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侨报】退出TPP 川普提上任六大“百日新政”
当选总统川普21 日对外宣布就职首个百日即将施行的六大新政措施,包括发布美国退出TPP 的通知。 网络图 当选总统川普21 日对外宣布就职首个百日即将施行的六大行政措施,包括发布关于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通知。 川普当天发表视频讲话,面向全美发布其政策计划。他说,目前政府过渡团队正平稳高效运转,很多有能力和天分的人将被纳入新一届政府,他的执政日程将建立在“美国优先”这一核心原则基础上。 川普宣布了就职首日即将施行的六大行政措施。第一,在贸易问题上,他将正式发布美国关于退出TPP 的通知。TPP 是美国的“潜在灾难”,政府将重新谈判公正的双边贸易协定,将就业和产业带回美国。 第二,在能源问题上,他将取消关于能源生产的一些“扼杀就业” 的限制措施,包括取消对清洁煤炭生产的限制,创造数百万高薪就业岗位。 第三,在监管问题上,他将制定新的规则,规定政府每制定一个新规,就必须废除两个旧规定。 第四,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他将要求国防部和美军参联会主席制定全面计划,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免遭包括网络攻击在内的攻击。 第五,在移民问题上,他将要求劳工部调查签证项目滥用问题,签证滥用削弱了美国工人利益。 第六,在伦理改革问题上,他将禁止行政部门官员在离职后的5 年内从事游说工作,并终身禁止行政部门官员代表外国政府游说。 媒体普遍注意到,川普宣布的六大措施基本在外界预料之内,由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即可实现,无需国会批准。在美墨边境“筑墙”、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投入1 万亿美元建造基础设施等竞选期间频繁提及的议题未出现在首日行政措施中,这些复杂的议题都需要国会提供预算。川普政策重点要保护美国工人利益 据CNN 报道,21 日,美国候任总统川普在其曼哈顿办公室会见了有望进入内阁的人员,并在稍后概述了上任首个百日的行动计划。 川普会见了俄克拉荷马州州长法林(Mary Fallin)、民主党议员Tulsi Gabbard 和前德州州长培瑞。但他没有宣布进一步的人员任命,给候选人和公众留下悬念。 川普自从胜选之后尚未召开过记者会。他在当地时间21 日发表了一段视频,川普称,他将以双边磋商的贸易协议取代TPP,这样的协议将“把工作机会和产业带回到美国境内”。 在川普及美国下任司法部长被提名人塞申斯上任后,针对科技工作人员的美国签证计划可能面临严格审查。塞申斯对该计划一直持批评态度。 川普在竞选期间的核心主张是减少监管并退出TPP,但他对签证计划的观点,所释出的信号则莫衷一是。 奥巴马政府原本计划在总统大选结束后推动国会批准TPP,数月来一直在游说国会议员。 多家媒体本月早些时候报道, 由于川普的反对,奥巴马政府已放弃寻求本届国会批准TPP。外界广泛认为这意味着亚太再平衡战略受到重挫。 川普本人将政策重点聚焦保护美国工人的利益。他21 日强调, 无论制造钢铁、汽车还是治愈癌症, 他都希望美国成为下一代生产和创新的摇篮,为美国工人创造财富和就业。 目前为止,川普已挑选了两位内阁成员及三位白宫最高顾问,但幕僚称他周一料不会做出进一步宣布。图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美双边直接投资25 年”研讨会现场。川普执政国际贸易会是大输家? 在川普新政府领导下,输家可能包括自由贸易,也就是那种限制少、关税低的国际贸易观念。待批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在国会基本已死。1994 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或许要重新谈判。美国的欧洲伙伴担心,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也可能奄奄一息。分析人士说,在大选季节的喧嚣中,保护主义言论高涨,这造成了日益强烈的反贸易情绪。 签署的TPP 自贸协议的12 个国家加在一起将占全世界经济产出的近40%。如今,这项协议似乎走进了死胡同。而欧洲伙伴担心, 在川普政府领导下,类似的美欧TTIP协议的前景似乎也不妙。 欧盟贸易专员塞西莉亚·马姆斯特罗姆说:“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有强烈的理由让人相信, TTIP 可能会暂停下来,它可能不会是新政府的重中之重。” 竞选期间,川普曾说,他会废除NAFTA 之类的“糟糕的贸易协议”。他说,这些协议造成美国人失去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布鲁金斯学会的政策专家威廉·高斯顿说,虽然NAFTA 有缺陷,但这项协议制造了一个跨越北美大陆的供应链,使美国的汽车产业拥有全球性的竞争力。 他说:“如果这种关系被打乱, 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而且这样做能不能把汽车业的工作岗位带回美国?我也不确定。” 天普大学日本分校亚洲研究主任杰夫·金斯顿说,废除贸易协议,特别是在亚洲这样做,是失去了机会。 他说:“亚洲各地已经在担忧美国是不是可靠的盟国。川普的当选显然会加大这些担忧和焦虑。而且我还认为,这意味着美国在亚洲影响力的严重衰退。” 由于川普威胁要提高中国产品的关税,北京已经先行警告说,这可能会带来贸易战。中国放话说,中方可能取消美国飞机订单或者对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公司实施更严格的监管法规。 高斯顿说:“我认为,那种这是条单行路——我们可以威胁中国,但中国不能反过来威胁我们的想法太单纯了。” 高斯顿警告说,美国不在东亚发挥带头作用,那就意味着中国会带头。他说,这将不会是美国喜欢的结局。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目前正在迅速填补真空,在秘鲁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就提出了自行设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侨报记者王伶羽】专家:川普上台不影响美中经济关系 在外界看来,从川普发表对华的强硬言论来看,并不利于美中两国未来经贸关系的发展,但研究美中经贸关系20 多年、曾在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顾问的美国荣鼎集团合伙人荣大聂(Daniel Rosen)却依旧对此满怀希望。荣鼎咨询创始合伙人兼中国团队负责人荣大聂(Daniel H. Rosen) “很多人认为美中关系的基础由于川普的上台会变得不稳定,但促使美中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他这样说道。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前报道,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向国会提交报告,建议禁止中国国有企业收购美国企业,声称这可能会“影响国家安全”的新闻。 对此,有专家表示了担忧,认为所谓的“国家安全”是由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反过来投资发达国家时,对方给出的反击。这可能将对美中经济关系带来不可测的负面影响。 对此,荣鼎咨询创始合伙人兼中国团队负责人荣大聂表示,美中关系的复杂性始终贯穿于美中历史中。