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秘书长受邀参加多哈论坛 研讨中美关系及国际体系的未来
2019年12月14日-15日,为期两天的“多哈论坛”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成功举办。 卡塔尔国家元首塔米姆·本·哈迈德·阿勒萨尼,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联合国大会主席提贾尼·穆罕默德-班德,非盟委员会主席穆萨·法基·穆罕默德,卡塔尔副总理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萨尼,土耳其外交部长恰武什奥卢,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美国总统高级顾问伊万卡·特朗普和日本防卫相河野太郎等来自全球约3000名官员、学者及知名人士出席会议。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博士作为研讨嘉宾在“多哈论坛”发言。
2019年12月20日 -
周延礼:文化金融需要融合发展
专家简介
2019年12月20日 -
2019 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2019年12月19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在京发布《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90”后,尤其是“95”后新生代海归正在发展成为海归就业创业的主力军;国际关系变化对留学国家的选择及回国进程产生影响;“具有国际视野”代替语言成为海归在国内发展的主要优势;海归平均薪酬高于中位数,海归的就业供需匹配仍存在失衡状况;海归可选择的城市更多,“家乡”对于海归的吸引力显著上升。以下为报告部分要点 一. 问卷调查篇 CCG与智联招聘收回有效问卷2020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海归留学状况、归国理由、国内发展优劣势及对国内政策的诉求;海归求职需求、渠道、时间、匹配程度及就业现状与创业进程;海归求学与就业发展的选择与国际局势、城市发展等因素的关系等方面。报告受访海归主要是“90后”,“95后”占比增高●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海归群体中,“90”后(90-95年年龄区间)占比达52%,较2018年有所下降,但仍是主要受访群体。同时,“95后”群体占比显著升高,达17%,新生代海归正在发展成为海归就业创业的主要力量。 岗位设置与国际接轨使海归更有“用武之地”,留学原因具有学科及兴趣导向性● 海归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有所提升。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岗位设置逐步具有国际属性或与国际接轨,使海归所学有“用武之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也会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来选择自己的专业;●“所学学科在国外更有优势”成为受访海归选择出国留学新的回国发展需求,占总需求的22%。另一方面,这表明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并且能够去选择对于自己就读专业更有优势的环境。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海归和其他高校学生的主要需求,也是我国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中的目标之一。未来我国高校学科的竞争力水平或因此得到进一步提升。 就业诉求变化大,创业原因多样化●尽管薪酬福利仍是受访海归求职最重要的关注点,占比65%,然而随着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更多海归的关注点正从高报酬转移到更加合适的工作;●同时,“完善海归人才就业服务机制”替代“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成为78%的受访海归较为迫切的诉求,较去年上涨了约21个百分点;● “与家庭背景相关的领域”提升了14个百分点,与“主要合伙人的创业理念”一并成为海归选择创业行业的第一原因,占比25%。兴趣因素在海归创业行业选择中变得更加重要,选择“我非常喜欢这个行业”是海归选择创业行业的第二因素,占比21%,较去年上涨15%。受访海归创业者的创业行业与其留学专业的相关性降低,受访海归创业者在创业行业的选择更趋理性。 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海归的职业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衡量国际局势对海归影响的调查中,受访海归普遍认为国外就业市场与签证/移民政策的变化限制了留学生的选择,发挥了将留学生“推回”国内就业市场的作用;● 同时,八成以上受访海归认为国际关系的变化对留学国家的选择产生影响;近七成受访海归认为国际关系加快了留学人员的回国进程。 海归就业主要优势不再是语言,获取信息不足的劣势仍存● 随着国内高校教育理念的国际化以及对于语言教育的重视,受访海归普遍认为留学所带来的语言优势逐渐下降。“具有国际视野”逐渐取代语言优势成为海归回国发展的主要优势,占比从2018年的59%上升至2019年的68%;● 然而,“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占比23%)仍然是受访海归在国内发展的主要劣势。因为海归在国外时接触到的国内就业市场信息相对不足,且国内招聘方对于海归特点的了解有限等原因,无法获取足够的国内人脉网络及市场环境发展信息等问题成为了海归在国内就业及创业的劣势,建立专门的海归与国内市场信息的沟通机制或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海归在国内求职信息渠道需拓宽,就业发展现状仍需提升●“通过招聘网站及APP投递简历”仍是海归的主要求职渠道,“家人或者亲戚、朋友推荐”代替“直接向意向单位投递简历”成为了第二大求职渠道。这从侧面反映了海归群体对国内就业市场信息的不了解以及求职方式仍具有局限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为海归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海归求职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在受访海归的求职时间调查里,“回国前已经找到工作”(占比11%)是2019年新增选项,“1个月以内”及“1-3个月”找到工作均占比36%;然而,有三分之一的海归对自己的就业发展现状不满;●与消极的总体满意度不同的是,受访海归中认为“薪资基本符合预期” 的占比有大幅度提升,既有海归由于对国内就业市场的认识增加而调节自己薪资期待的原因,也有企业提升海归待遇的原因。 创业服务需从硬件到软件转型,助力海归创业者回国发展●目前,海归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融资困难”(33%),“创业服务不到位”(29%)等方面;●受访海归创业者最需要的服务是“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占比33%;●就园区、孵化器等提供的创业服务而言,2019年,受访海归创业者对其帮助程度的评价与2018年相比普遍降低。