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日报网】美国专家戴博:维基解密公布民主党初选内幕对希拉里影响不大
中国日报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严玉洁)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从当地时间25日起举行。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研讨会上表示,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诚信度。 戴博指出,仅有33%的美国人相信希拉里在公共场合说的是心里话,其他人则认为她说话是经过政治考虑的,这是她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则不存在这个问题,虽然很多人认为他很粗鲁、很过分,但是包括其反对者在内的多数美国人都认为他说的就是内心所想。 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前夕,维基解密披露了1.9万封黑客盗取的电邮,内容显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在初选开始时已经倾向于希拉里,这引起了另一名参选人桑德斯的不满。不过戴博认为,此事影响不大,很快就会平息。就如特朗普的妻子梅拉尼娅被爆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抄袭“第一夫人”米歇尔8年前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一事虽引起轩然大波,但很快就风平浪静。 戴博进一步指出,从2008年大选来看,希拉里和奥巴马在政策立场上没有根本分歧。希拉里若当选,应该会深化和完善奥巴马政府的政策。不过,希拉里本人目前还没有具体阐明她的政策,还有待观察。 戴博和CCG高级研究员邹德浩等几位在座的专家认为,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希拉里当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差别都不大。选自中国日报网,2016年7月25日
2016年7月28日 -
【中国经济时报】中美可共同努力缩小贫富差距
全球经济复苏仍旧弱于预期,如何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的目标,有待于各国讨论和协商。7月25日,一场关于中国与美国关系的圆桌会在北京举行,参与者有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的主任戴博(Robert Daly)、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及商务部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CCG高级研究员周晓晶和邹德浩等。与会嘉宾表示,中美之间可以加强经济合作,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多为经济全球化贡献力量。贫富悬殊令人担忧 201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贫富差距绝非是简单的收入问题,在健康和福利方面,一旦富人过多占用社会资源或者制定政策,则穷人在这方面受到的挤压可能非常严重。 中国和美国的基尼系数反映出贫富差距的问题不容忽视。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03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处在全球平均水平0.44之上,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2015年则为0.462。经合组织2015年的报告显示,美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也突出,基尼系数超过0.4. 戴博表示,美国国内最近的一份民调显示,美国人和中国人一样最担心贫富悬殊的问题,美国10%最富有的人拥有全国资产三分之一左右。“中国人和美国人最反对的是有钱人不公平地赚钱,因为其人脉好,可以操作赚大钱,这方面和美国是一样的。” 在戴博看来,特朗普提出的口号是“让美国再伟大起来”,中国也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和美国的政府都要为人民谋福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要做出决定来保持国家稳定和平衡。 戴博在谈到经济全球化时表示,全球化虽然提高了多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可是全球主义带来的好处没有公平分配,加大了各国的贫富悬殊,中国和美国都是如此。中美之间可以多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比如制造业的自动化,多给蓝领创造一些就业机会,减少其对未来的不安。 与会嘉宾表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规律,是现代化大生产、社会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形成的,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可能要付出时间、经济和政策的代价。两国应充分加强合作 商务部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觉得美国的反思和纠错、行动能力很明显。他在演讲时表示,美国经济有优势,包括能源优势、以出口缓解贸易逆差、金融优势、美联储驾驭金融市场起起落落的能力较强等。 霍建国认为,美国重返亚太是要参与亚太这一活跃地区的经济增长。从目前全球化的趋势和国际大格局看,中美关系会出现一些磨合,但从大局看,中美关系的稳定和中美合作是解决当今世界很多问题的基础。用基辛格的话说,“中美合作很多问题好解决,中美不合作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这是我们的希望,希望将来两国充分加强合作。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表示,过去三十年来,中美两国已形成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企业近些年对美投资不断增加,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也不断增加。两个国家有非常密切的经济、人文和文化的交流,中美关系实际上是世界和平稳定的压舱石,如何保持中美关系不受美国大选的一些看法的左右,是至关重要的。 王辉耀表示,我们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美国的一举一动和未来走向,对中美的经济关系、中美未来的发展,包括对中国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与会嘉宾均表示,中国有中国式的问题,美国是美国式的问题。美国两党都会寻求和中国的合作,而中国的影响力正在遍布全球,所以,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和美中两国合作方向主张多沟通、管控分歧、加强合作是一脉相承的。(记者 刘慧 )选自《 中国经济时报 》,2016年7月27日
2016年7月28日 -
毛大庆:创业不会变冷,资本也不会冬眠
