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面对面】对话中国对外建设集团副总裁焦涌
中国对外建设集团副总裁焦涌接受《丝路面对面》节目专访,向您介绍他眼中的一带一路,剖析一带一路商机的玄妙。【视频观看】
2017年6月12日 -
CEO Shunee Yee Speaks with Bloomberg about China’s Tech Growth
Council MemberShunee Yee, Senior Member of Advisory Council at CCG,President and CEO of CSOFT.CSOFT International, a leading localization and global communications provider, recently helped localize China’s two largest transportation startups, DidiChuxing and Ofo, in their international ambitions. These innovative companies have revolutionized everyday life, are dominating the local transportation economy, and have firmly placed China on the map for innovative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America is no longer the only player in the world of transportation startups.Ofo is the world’s first bike-sharing unicorn, a true innovator in the realm of transportation innovation, and in the world of "non-docking" bike platforms." In just two years’ time, companies like Didi and Ofo have made a huge impact on the industry. It took Uber nearly six years from its founding in 2009 to reach its 1 billionth ride. Didi tallied 1.43 billion rides across all its services in 2015.In early May 2016, through CSOFT’s localization services, Didi released its first English version in China’s megacities,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 - a feat that was desperately needed for millions of expats and international travelers. According to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 (CCG), foreign resident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50% between 2000 and 2013 and currently account for 0.5%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Beijing alone.Along with the English interface, English-speakers now have access to real-time transl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add international credit cards as a payment option. These features help travelers better communicate with their drivers and easily pay for their rides. With the support of investors, including Alibaba and Apple, the ride-hailing giant is now valued at US$50 billion.On June 7th’s "Bloomberg Markets: Asia", interviewed by RishSalamat and HaidiLun, Shunee Yee (Founder and CEO of CSOFT International) described CSOFT as the "Uber of language services" and explained how more than 50%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speaks more than two languages. By utilizing technology and these skill assets,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now have instant access to live-translation services. Sh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ing” brands, products, and operations to reflect local perspectives, a process that will help companies compete effectively across global markets.According to Yee, China's companies going global face different challenges than when Fortune 500 companies from mature markets internationalized their products in the 80s and 90s. In addition to overcoming technical,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barriers, “Chinese companies are facing a more complex 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 environment today. The digital revolution demands that today’s products reach global audiences instantaneously.”https://www.bloomberg.com/news/videos/2017-06-07/how-csoft-translates-products-and-operations-video (Bloomberg News)CSOFT International Ltd. is a world leader in localization and global communication consulting services, providing turnkey solutions for companies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engaging customers and markets across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barrier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Top Innovative Companies in 2011 by IDC we have an award-winning international team. In 2012, the company’s CEO was named one of Fortune Magazine’s 10 Most Powerful Women Entrepreneurs and a Tech Disruptor by CNN Money.文章选自CSOFT,2017年6月9日