复杂性指的是经济、政治、安全等问题密不可分。 他认为,一方面川普的具体政策尚未明确,另一方面他对中国的强硬言论大多指向贸易问题,而不是针对双边投资。“很多人认为美 中关系的基础由于川普的上台会变得不稳定,但促使美中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经济的力量会削弱地缘政治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他以70年代末改革开放为例, 认为中国今天的经济成就离不开当时外国的直接投资,更离不开邓小平允许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明智决定。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讲,政治一直跟随着金钱走,投资是流淌在政治里的血液。 同样认为美中经济关系前景值得期待的还有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霍建国,他表示中国近些年来的海外直接投资在不断增加,这源于中国内部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即使川普上台后废除TPP,但多边贸易的规则和标准不会改变。”此外,他认为今年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会超过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并且从明年开始,投资的增长速度会加快。川普当选对中国经济有何的实质影响 “反全球化”成为川普的特定标签,因此川普的对外政策也十分引人注目。川普执政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范围可能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会加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他曾表示,如果当选,要对中国进口的产品征45% 的重税。他曾在共和党辩论会上说:“我会让工作岗位从中国回来……我会让工作岗位回来,而且我会非常快地开始让它们回来”。 目前的中美贸易中,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已经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但中国拥有的大量外汇储备和对美巨大的贸易顺差。 川普更具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政策将成为影响未来中美贸易关系稳定和发展的消极因素。 尽管川普强加45% 的关税的政策在现实中未必能够得到实施, 但它表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特定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例如在纺织、化工、钢铁和橡胶等领域的商品。如此一来,中国的出口必将会受到影响,中美贸易很有可能进入一段“冰冻期”。 其次,或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川普曾攻击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大大削弱了美国公司的竞争力,美国企业正在遭受中国企业的“屠杀”。因此,不同于此前的奥巴马政府,未来美国政府很可能会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的黑名单,实施某种程度的报复性措施,例如前文所说的对华进口商品征收45% 的关税。 此外,川普政府也可能会采取美元贬值的方式,为美国企业创造有益的贸易条件。他曾公开宣称“支持低利率”,并对现任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可能加息的政策表示不满。川普主张削减企业所得税和对迁回海外利润的美国企业仅征低税,可能会吸引美国海外资金更多地回归国内,加剧中国资本外流。 最后,抛弃TPP,对中国是利好。川普曾公开称不会允许美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称该协议是对美国人民的背叛,将会扩大美国的贸易逆差,减少美国的制造业岗位。认为该协议“是对美国商业的攻击”,是“一个坏交易(bad deal)”。如果美国撤出, 该协定失败,中国就可以避免因被这项贸易协定排除在外而遭遇的不利经济影响。因为TPP 的目的在于实现美国主导下的新型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扭转目前这种“中国受益、美国吃亏”的格局,倡导美国进一步密切和巩固同盟关系。文章刊于《侨报》,2016年11月22日
2016年11月24日 -
【China Daily】Opportunities for Asia-Pacific seen if US quits TPP
The United States’ expected withdrawal from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may provide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to work out a wider trade agreement as a better alternative, experts said on Tuesday.US president-elect Donald Trump released a video message on social media on Monday giving his plans for the first 100 days of his presidency. These included withdrawing from the trade deal on his first day in office as one of six immediate steps aimed at "putting America first".China should seize this opportunity to start the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to include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at have joined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nd the 16-member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said Wang Huiyao,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The Beijing center is an independent, non-profit think tank that conducts research on world affairs, economic issues and globalization.China should invite the US to join the China-led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to enter more global markets together, Wang said.Even though the US was