理事简介毛大庆,优客工场创始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 创业,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名词。2014年至今,尽管创业投资的热潮不减,但仍有一些唱衰创业的声音此起彼伏。 创业的咖啡真的已经变冷了吗?聪明的资本也学会冬眠了吗?一大批风口上的创业者的亲身经历和数据背后的大趋势告诉我们,事实远非如此。 去年冬天,受到股市影响,一级市场资本逐步锁紧,“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的声音让创业投资圈打了个冷战,然而这种声音迅速被湮没在持续进入的创投资本中。 唱衰创业潮的声音主要针对的是创业企业较高的“死亡率”,笔者希望各方不要夸大企业的死亡,这就是自然淘汰的过程,创业大街上的企业更不可能因为“咖啡凉了”,就摒弃继续创业的念头。 最近,这种唱衰创业的声音随着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的一组数据再次抬头。数据显示,2016年5月,中国VC/PE共募集25只基金,规模仅为33.89亿美元。VC市场披露的案例213起,投资规模仅为24.69亿美元。PE市场披露的案例为48起,投资金额仅为13.41亿美元,是近一年的最低水平。 在这组数据的背后,确实存在一些投资失败或战略方向出现问题的创业项目,然而,并不能代表整个创业投资环境的生态系统出现问题。 CVsource的数据只能描述目前的VC/PE状态,但中国整体投资环境的大趋势却无法以这样一组冰冷的数字展现。中国的创业创新企业是否依然充满活力?它们集中在哪些热点领域、扎根于哪些城市?这些宏观数据下的细节,才是双创大潮依然不减的真实写照。 36氪与相关研究单位共同编制发布的全国创新创业指数显示,2015年11月起,全国双创指数开始呈下降趋势,但在区域排名前三位的北京、上海、深圳的双创指数却稳中有升。这三个区域都是中国的超级城市,共同特点是优势资源集中,高端人才密集,资本热情高涨。这些特点决定了相关区域发达的创业生态和夺目的优秀项目层出不穷,并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所谓的“资本寒冬”,在超级城市根本不存在。 此外,同在CVsource的这组数据中,另一个细节却被唱衰者选择性忽略:与2015年下半年相比,2016年上半年的VC市场表现一般,但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额却创下了近3年来创投市场的新高。在投资方向上,互联网、IT、电信及增值行业的项目依然受到资本追捧。 这些大数据内涵下的细节,明确地释放出一个信号:聪明的资本没有寒冬,而是在集中涌进扎根优势地域的风口。 风口项目从来不缺乏资本关注,在互联网+体育、社区化O2O、互联网+VR、可穿戴设备、云计算等领域,“跑哪儿” 、考拉先生、美房云客、轻客智能、动视云科技等一批优秀的企业获得资本追捧。通过这些拥有核心技术、走在市场前沿、站在风口上飞行的创新企业的创业投资经历,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厘清一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资本脉络。 中央的政策将令创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也是经济模式的新常态之一。 一些创业者对政策的解读存在偏差,加之对市场风向缺乏精准定位,导致创业失败。但是,创业始终是时代巨轮下不可逆转的潮流,它不是商业的衍生品,不是生意的遮羞布,而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这个崭新的时代,新技术、新平台正在创造、改变、优化传统资源,所有人都将被赋予创业的权力与意识。从这个角度看,创业绝不会冷场,资本也绝不会被动地选择冬眠。文章选自《环球时报》, 2016年7月25日
2016年7月27日 -
【China Daily】Overseas students still seek first-tier cities on return
Overseas students still favor the first-tier cities when they come back hunting for jobs, a report said.About half of the overseas students who returned for domestic jobs are expecting to find jobs in advanced cities like Beijing, Shanghai, Guanghzou and Shenzhen, according to a report releas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An insider in the education field said the first-tier cities not only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overseas returnees who mainly study in finance and high technology but there are more headquarters of companies there which may offer higher salaries to their employees.Wei Zhihua, a postgraduate majoring in radiation monitoring coming back from Sweden, thinks he’s lucky to find a job in Shanghai after nine months of searching.He said it’s difficult for him to find a job that is related to his major as less than 100 people have such jobs in Shanghai, let alone in lower-tier cities.But the situation has been changing gradually.Wang Huiyao,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said back in 2009, only 2 percent of returnees worked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It is said in recent years the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s are putting in more effort to attract the returned talents through beneficial policies.The report said above 10 percent of people choose to work in cities like Chengdu, Xi’an, Wuhan and Hangzhou in 2015.The overseas students have even participated in the selections of ground-level officials or village heads since Beijing includes overseas returnees in the selection pool of college students to apply to be village heads in 2011.Four out of twenty applicants who graduated from overseas universities have been offered the jobs.In