2017年6月12日 -
【新快报】各界菁英齐聚从都 共商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
2017年6月8日,“中国企业家的全球化新征程”高峰论坛在从都国际庄园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媒体菁英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领导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家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分享资源和智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前校长仲伟合以侨鑫联席总裁的身份首次公开亮相,与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总裁姚吉庆和第一财经传媒公司首席执行官周健工展开了主题研讨论坛。仲伟合在论坛上提出企业全球化中要做好“四化”:产品要跟上国际化标准、服务要追求国际一流、人才管理要依据国际管理规则以及企业要有国际化理念。他以侨鑫集团为例,阐述了企业文化也是全球化成败的关键,侨鑫文化中包含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两者结合产生一些新的风格、理念和方式,这些都体现在产品的设计、质量和价格上。 方洪波坦言,全球化是机遇,但也充满挑战。对美的自身来说,全球化失败的可能性是90%,但必须要为10%的成功可能性而努力。姚吉庆也分享了慕思品牌成功走进澳大利亚的经验:“中国企业要对自己的品牌、文化和商业模式有信心,不要盲目去迎合外国市场。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无可替代,把服务做到一流,不管华人和外国人都会喜欢”。 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王辉耀分析了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中的七大难题,包括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低、与国际NGO组织协调欠佳、社会公益意识淡薄、与当地工会的对话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受阻、法律风险遭遇规避瓶颈、对当地政治风险的应对能力不足等,这些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需要思考解决的难题。 此次论坛的举办地从都庄园,被称为“广州的安纳伯格庄园”,克林顿、蒙哥马利、荷兰前总理等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仲伟合介绍,庄园社交起源于欧洲,随后在美国得到了大力发展。从奥巴马到特朗普,都把庄园作为重要的社交场合。从都拥有着高尔夫社交、收藏品社交、智库社交、论坛社交、健康社交等五大元素,被誉为庄园社交的中国范本,能够提供顶级的待客礼遇,提供世界一流的社交体验。(林超菁)文章选自新快报,2017年6月9日
2017年6月12日 -
【人民网】全国首创”海创板”湖北启动 30家海归企业挂牌
人民网武汉6月7日电 今天上午,湖北省“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板”(简称“海创板”)在武汉光谷资本大厦隆重启动,首批30家海归双创企业集体登陆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交易、鸣钟开市。 据悉,“海创板”是湖北首创、全国惟一专门服务于海归创新创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湖北省留学人员联谊会与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合作建立的区域性股权市场特色板块。 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曾支农博士介绍,目前,湖北省留学回国人员逾10万,已拥有或创办或参与经营管理及发挥核心骨干作用等各类企业2万多家,储备各类优质项目近万个。海归群体拥有“高层人才”“高端技术”“高新项目”“海外资源”等独特优势。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存在资金瓶颈,亟需与资本市场对接。“海创板”的设立,一方面为优质海归双创企业提供了与各种资本对接的渠道,另一方面将促使海归现有的“各自为战”创业模式向“兵团作战”转变,实现抱团取暖,合作共赢。 曾支农说:“国务院在2017年3月31日印发的《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支持湖北建设‘海创板’。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湖北省留学人员联谊会还将全力打造包含‘海创基金’‘海创大数据’‘中华海归村’等平台的‘海归双创公共服务体系’,把海归企业凝聚起来有序发展。” 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董事长龚波介绍,“海创板”主要为具有“海归”背景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规范辅导、挂牌交易、投融资对接等综合服务,助推海创企业快速成长。“海创板”的启动将有助于推动湖北省域经济与海外人才、科学技术和金融资本的顺畅对接,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海外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回鄂创新创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不过,龚波还指出,融资不应该成为海归企业上“海创板”的惟一需求,还应该重视融智,要规范发展、健康成长。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湖北阳光科贸有限公司经济顾问赵凯也认为,四板就是要在企业成长期间接受规范化指导与管理,“海创板”在帮助海归企业解决融资这一核心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健康发展,有效解决管理不规范、产权不清晰的问题。 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王辉耀则建议,海归群体有海外人脉、有技术,但不熟悉国内情况、缺乏资金,而本土民营企业有资金,又熟悉国内情况,二者可以联姻、互补,共同发展。 当天下午,中央、省、市各级媒体还前往部分代表企业进行实地采访。深入了解海创企业在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大健康等领域的引领效应。(吴琼)文章选自人民网,2017年6月7日
2017年6月12日 -