absent, the 11 othe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member countries, including Australia, Canada, Chile, Malaysia and Mexico, discussed in Lima, Peru, the possibility of keeping the trade deal. Japan’s lower house of parliament approved the deal earlier this month."Their moves show that the 11 countries that signed a basic agreement on the (TPP) in October are keen to facilitate free trade moves," said Wang, who added that China should talk with Japan and South Korea to promote the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during the China-Japan-South Korea leaders’ meeting in Tokyo next month."Since the FTAAP is able to combine the TPP and RCEP and benefit regional trade development, it can put an end to the economic fragment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at undermines economic integration," said Tu Xinquan,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in Beijing.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Geng Shuang told a news conference on Tuesday that China welcomes all free trade measures that can improve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Member economies at the recent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 in Lima have agreed to continue advancing the FTAAP process, and the signal this sends will be helpful to stimulate both regional and global trade activities, Geng said. (By Zhong Nan and Wang Qingyun)From China Daily, Nov. 23, 2016
2016年11月24日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Stalled US-led trans-Pacific pact puts China in free-trade pole position
When trade ministers from 12 countries wrapped up talks for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in Atlanta little more than a year ago, it was widely seen as a major victory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s pivot-to-Asia strategy.Trade ministers from the US, Australia and Japan called the TPP an “ambitious” and “challenging” scheme that would cut red tape and “set the rules for the 21st century for trade”.But when Pacific Rim leaders met in Peru for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summit on the weekend, the tide had turned, with popular sentiment against globalisation, especially in the major developed economies.The backlash was clear with Britain’s decision in July to leave the European Union and Republican Donald Trump’s victory in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two weeks ago.Eyes have since started to turn to China, which after three decades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the biggest trading partner for most Pacific Rim ?nations.Beijing has underscored its commitment to free trade, with President Xi Jinping telling Apec business leaders on Saturday that “China will not shut the door to the outside world but will open it even wider”.Observers say China is keen to foster global trade to meet its own needs.Thomas Rawski, economics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aid China’s economy was more open to imports of both goods and capital than Japan’s or South Korea’s.