行业的公司,WWD开始国际时尚特训已经有113年,跟现在所定义时尚是同生共长,我们记录了很多时尚,书写了很多趋势。

作为时尚行业的公司,我们WWD在国际时尚特训领域已经有113年历史,跟现在所定义时尚是同生共长的。我们记录了很多时尚,书写了很多潮流趋势。

听到联合国妇女署刚刚问的问题,我认为,她的意思非常清楚。女性是全世界时尚消费的主流,这个大家都同意。但是刚刚的数据证明在时尚产业这个领域,女性始终是一个弱势的团体,这是为什么?我们如何改善这个状况?作为一个历史最悠久、最权威的国际时尚媒体,我们对这个问题有充分的认识。但是我也想说,这个情形在中国是不太一样的。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第一,如果我们用现代时尚产业的标准来定义的话,中国的时尚产业在40年前改革开放的时候才开始。以前我们没有所谓的时尚产业,都是公家的单位。改革开放是一个启发和启蒙,而且这个启蒙对中国来讲是一个迟来的启蒙。但是我们很意外地发现,迟来的启蒙其实让中国避免了一些所谓时尚发展将会遇到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刚刚讲的女性在时尚行业里面受到歧视或者处于弱势,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欧洲的整个发展史上,尤其是它的工商业发展史上,真正工商业的开始是在中世纪末端,文艺复兴的前端。当时,欧洲整个工商业随着国家的出现和海洋世界的发现而变得非常发达。他们的工商企业成立了很多行会以便发声,只有加入这个团体才可以做这个行业的事情。非常不幸的是,当时欧洲所有的行会是不允许女性参加的。也就是说,当欧洲时尚行业萌芽的时候,女性没有话语权,同时也没有参与权。这种情况后来一直延续。虽然这种情况改变了很多,但是它产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必须承认,到现在为止女性在全球时尚行业中并没有受到公平的待遇。因此我们同意联合国妇女署刚刚说的这个数字。

但是我也必须说,当三年前WWD来到中国的时候,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意外地发现,中国的情况跟国外的情况不太一样。正如刚才好几位嘉宾所说的那样:“妇女撑起半边天”。最明显的就是从当时到现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国际设计师中有7个是女性,3个是男性。另外最近我们也发现在全世界的四大时装周中,发表作品的中国服装设计师以及用中国文化来发表作品的服装设计师越来越多,而且都是女性。

同时,在所有国际品牌的女性高管中,中国女性占比非常大。我们今天在座就有一个,即非常杰出的兰珍珍女士。兰珍珍女士是全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在北亚的总裁,她负责北亚的所有业务。各位想想,欧莱雅的体量有多大,可能是最大的也说不定,可是它主要的负责人是一个中国女性。我对此表示非常敬佩。前不久美国一个叫做DVF的品牌在中国指定了一个85后女士做全球总裁,可以说DVF在全球的发展都由她来调度。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另外,根据我们的记忆,WWD在过去30年里面,大概一共举办了80场论坛,我们算了一下,这80场论坛里如果以出席专家来算的话,女性占了60%以上,而她们都是时尚业的精英。

最近在跟中国合作的世界名牌,以及中国设计师跟他们共同出联名的品牌中,中国选出来的也都是女性,更不要说在现在四大国际时尚周里面,在T台上中国的模特简直是最亮眼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各方面来看,未来这一趋势还会继续,中国女性在时尚产业我看不只是撑起半边天。拿我们公司的同仁来讲,我可以非常骄傲地说,在我们公司男女的比例是二比八。八成是女性,两成是男性,其实她们撑起的不只是半边天。

促进世界女性的发展有很多方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从时尚产业来讲,中国不仅是全世界最早的以纺织立国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纺织品产量最大的国家,更是全世界时尚产品里面消费第二大的国家,在奢侈品消费方面中国占了将近47%。在这种情况之下,现在中国女性在时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们对此很骄傲,也希望把这件事同全世界同仁分享,无论是否与时尚产业有关,都可以将中国作为榜样。当然,中国女性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例如中国女性很谦逊,非常能吃苦而且做事非常认真等,这些都是优点。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社会不能做出转变,或者说不能改变历史遗留的重男轻女思想的话,我觉得未来不会更好。谢谢主持人。

本文依据华意国际时尚文化集团暨WWD中国创始人兼董事长刘炳森在全球化智库(CCG)与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秘书处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2022全球人才流动与发展论坛”上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刘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