【China Daily】US exit from Paris pact can help energy shift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nounces his decision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withdraw from the landmark Paris Climate Agreement, in the Rose Garden of the White House in Washington, U.S., June 1. [Photo/Agencies]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withdrew his country from the 2015 Paris climate change agreement on June 1, raising concerns across the globe. But his decision was not unexpected, because the Republican Party was opposed to the Paris climate pact from the beginning, and during his presidential campaign Trump had criticized the global agreement.And since the US’ withdrawal might not affect the agreement as much as some fear-since its enforcement is flexible-we should not overreact to Trump’s decision. Of real importance is the fact that the US Congress ratified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in 1992, which actually has a binding force. As a party to the convention, the US is legally bound to send representativ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s every year.Besides, the US federal government cannot prevent its states from taking part in the global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and those states can play a more constructive role in intensifying the fight.Some European countries advocating new energy sources and cutting carbon emissions might be upset by the US’ withdrawal from the Paris pact, but they should have been prepared for this given Trump’s promise to do so.It is obvious that Trump follows a dogmatic principle, and his administration has given up the "soft power" philosophy that his predecessor Barack Obama followed. Yet one cannot say the US will give up its global leadership and its withdrawal from the climate deal will compromise its soft power. Four or eight years later when a new US president takes office and adopts the same "soft power" philosophy, the country could be an even stronger soft power.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US’ withdrawal from the climate pact lies in slowing the US economy’s pace of shifting to a new-energy mode and using new energy sources. Which offers a good opportunity to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o expedite their energy transformation. (By Wang Xuedong)About Author Wang Xuedong, a senior guest researcher at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and a senior researcher in US studies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From China Daily, 2017-6-8
2017年6月12日 -
王强:世界上最大的小基金
理事简介王强,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日前,第五届中关村天使投资论坛暨 “2016 中关村十大投资人”及“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荣登“中关村十大投资人”榜首。“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基金”,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多“大”多“小”?中国的天使投资者应当如何定位与发展?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代表正在国外接受荣誉博士学位的徐老师领了奖,演了讲,也解了密。(来源:王强理事发言整理,题目经编者改动)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我不是徐小平,他今天在国外接受第一个荣誉博士的学位,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我们三十四年一起奋斗,每一段人生的重要事业我们都是合伙人,但是每次颁奖他都亲自来,舍不得让我替他分享。今天我是有备而来,因为他来不了。我比他更先得到这个荣誉,比他更加兴奋。所以我想,任何荣誉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作为小平三十四年的合作伙伴,作为真格基金的联合创始人,真格基金成立的短短六年,我们自身的成长、苦恼、探索、梦想和现在的实践以及阶段性的成果,完完全全见证了中关村天使投资的蹒跚、摸索、冷寂、成长和发展。短短这六年,真格基金从起步的 3000 万美金规模,发展到现在掌管 6 亿美金规模,下一轮我们在今年结束,很可能接近 10 亿美金的规模,作为天使基金完完全全超预期实现了当初设想的规模。2011 年 10 月的一天下午,我跟小平在一家非常破的小酒馆喝酒,探讨人生究竟要怎么再一次出发。从新东方出来后,我问小平:“为什么我们非要出来再做一个天使基金呢?全世界那么多基金,我们存在的必要性在哪呢?”如果我们做的只是千万只基金中的一个,那完全没有必要。小平一杯酒下肚,说:“因为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不管花费多少年,真格基金将来一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基金!”我也大半杯酒喝下肚,也在想,“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多大多小?”就像当年俞敏洪邀请我一起回来做新东方的时候,我说老俞你别告诉我这个学校多大,你告诉我多小。他说不小了,已经几千人了。小平说,所谓的“大”就是向中国以往的天使投资界不断地灌输,让真正的“天使”在中国扎根做出真正的贡献。关于投资的“大”第一个“大”,是我们投资的心态要足够大,因为如果没有对“失败”的热爱,就不要做天使;你只希望成功,去做其他投资者好了。要想成为合格的天使投资人,首先学会爱上“失败”这两个字,因为任何一个幼小企业要想成功可能是风毛麟角,他得是独角兽中的独角!大量的都会在创业这个过程中成为垫脚石,成为先驱和先烈,没有这个“大”就不要做。