“China’s appetite for resources is huge, and cannot be satisfied with imports from nearby countries. Its exports have truly global reach,” Rawski said.To that end, Beijing is promoting a rival to the TPP called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which is gaining interest among some TPP members. Peru, which Obama called “the US’ strongest partner in the Americas”, is still holding out hope for the TPP but has opened talks with Beijing to join the RCEP.Japan and Australia have also called for more progress to conclude the Chinese-led pact.But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Beijing-based think tank the Centre for China and Globalisation (CCG), said the TPP might not be dead in the water. “It looks like Trump will not completely give up on the TPP but instead introduce a modified version, and China will find itself at a disadvantage because it is ?excluded from the TPP.”In addition to his free-trade offensive, Xi’s weeklong trip to Latin America, with stops in Ecuador and Chile, saw China pour in millions in investment and aid into the US’ backyard, including a US$150 million donation to build two hospitals in Ecuador.Trade volume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has risen more than twentyfold in the past decade, reaching US$236.5 billion last year, according to Xinhua.Benjamin Creutzfeldt, a researcher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aid there were threats to and pay-offs for Chinese investment in Latin America.“The risks of engaging with economies as fragile as Venezuela’s, as unpredictable as Brazil’s, or as insular as Colombia’s need to be mitigated,” Creutzfeldt said.“In this spirit, Xi’s tour of Ecuador, Peru and Chile, is purposeful and promising. Ecuador has succeeded in turning China’s massive loans since 2009 into very real advances in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strategic investments in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reaching almost complete renewable energy coverage.”Creutzfeldt said the success of such development would only grow if other big players in the hemisphere recognised its potential and “recognise that bridges and open borders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But taking the lead to defin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rder is not straightforward, especially for China, which is often criticised for not giving foreign companies fair access to its markets.“China’s attitude towards foreign investment, like Europe’s, seems to be hardening,” Rawski said.“China’s weak financial ?sector and lack of transparency in ?important areas such as ?accounting surely hold back internationalisation.”Observers around the world are also still trying to work out how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will ?unfold, and whether the vacuum left by the US could be temporary.“Perhaps there will be no leader in this area – Europe is an unlikely candidate,” Rawski said.“However, if leadership does appear, it may well come from Beijing.” (By Laura Zhou)Fro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Nov. 22, 2016
2016年11月23日 -
【大公网】强化基建削弱TPP 特朗普上台中美面临空前机遇
陆克文发表演讲 大公网记者 严雪摄 大公网11月21日讯(记者 严雪)特朗普意外爆冷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他在竞选时曾多表示,将大刀阔斧式改造美国。这对中国来讲是机遇还是挑战?大公网记者近日对话国内外多位政界名流和学术泰斗,他们纷纷表示,无需对特朗普上台后的对华政策过度担忧,相反,他不按常理出牌的新式治国方法,或许会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空前良机。陆克文:中美面临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良机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退休后依然密切关注国际政治。近几年,尤其是对他一直研究的涉华问题,他频繁来到中国发声。近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上,面对特朗普当选是否会增加中美关系的不稳定因素问题,他强调,特朗普不会成为一个反华总统,中美之间应该有很多的可以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成为中美关系新的共同利益。 陆克文说:“实际上美国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老,投资需求也很大。每次我到纽约的机场,感觉差不多已经到了第三世界国家,他们的确应该改善一点了。但是改善方面需要一些投资,当然包括中国的投资。特朗普总统一直主张加强美国基础设施,他的计划在未来十年,对基础设施投入1万亿美元,那是不少的数字,跟中国的合作有很大的前景。