the following year, Changsha county, Hunan province attracted over 110 returnees to sign up for government service and only ten people have passed the selection and been assigned to work as ground-level officials in the county for three years.These returnees apply what they learned overseas to their public service positions.Qing Yuefei, born in the 1980s in Chongqing, has worked as the head of Hejiashan village, Hengshan county, Hunan province after graduating from Yale University in 2011.He managed to raise more than 800,000 yuan in one year for local infrastructure through applying the experience he got at Yale.Three years later when his contract was up, he was transferred to another village as the chief.There he started up the philanthropic organization Heitumantian (black earth and cornfield) as a platform helping graduates who work as village officials and makers with innovative ideas in the village.From China Daily,2016-7-22
2016年7月27日 -
【CRI】China may set up immigration bureau to attract overseas talents
Foreigner’s permanent residence card of China. [Photo: Xinhua]It’s being reported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y set up an immigration bureau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to attract more overseas talents to work and live in the country.The idea appears in a report by Bloomberg, which cited an inside source.In February, the State Council, China’s cabinet, issued a notice on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permanent residence for foreigners. On June 30th, China gained approval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IOM).Dr.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note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talents will act as a driving force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promote the move towards an economic pattern that is driven by consumption and innovation.Since June 2015, China’s Public Securities authorities simplified procedures of getting permanent residence for foreign talents in some high-tech research centers and foreign trade zones in Beijing, Shanghai, Guangdong and Fujian.Statistics show that since China issued permanent residence in 2004, only 7,300 foreign people have received the permit. At present, about 600,000 foreigners are living in China, accounting for only 0.04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total population.From CRI,2016-7-21
2016年7月26日 -
俞敏洪:创业要有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和踏实的目标
▼励志领袖俞敏洪的故事已经被大多数人耳熟能详,在继续引领庞大的新东方帝国前进之外,俞敏洪又联合创立了洪泰基金,转型成为投资人。于是,除了新东方的“老俞”,俞敏洪又多了一个新称呼“洪哥”。他很满意这个颇具江湖侠气的称呼,认为这既能显示他青春不老,又能拉近他与年轻人的距离。一向乐于对青年一代传道解惑的“洪哥”,自然也毫不吝于分享他的创业建议。人应该有宏大的理想,但更要知道去实现这个理想的具体的每一步应该怎么去做。◎“创业者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除了赚钱以外,还要为社会提供好的服务。” 正确的价值观是创业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隐形竞争力。“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让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你跟人打交道时肯定愿意跟一个好人打交道,如果这个人不好,他再有钱,再有才华,你也不敢重用他。任何一个行业,都要做到让老百姓愿意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委托给你,这样事情才能够做大。”俞敏洪如是说。 他曾提过,成功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成功后名利有可能就会失去,要想获得长久的成功,就需要有持久的理念和价值观。他谈到,自己的行动准则和做事要求就是“要做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也有好处的事情。别人并不仅仅指我的家人,也指整个社会中的成员”。所以,就创业而言,就是通过创业者和团队的实践和努力,服务于社会,这是除了创造利润之外,创业者最应该遵循的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了创业应该“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俞敏洪坚决反对一心挣钱、只顾利益、投机倒把等行为,他直言不讳,“我讨厌那些利用国家资源,或跟国家权贵结合起来创业的所谓企业家,或者利用国家资源和利用权贵来获得企业发展的人,坦率地说,这不是他们的本领,他们是利用人民的钱在做事情”。 