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亮:中美间的争论通常来自于这三个层面

2024年1月12日

2023年10月23日-2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京成功举办。会上,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发表以下观点:

谢谢主席。今天的话题是中西对话或者中美对话,其实我们有一个对话,坦白地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对话一点也不像对话,事实上,更多像争论,这很正常。争论是很正常的,而且争论不一定是坏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讨论或争论通常源于三个层面。

第一,利益。中国和美国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和美国有很多共同的经济利益,如果这样一个伙伴关系受损,双方都会有巨大的损失。但是,中国和美国也有不同的利益,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到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利益就是发展。美国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而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发展不是它的首要任务,它的最大的、最重要的任务是维持霸权,军事、经济、文化霸权,所以在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一定是有冲突的,一个是为了霸权,一个是为了发展。

第二,责任。两国对于规则有不同的认识。全球的力量平衡出现了根本性变化,但是,全球的治理体系没有很好的反映这种变化,包容性也不够。中国和美国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对规则的不同认识,美国人讨论基于规则的国际治理体系时,他们想到的是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中国可能想到的是另一套规则。那就是《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治理体系。

第三,政治理念和政治体系发展道路的不同,因为在这几个方面,中美之间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美国人认为,这是山顶之城,他们是各国人民应该仰望的标杆,他们认为他们的价值是普世价值,各国都应该使用这一套价值,任何与他们的民主标准不符的就是专制国家。这就是西方国家的逻辑。中国认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理念,各国有权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在这三个层面上的竞争对话将继续持续,短期不太会得到解决。我认为也不着急达成一个协定,最重要的要进行实质性的讨论,坚持求真务实,更多的互信,更多的谈判,减少偏见,平等相待,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倾听对方。谢谢。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中国疫情后最大线下全球智库论坛在京举办

视频合集 | 疫情后中国最大全球智库论坛成功举办

 

关键词 李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