随着创业活动发展的不断成熟,海归创业者对于园区、孵化器等平台提供帮助的预期进一步提升,除了“硬件”配套以外,更加专业的“软件”服务是园区、孵化器等平台发展的方向。 海归可选择的城市更多,“家乡”对于海归的吸引力显著上升●2019年“经济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和“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强”继续成为城市吸引受访海归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占比分别为55%、48%及38%;●同时,“家乡”对于受访海归的吸引力显著提升,占比从2018年的9%提升至2019年的30%,增长21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国际化发展加快,海归可选择的城市更多,加之对家乡具有更多情感和基础,更多受访海归愿意回家发展;●从受访海归的城市分布来看,居住在北京、上海和成都的海归占比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20%、11%及7%,新一线城市吸引海归的潜力不断释放。 国内公司的“996”文化普遍不被海归接受●对于国内公司“996”的加班文化,大部分受访海归持否定态度。其中,76%的受访海归表示“应急性的临时加班可以,但加班不应成为一种常态”。 二. 报告大数据篇CCG与智联招聘依托智联招聘大数据,对用人单位招聘中有关海归和具有留学背景要求的岗位,以及简历中具有海外经历的求职者的无记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报告的大数据篇中寻找供需双方在招聘和求职过程中的关切与匹配情况,总结出了三个要点。值得注意的是,大城市中的民营企业对海归需求较高,海归在中国就业市场存在部分岗位供需比例失衡的问题,海归的平均薪酬较高等现状反映了现阶段中国就业市场的一些问题,并表现了留学生归国就业的挑战与机遇共存,海归就业城市选择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则说明了大城市吸引国际人才中的竞争力在持续提升。 用人单位对海归的需求集中在大城市中的教育/培训岗位● 从用人单位对海归的需求情况来看,教育/培训行业对海归的需求最大(38%);对海归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其语言优势方面;● 民营企业对海归的需求超过其他类型单位;招聘海归的用人单位规模以20-99人为主;招聘岗位对海归的工作经验要求相对灵活,注重海归的海外留学经历和未来发展潜力;●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的用人单位对海归的需求较高,分别占比18%、11%、9%、5%。海归的就业供需匹配仍存在失衡状况,平均薪酬高于中位数● 海归在中国就业市场存在部分岗位供需比例失衡的情况,教育培训岗位的需求最高,达31%,而在此类岗位工作的海归比例仅为7%;●求职海归学历层次整体高于企业所需人员学历层次;面向海归的平均招聘薪酬高于全国平均招聘薪酬2500元左右。● 此外,企业招聘海归岗位提高的平均薪酬低于海归最近一份工作的平均收入,但高于海归收入中位数,表明收入在均值薪资以下的海归有更多的加薪机会。 大城市是目前海归人才竞争中的获益者从海归户籍地数据上看,户籍地为北京、上海、深圳的海归人才占比较高,分别为9.91%、6.27%、4.55%。这三地也是是海归最期望就业的城市,同时也是居住海归最多的城市,在北京、上海、深圳居住的占比为19.67%、13.06%、7.24%。大量海归选择去往三地发展,是海归人才竞争中的绝对获益者。 CCG作为中国领先的国际化智库,自成立以来,持续致力于人才政策研究和创新, 在人才国际化、国际人才流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2012年起,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CCG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丛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等,填补了中国国际人才研究领域的空白。CCG还研究撰写了《人才战争》等著作,呼吁中国在全球人才争夺战的时代制定相应政策,吸引和培养国际人才。同时,CCG连续五年发布《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分析海归的发展情况、趋势与问题,为进一步促进留学人员回国就业传业提供政策建议。2018年3月,国家移民管理局正式成立,CCG持续十年呼吁的政策推动成果落地,成为社会智库影响和推动国家政策的典型案例。 智联招聘作为人才生态领导者,拥有1.8亿职场人用户,日均活跃用户数630万+,累计合作企业数达456万+。2017年7月,智联招聘发布“企业智赢计划”。依托强大的数据实力,颠覆传统招聘模式,建设开放职岗生态系统,重塑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服务标准。同时,智联招聘先后入资51社保、脉脉、猿圈等战略伙伴,不断拓展生态边界。凭借大数据和AI技术打造开放的人力资本生态,让人才和机会更精准高效的建立连接,为生态内的合作伙伴创造更多价值。
2019年12月19日 -
“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发布,致敬新中国成立杰出海归代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海归人才对中国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12月18日, CCG在2019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1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发布“中国海归70年70人”,致敬70年间取得开创性成果的海归代表人物。这是CCG和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连续第五年在“海交会”上发布该领域的权威榜单,入选本次榜单的有巴金,白春礼,陈吉宁,万钢,崔天凯,龙永图,卢迈,邓稼先,钱学森,施一公,王辉耀,王俊峰,杨澜,杨振宁,钟南山,胡舒立,张懿宸,李彦宏,郎朗,郎平,陈凯歌等七十位在政界、科研、学术、金融、商界、医药、教育、文艺、体育等领域有着杰出表现的留学人员。 在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海交会”已成功举办20届,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覆盖所有海外人才的、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海外人才与科技信息交流平台。本届“海交会”以“智汇、创新、共赢”为主题,以“面向海内外,智汇大湾区”为宗旨,参会人员达30000人次。 教育部数据显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向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约1.8万人,其中90%以上流向前苏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生数量增长迅速,1978年至2018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85.71万人,留学目的地遍布欧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同时,留学回国人数稳步提升,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70年间,广大留学人员在几乎所有的历史节点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世界级国际人才良性循环现象,新时代的海归群体逐渐成为推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为推动中国全球化进程、搭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做出了重要贡献。