这方面中国很有经验,也很有资源,中美之间应该有很多的可以合作,对于双方关系来讲也能够带来很大的一种帮忙。” 同时,陆克文还指出,中国近几年一直推行的“一带一路”政策对特朗普而言也不失为一个机会。这位中国通为此特意做了调查,他表示,从一带一路提出以来,中国对相关国家投资511亿美元,与沿线国家新签1.25万个工程合同,金额2790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9亿美元的税收和7万个就业岗位。“一带一路也可能促进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陆克文强调,“特朗普曾经是个成功的商人,一个良好的契机是商业合作的重要保障。如果借助中国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带路政策,那么在美国大搞基建便找到了和中国合作的良机。”国内知名国际问题专家研讨选后中美关系 大公网记者 严雪摄国内学者:“亚太再平衡”和TPP或失去势头 关注此次大选的人都知道,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宣传的某些执政主张和美国现任政府南辕北辙,如他反对全球化、不支持TPP协议等。而这些主张,对中国方面处理中美关系又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为此,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举办“美国大选与选后中美关系研讨会”,国内研究美国政党、选举与国会的专家对选后中美在经贸、外交关系等方面的走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世界知识》杂志编辑、记者安刚对记者表示,特朗普的当选为中美两国创造了历史机遇,要注意处理好当前的各种冲突。他指出,特朗普主张美国要进一步收缩在亚洲的军事存在,与东亚地区保持距离,这或许会使亚太再平衡和TPP协议失去势头。可以预测,美国在特朗普治下会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国内,中美协调的前提是有的,可以对特朗普入主白宫后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中美贸易走向方面,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所所长周晓晶则谈道,总体来看,特朗普上任对中国利好大于利空,但对于他在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方面施压,中国必须要有充分准备和必要应对措施。 “目前欧美反全球化的力量明显上升,我们需要及早做好准备和做一些研究,加强双边渠道建设,保持沟通,在经贸方面形成新共识,不遗余力地推进全球化进程,以保证我国在全球整合中的利益和地位。”周晓晶表示。文章选自大公网,2016年11月21日
2016年11月23日 -
【经济参考报】专家:美若减税 将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11月21日举办的“面对未来的中美关系:挑战与机遇”经济每月谈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美国总统大选尘埃已定,未来合作是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唯一正确选择,中国应把握好机遇,应对挑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尽管特朗普的竞选观点在过去几任总统大选中就存在,但仍需要注意特朗普对中美关系发表过的极端言论。他认为,中美打贸易战没有赢家。中美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双边关系,二是中美和俄罗斯的关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认为,未来中美经贸关系方面可以在四方面继续推进,一是继续推进BIT谈判,二是尽快开启中美BITT谈判,三是启动中美建设FTA可行性研究,四是共同推进FTAAP进程。 中国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说,一定时间内,特朗普当选给美国相关政策带来了不确定性,包括双边关系、多边关系、全球化进程,都可能带来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如果这些挑战双方能够把握得好,包括管控分歧,强化共同利益,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对话与合作,就能把一些挑战转化为机遇。他提出了深化双边投资与贸易合作、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升级、加强更广泛的全球治理合作、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等推进中美关系的八项建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公共事务学院研究员、中国项目联系主任孙哲表示,反思美国大选,要抓住第二次改革开放大的战略机遇。他分析了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在内政方面采取的措施,特别提醒一旦特朗普提出的减税政策得以落实,对全球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刊于《经济参考报》,2016年11月22日
2016年11月23日 -
王辉耀:中国应加快推动多边贸易机制
文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 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竞选期间提出不少带有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的主张与口号,令不少人担忧下一步中美关系和全球化进程的走向。但在笔者看来,他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 特朗普带来的“挑战”,主要是短期内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双边关系磨合乃至全球化进程产生的负面影响。然而从长期来看,这些“问题”都可通过加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话合作得以解决。 经贸是中美两国共同利益最多、互利最明显的领域。建交30多年以来,从建交之初的不足25亿美元到2014年的5551亿美元,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00多倍。2015年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是加工贸易,而该领域大多数企业是外商投资企业。例如苹果在华组装手机再输入美国市场,沃尔玛在中国采购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满足美国民众生活需要……这些既有利于美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也有助于避免当地的通货膨胀。