第二个“大”,必须要练就大的眼光,就是说虽然我们置身在中国,但是捕捉一流的创造力才应该是我们天使拥有的全部地平线!哪里有创造力哪里就该有我们的足迹,否则我们就会坐井观天,做再大,放眼全球的时候可能仍然是微不足道的。第三个“大”,是我们要有足够大的耐心,因为一个企业的成长和生命一样,只有放在时间维度里,价值才会倍增;像“复利”,时间轴如果足够长的话,将像核裂变一样产生巨大的回报和影响,这是投资界对人类了解宇宙奥秘的另一大贡献。做一个天使投资,对所投的企业、所进入的产业,没有足够的耐心是看不到爆发的那一天的。你投得很爽,但是你追求的回报可能遥遥无期。关于投资的“小”我们永远要专注在初始时最“小”的企业,因为我们在新东方是从老师做起来的,我们对于改变学生的命运,梳理懵懂的梦想,是有经验积累的,如果我们专注这一点“小”,将来真格基金可能在天使领域交出非常傲人的成绩单!当我们把这个永恒的“大”和“小”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文化中最诱人的字——“尖”,因为“尖”是“小”和“大”构成的。如果我们拥有了这两个维度,真格基金就会成为“顶尖”的基金,就是我们将来阖眼之后,留给中国基金界、创业界,留给中国未来值得骄傲的一份遗产!那天下午两杯浊酒之后,我们再次出发了。短短六年,我们看着中国天使投资日益成熟,日益成长。从充满激情、充满单纯的梦想,到提供真正的、扎扎实实的、全方位的投后服务;从凌驾于被投企业家,到逐渐拉平到他们的视线,再到甘居他们背后,乃至甘愿成为他们的垫脚石,中国天使基金能够变成世界投资领域的独特风景。我们应该贡献什么?这不仅仅应该是真格基金所想做的。所有今天在座的十大天使投资人物,还有没有被提名的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天使,你们和真格其实做着一样不起眼却伟大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聚成汪洋大海,只有这个承载创造力和活力的大海形成以后,我们才能驶出人类想象的局限,想象的中关村,驶向人类创造的无穷无尽的海平线!这一天需要我们有足够耐心,足够勤奋,像乔布斯一样足够的饥饿和足够的愚蠢。小平还有一句话,什么叫足够愚蠢?小平有句话,他说一定要把金钱当成粪土,粪土是要撒向千里的良田,再生长出奇异的果实。这是粪土和成果的一个辩证,这一愚蠢是真正的智慧。最后我想跟大家一起共勉:让我们作为天使投资的引领者,让我们展示我们更宽大的胸怀,让投资带上哲学,带上价值观;让投资带上深度,带上广度,带上高度,更带上远度,因为这四个“度”汇聚在一起,我们才能真正让引领世界级的企业从天使阶段开始萌芽、成长、壮大。真诚让我们坚信:创造力的世界一定会属于我们!会属于中关村!会属于“敢为天下先”的中国所有的真正天使们!文章选自2005委员会,2017年6月9日
2017年6月12日 -
张蕴岭:值得思考的“全民基本收入”试验
张蕴岭,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据报道,自2017年1月开始,芬兰开始实施为期两年的“全民基本收入”试验,向随机挑选出来的2000名申请者每月发放560欧元,符合条件参加试验者的年龄在25-58岁之间,不管其是否在工作、有收入。进行此项试验的目的是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看发放“全民基本收入”方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以便为未来制定大计划提供依据。 公民无论是否工作,每月都可以有不菲的基本收入,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一项带有颠覆性思维的做法。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对没有收入能力者提供支持和生活保障、保险(因身体缺陷、疾病原因不能工作,因失业不能获得必要收入,因年龄不能继续工作而中断收入),而“全民基本收入”的设计则不是这样。 那么,全民基本收入方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从各方面的报道看,主要基于对未来变化的设计。由于自动化、人工智能化是未来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在此情况下,原来由人从事的工作,会越来越多地被自动化、智能化程序、机器人替代。据预测,未来20年,美国将近1/2的工作将会被自动化技术替代。这样,经济虽可以继续发展,产值可以继续创造,甚至会较前提高,但人靠工作获取收入而维持生活的基本方式也就被否定了。人没有了工作,也就没有了收入来源,没有收入,怎样才能生存呢?比如,在过去20年中,美国的制造业从业人数大幅减少,而产值却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自动化替代了人的工作。面对这样的形势,就需要以新的思维来考虑社会保障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全民基本收入”方案是一项带有普惠性、着眼于未来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设计试验。当然,这项试验也有其他的考虑,比如,通过提供收入激励人们的创造意识,通过改善人们的生活增进健康,等等。 其实,进行基本收入试验的也不仅是芬兰。在丹麦、英国、荷兰、法国以及美国都在进行类似的试验,尽管名称不同,基本设计则大体差不多。比如瑞士,曾计划推行全国性的基本收入方案,2016年瑞士就此进行全民公决,结果,24.1%的人赞成,76.9%的人反对,没有通过。也许是因为瑞士的方案太激进了,要一下子推广到全国,不免令人担心,反对的人认为,此举会助长懒人。不过,也要看到,有近1/4的人口赞成,这个比例也不算小。 在英国,有人计算了一下,若对每个英国公民发放基本收入金,按每人每天10英镑发放的话,全国一年的总开支需要2340亿英镑,这个数字与英国现在的社会保障开支相当。如果以基本收入制替代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问题是如果有了基本收入金,人们不去工作了怎么办?不工作,就没有工作收入,也就不能交税,那样,国家财政收入会不会减少呢?按设计者的计算,英国现在政府税收中的2/3是占15%的高收入人群缴纳的,这些人不会因为区区10英镑不去工作,而其他获取基本收入金者也不会都不去工作。因此,政府的税收应该不会因发放基本收入金而减少。不过,反对者认为,尽管如此也是不可行的。因为,每天10英镑,根本保证不了除基本生存之外的其他开支需求,特别是医疗开支。芬兰也进行过类似的计算,比如,目前该国的社会保障开支为600亿欧元,如果每人一个月发放800欧元,才需要480亿欧元,还可以节约不少。但是,取消现行社会保险制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芬兰还是选择了先进行小规模试验,据报道,芬兰在这方面正在进行的试验有上百项。 事实上,进行试验的不仅是政府,公司、社会机构也参与进来了。比如,硅谷一家创投机构宣布,将在加州奥克兰市进行基本收入试验。一家称之为“直接提供”的慈善机构正在肯尼亚开展试验,对6000名肯尼亚人发放基本收入,为期10年。关于基本收入的研究也很活跃。比如,荷兰记者鲁特杰·布里格曼出版的《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一书就很推崇基本收入方案。而微软的比尔·盖茨在看到自动化对人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后,他没有为此主张搞基本收入试验,而是建议对机器人征税,把征来的税用于就业补贴。 国内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动静。不过,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倒是语出惊人,言到,过去觉得共产主义遥不可及,……其实,共产主义真的在我们这代人可以实现,因为机器人把你所有的工作做了,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人类可以享受,……国家可以把财富分配给所有的人,没有穷人和富人之分。未来的社会能够那样美妙吗?文章选自《世界知识》,2017年第10期
2017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