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绿:30年全球性别平等的进展与挑战
2025年10月13日三十年前中国承诺、中国倡议与中国力量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三十年后中国将再次成为世界焦点
实现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1995年,中国承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全球性别平等事业的里程碑。在北京世妇会召开30周年之际,中方将再次在北京举办全球妇女峰会,与各方共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大计,共同谱写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新篇章。
回首过去,三十年来全球性别平等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进展包括女童教育实现平等,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妇女在各国议会中的代表人数增加一倍多,各国继续取消歧视性法律等。数据显示,1995年只有12个国家拥有354项针对家庭暴力的法规,而如今193个国家制定了1583项反对性别暴力的法律,各国在性别平等立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多年来,女性在经济、社会及政治决策中的声音逐渐增强,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身影也愈发清晰、多元且具有影响力。
但同时,在距离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截止期限仅剩五年之际,所有与性别平等相关的目标均未达到预期进度,全球性别平等进程正在倒退。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按照当前的进展速度,消除全球性别差距需要123年,而2019年这一数字为99年。联合国妇女署数据显示,目前有超6亿妇女和女童生活在致命冲突威胁之中,全球近20亿妇女和女童无法获得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全球近10%的女性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妇女和女童的权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体现为歧视加剧、法律保护减弱,以及支持和保护妇女的项目和机构资金减少等。而且,数字性别鸿沟也正深刻影响着女性的健康、教育和经济福祉。
因此,2025年北京全球妇女峰会的召开不仅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全球各领域杰出女性风采,更是新时期各国凝聚行动共识、破解发展难题、共创全球妇女发展新未来的新起点。就此而言,日前发布的《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与制度性突破。中国作为世妇会东道国,提出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与分享的中国经验将持续助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
同时,作为社会智库建设者、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及北京市政协委员,笔者常年关注并多次举办或参加女性话题国际交流活动,也在国际舞台积极发出中国女性声音,希望发挥智库力量并以多边方式赋能女性发展。近年来,中国女性在全球治理中的贡献正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引领。在笔者看来,女性在全球治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与中国主张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相契合。女性应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中更加团结协作并发挥更大作用,此次全球妇女峰会正为全球妇女提供了深入交流并参与全球治理的机会和平台。
首先,妇女领导力是实现持久和平的关键,要进一步巩固该共识并将其转化为现实行动。在全球地缘冲突震荡加剧的背景下,围绕“妇女、和平与安全”这一核心议题,各方应更加关切冲突中的妇女困境,重视并提升和平进程中的女性价值,赋能并提升妇女应对冲突与重建的能力,进一步将共识转化为具体的、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性行动。
其次,全面赋能女性发展,多元举措激活女性潜力,达成更多切实合作与具体行动。从教育筑基到经济赋权,从健康守护到参与赋能,每一项举措的落地都是对性别平等理念的践行,更是对社会潜力的释放。中国6.9亿妇女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的实践表明,当女性潜力被充分激活,实现从依附到独立的转变,不仅能改变个体与家庭命运,更能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的“她力量”。
第三,加强全球南方及南北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将妇女发展议题嵌入区域合作及全球发展议程。在全球妇女发展的国际合作版图中,“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不仅提供了很多妇女事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也具有很大的国际合作空间,可进一步开拓国际合作空间。
综上,三十年前中国承诺、中国倡议与中国力量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三十年后中国将再次成为世界焦点。我们期待,此次世妇会成为全球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为新时期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文章选自凤凰新闻网,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