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CCG课题研究组通过走访调研、发放问卷、组织专题论坛、研讨会、媒体新闻监测等方式,收集、整理了约300位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国家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优秀代表,最终经专家组评选推出“中国海归70年70人”。 本次榜单推介的70位杰出海归代表均在科教文卫各个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就。他们凭借着与时俱进的国际视野和扎实的学术理论基础,不仅在多个领域开创了先河,更推动中国全球化进程,提升中国在各个国际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本次“中国海归70年70人”体现出以下特点: 他们是中国大国崛起的关键力量,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捍卫者与核心智囊团; 他们是中国科教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科教体制改革、人才培养做出卓越贡献; 他们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搭建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他们是中国创新创业风向的引领者,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塑造着新的创业文化; 他们是国际组织“掌门人”,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话语权; 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坛“六大楷模”之一的巴金,带领中科院实现了中国科研机构在海外零突破的白春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任驻美大使崔天凯,为全球其他城市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北京经验”的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 第一位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中国钢琴家郎朗,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的李彦宏,让“女排精神”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的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助力中国打开世贸组织大门、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的龙永图,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中国海归研究第一人、首个进入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的创办者王辉耀,打破了国际法律服务领域由外国律师垄断的局面、成为中国律师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的王俊峰,作为申奥大使曾两次代表中国申请奥运会主办权的著名主持人杨澜,执掌中信资本、主导收购全球最大跨国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中国项目的张懿宸,至今唯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陈凯歌等人入选“2019年度中国海归70年70人”。 “海交会”以“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为宗旨,通过展览、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以更积极、开放、有效的方式聚才引才,努力实现新的创新突破,为广大的国内需求单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一个相互了解、沟通、交流的平台。作为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社会智库,CCG长期致力于人才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连续多年出版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丛书和数十部人才研究著作,奠定了在国际人才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CCG本次在“海交会”发布“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旨在致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位优秀海归代表,表彰其杰出贡献,同时为新时期海归人才回国创业激发创新活力,引领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新方向。 入选“2019年度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的杰出代表包括(按姓氏音序排列): 巴金,著名文学大师,中国作家协会原主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长 陈冯富珍,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首席顾问 陈吉宁,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国环境保护部原部长 陈凯歌,中国内地著名导演 陈十一,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陈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欧美同学会会长 程开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原顾问 崔天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任驻美大使 邓稼先,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杜占元,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 傅成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党组书记兼董事长 龚克,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主席 