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2014年中美两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7.8%和15.3%,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治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经济阵营的对立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实际受益者,应坚定支持和引领全球化发展,共同促进世界各国的包容性增长。 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G20提振世界经济中国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现在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谈判双重受阻、压力增大,新一届美国政府将面临新体验和新思路。尽管特朗普不止一次声明反对TPP,但预计其就任总统后也将变相提出TPP的实质内容。 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加快推出更大范围的新多边贸易投资协定:基于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区(FTAAP)多边贸易机制,将TPP与中国支持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相衔接,以覆盖所有相关国家,引领推动新的、更大范围的贸易投资合作,让所有亚太地区国家都能从中受益。中国更可以藉特朗普就任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邀请美国参与亚投行,以促进更大范围的共商共享共建。文章刊于《环球时报》,2016年11月21日
2016年11月23日 -
【中国青年报】特朗普上台对中美贸易关系将有什么影响
2015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这是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首次超过美国对华投资。这一数据出自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与美国荣鼎咨询公司于11月17日刚刚发布的一份题为《双行道:中美双边直接投资25年全景图》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这份报告指出,1990年~2015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金额(2280亿美元)是中国对美投资累计金额(640亿美元)的3.56倍;但基于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中美双边投资的流向正在发生逆转。2015年的数据就是一个例子。 11月18日,在北京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中美境外之间投资25年研讨会”上,上述报告的作者之一、荣鼎咨询跨境投资部总监蒂洛·霍恩曼(Thilo Hanemann)解读说,这份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中美双边投资所带来的商业利益,是常用统计数据显示的二到四倍。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政府机构所运用的国际收支统计方法与实际交易层面统计方法有所不同造成的。蒂洛认为,这提醒政策制定者,在考虑制定中美双边投资政策时,应考虑到中美双边投资关系事实上比官方数据所显示的程度更为深远。 报告总结了一些中美双边投资的现状特点。目前,中美双向投资的效益已覆盖两国90%的州或省。美国企业在华雇员总数已超过160万人,中国企业在美国也已直接创造了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而且,当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构成以企业并购为主,而非“绿地投资”。 双边直接投资流动中的一些微妙变化也值得关注。比如,中国对美投资的主体,正逐步由国有企业转向为私营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加入到投资者的行列。 再如,中美相互之间直接投资的行业组合正在迅速演变。高科技企业的收购将会伴随更多安全审查,但数据显示,这些交易的数量和占比也在增加。这引起了人们对政策框架能否跟得上国家安全需要的担忧。因此,这个趋势将是双边投资的一大讨论点。 报告在结论中还指出,在制定双边议程时,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到彼此的内部时机。在这方面,没有人会忽略,美国内部政治的最大变化,恰恰在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于特朗普执政后的中美双边投资关系将如何发展,中美双方的专家都有所猜测。 荣鼎咨询创始合伙人兼中国团队负责人荣大聂(Daniel H.Rosen)表示,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对于美国公司走向国际的表态非常负面。“我想他的态度不会一夜之间改变”,荣大聂说,他认为特朗普会继续“威胁”那些准备走向海外的美国公司。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史蒂芬·欧伦斯(Stephen A.Orlins)的观点则稍微乐观一些。他认为,特朗普限制美国公司到海外投资的手段可能包括,如果美国公司在海外设厂,再把那些“离岸”生产的产品销回美国,特朗普可能会对这些商品课税。但他表示,像这样的投资,目前在美国对华投资中已经鲜见,因此可能不会过多受到类似政策的影响。另外,对中国对美投资而言,鉴于特朗普承诺将“刺激经济”,而美国中央政府并没有那么多资金用于刺激,因此,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投资非常重要,特朗普不见得会掐断这股资金流。虽然基于经验判断“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的政策走向是一件比较有风险的事情,但史蒂芬·欧伦斯还是根据经验表示:“特朗普是一个建筑商。他知道这一切是怎么运作的。” 特朗普上台后, 对正在谈判中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的前景将产生什么影响,目前还不明朗。但荣大聂认为,如果在接下来的两年多内,中美之间签署这一协议的话,在政治上,特朗普对外很有可能会说,这一协定的签署是“美国的胜利”,因为这将让中国市场更加开放。 欧伦斯则认为,尽管外界很可能会将BIT的最终签署解读为中国作出了“让步”,但他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事实上中国是从中获益的。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前商务部美大司司长何宁,持与欧伦斯类似的看法。他说,当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外界也认为是中国作出了让步,但事实上,中国在加入WTO后获得了很多自身发展的利益和好处。他认为,在BIT上,也会是类似的情况。文章刊于《中国青年报》,2016年11月19日
2016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