所以,在为社会提供好的服务这一价值观下,俞敏洪给出了创业方向的建议:“在选择创业项目过程中,需要把科技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脱离生活和普通老百姓的创业都是不现实的,创业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变人民的生活状况,要使人民有所受益,这样的项目才具备成长下去的土地。”◎“创业者要有踏实的、能够完成的目标,我们要有把事业做大的决心,但设立目标的时候,必须一步一步来。” 创业一心争名逐利是不可取的,但另一个大忌是好高骛远。俞敏洪多次谈到,自己成功的部分原因是“有一份农民的踏实”,会做事的人要愿意从小事做起,做小事是成大事的必经之路,“大事业往往也要从小事情一步步做起来,没有做小事打下牢固的基础,大事业是难以一步登天的,创大业者往往都是从小事做起的”。 然而,在创业上,明白这点的创业者却不多。俞敏洪感叹现在的创业者中异想天开的人太多了,有些完全没有经验就想着创业,有些拿着商业计划书认为融到钱就大功告成,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切实地付出行动,这类人“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也有的人希望一蹴而就,俞敏洪曾举例说,有年轻人找他投资网站,预计两年后网站收入会达到10亿。目标很美好,大饼很诱人,但这都不过是想象,创业时雄心万丈想做大做强本无可厚非,但是关键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慢慢来。“新东方从来都是一点一滴做事,一步一步把事情做好,做到10个亿用了整整12年”,与之相比,创业者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踏实的行动,却希望短期内就达到高额回报,这是心态浮躁和目标不明确的体现。 为此,俞敏洪谆谆告诫年轻的创业者们,“这个世界永远不缺机会,缺的是努力抓住机会、把机会变成大机会的人,所以,一定要有踏实的目标,慢慢做,这世界上最需要的是靠谱的人”。本文选自《世界这么大,我们创业吧》,主编:苗绿、王辉耀,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年7月25日 -
【中国青年报】广东顺德发布五大引才新政
本报讯(亓洪良)7月20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发布五大引才新政,打出了涵盖人才确认、安居、入户、子女入学,以及提高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等方面的政策“组合拳”,尤其明确为博士学位以上及国家级顶尖人才提供20万~600万元的购房补贴。 顺德此次发布的五大引才新政,包括《顺德区高层次产业人才确认办法》《顺德区高层次人才薪酬补贴实施办法》《顺德区高层次人才安居办法》《顺德区人才入户管理办法》《顺德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管理办法(试行)》,旨在帮助各类人才在顺德安家立业、创新创业,让顺德成为优秀人才的“有作为之地”。 对比周边区域人才政策,此次顺德人才新政有多项突破。其中,在人才安居方面,到2018年顺德区将统筹建设不少于5000套人才公寓。据介绍,人才公寓是为在该区工作生活的高层次人才配套的,以解决其在就业、创业期间住房需求的过渡性免租用房。符合该区高层次人才安居政策中享受入住条件的人才,在申请通过后即可入住人才公寓。同时,提高租房补贴,并为博士学位以上及国家级顶尖人才提供20万~600万的购房补贴。 在人才入户方面,建立“基层-镇街-区”三级集体户体系,以解决不同层次的人才入户需求;在人才子女入学方面,打破户籍等限制,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子女可在全区范围内申请入读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此外,在提高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方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和上市公司中年薪50万元以上的科研人员、高技能人才、高级管理人员,发放年薪10%的薪酬补贴。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群英举例说,如年薪100万元的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就能获得10万元的薪酬补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顺德还将根据《顺德区高层次产业人才确认办法》向符合认定标准的高层次产业人才发放新版德才卡,该卡是广东省首张政府与银行资源整合的高层次人才德才卡,对政府公共服务和金融、文化、旅游、医疗、交通等领域资源进行了深度整合。符合条件的人才凭此卡可申请最高额度500万元的建行信用卡;信用贷款授信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境外融资信用贷款额度高达300万港元,抵押贷款额度高达8000万港元。 为配合系列人才新政的出台,顺德还专门设立顺德区外国专家局,这也是广东省第一家县区级外国专家局。顺德区外国专家局将负责来该区工作的外国和港澳台专家、教师、回国留学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承担引进国(境)外人才智力、项目的实施、平台搭建和对外联络交流工作。 在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王辉耀看来,在人才全球化的今天,顺德成立外国专家局,既是创新之举,也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 他在当天举行的顺德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国际人才流动被认为是全球化的三大浪潮之一,在全国的劳动力流动方面,顺德在广东是领先的;但在全球的人才流动上,中国才刚刚开始,希望顺德在这方面能作出更大突破。 顺德区政务委员乔吉飞表示,目前顺德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开放引领 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三大片区的一体化发展,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智力支撑,此前发布的《顺德区开放引领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要全力营造好的人才环境。而此次出台的系列人才新政,正是配合该计划的实施,通过优化、加码而制定的“升级版”人才政策。 为了让“升级版”人才政策更好落地,顺德此次还配套了十大项目,涵盖人才服务、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三大领域。除了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完善硬件设施、利用网络技术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的顺德区高层次人才活动中心、顺德区人才服务网上平台等项目,顺德还启动了微商创业孵化基地、顺德区智能装备及机械制造技能人才合作培养、顺德区养老专业人才合作等项目,紧贴当地智能制造、电子商贸等新兴产业,以及民政、养老等领域紧缺人才的需求,开展人才培育工作。文章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7月21日
2016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