顾方舟,中国病毒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长 韩启德,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原会长 侯云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 胡舒立,财新传媒创办人、社长 金立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 郎朗,国际著名钢琴家,联合国和平大使 郎平,世界排球名将,中国女排总教练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梁建章,携程旅行网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刘鹤,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 刘永坦,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柳芳,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秘书长 柳青,滴滴出行总裁,高盛亚太区原董事总经理 龙永图,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 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秘书长 闵恩泽,中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 钱七虎,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颖一,西湖大学校董会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 屈冬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 沈南鹏,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施一公,西湖大学首任校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 史久镛,联合国国际法院原院长,中国外交部原法律顾问 孙家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 万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科学技术部原部长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参事,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王俊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金杜律师事务所创始人 王石,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WWF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中国区主席 王兴,美团网创始人兼CEO 吴敬琏, 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原办公室副主任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文俊,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谢家麟,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 熊晓鸽,IDG资本全球董事长 徐光宪,亚洲化学联合会原主席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 薛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 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 杨澜,阳光媒体集团主席、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 杨振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姚期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叶笃正,中国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易纲,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 张朝阳,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磊,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耶鲁大学亚洲发展委员会主席 张懿宸 ,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张月姣,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委员,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原大法官、外经贸部条法司司长 赵厚麟,俄罗斯电信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 郑哲敏,国际著名爆炸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钟南山,中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原会长 朱光亚,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2019年12月19日 -
专家学者呼吁中国加入CPTPP 加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
2019年12月13日,“CPTPP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圆桌研讨会在全球化智库(CCG)北京总部举办。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崔凡,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CCG高级研究员霍建国,金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促进中心主任黄建雯,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林志炜,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邰红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刘春田等专家学者就多边贸易体制机制、CPTPP、WTO改革、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创新发展等话题展开交流与探讨。CCG主任王辉耀主持本次会议。
2019年12月18日 -
沈建光:2020年中国经济如何逆风前行?
专家简介
2019年12月17日 -
崔洪建:选举大胜等于脱欧坦途吗
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19年12月14日
2019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