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海归创业企业与民营企业对接合作与对比研究报告
2011年12月,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路江涌副教授合著的新书《海归创业企业与民营企业对接合作与对比研究报告》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4年2月24日 -
献给母亲的礼物:成功人士谈母亲
版次:第1版
2014年2月24日 -
中国海外发展——海外看中国企业走出去
在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中,“走出去”战略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国家利益早已超越传统国界和本土地域的限制,对外投资与国际化经营也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全球金融危机甚至加速了中国海外发展的进程。其中,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海外发展的重要部分,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化,需要中国企业的崛起、国际化、走出去作为支撑;中国在全球化产业链中从“制造中心”升级为“创造中心”,需要一大批通过创新创意赢得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同样,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与走出去,也需要中国政府充分发挥非直接干预的服务职能。
2014年2月24日 -
人才竞争——海外看中国的人才战略
中国刚刚颁布了国家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出台了雄心勃勃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中国政府正旨在从国家战略高度,通过完善培养、引进、评估、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营造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环境,通过培养和引进聚集中国需要的、并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领先争的顶尖人才与国际人才,来加快建设中国成为世界人才大国,进而推动中国正面临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创新型国家建设等重大挑战。
2014年2月24日 -
中国模式——海外看中国崛起
媒体推荐 模式本身的成功比什么都重要,只有模式的成功才能证明中国的价值的普世性;也只有当中国的模式具有了普世性,中国模式才具有可持续性。很显然,要使得中国模式具有普世性,中国必须继续学习好的国际经验。模式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但不是零和游戏。世界经验会影响中国模式,同样中国模式也会影响其他模式。模式之间的互相学习竞争和改进是全球化能够贡献给人类社会最宝贵的东西。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加剧令人担忧的失衡状况的宏观战略最终会导致失败。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正是2008年至2009年全球危机和衰退的原因所在。中国不会从这种后危机时期的最关键教训中获得特赦。 ——斯蒂芬?罗奇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 也许会出现一个中国世纪,但是那个世纪是22世纪,不是21世纪。 ——莱斯特?瑟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和经济学教授 在B益加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逐渐从硬实力扩展到软实力。中国模式能否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并真正成为广为认可的共识,最终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够有效地和制度性地解决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之间的关系。 ——刘宏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东亚研究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 上篇:起步 第一章 前中国模式?解析 新中国60年孕育新模式 中国发展模式:“和谐重于财神 中国模式背后的真相 中国模式为何可行 中国模式无法复制 中国模式代表集中高效 中国模式能够被围堵吗? 中国模式是发展中国家的新样板? 中国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样本 当心北京模式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 为何中国发展如此之快 中国增长的秘密动力 中国出口何以强劲? 中国发展模式的外部矛盾(节选) 中印开始在外包服务市场展开竞争 第二章 前中国模式?反思 中国经济历经“奇怪的10年 中国转型中的经济体制 迫在眉睫的停滞 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缺陷 中国经济在北京奥运会后面临的课题 “中国制造”低价时代可能终结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的高储蓄 中国社会财富剧增,贫富差距加大 中国以拉美为鉴 中国如何应对消除贫富差距的呼声? 中国经济崛起的环境代价 经济成功背后 中国的绿色变革(节选) 中国的绿色挑战 中篇:转型 第一章 新中国模式 “腾笼换鸟”:危机年代的奢侈? “中国制造”的优势逐渐消失 中国向高级制造业转型 金融危机和中国产业升级 增长方式亟待转换 中国物流业升级正当时 珠三角上空的阴云 信息革命加速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科技领域重要的竞争者 中国是个革新者,而不仅仅是效仿者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没有品牌的巨人 中国消费之谜 让中国人加薪刺激消费 第二章 从“中国-世界”到“世界-中国” 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 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国际经济秩序 全球经济秩序重建,中国欲承担更大责任 巨龙之呼吸:中国与世界经济 世界融合,中国发展 中国崛起与外部挑战 中国与世贸组织:既雄心勃勃又模棱两可的态度 “元”走向全球小小的一步 “中国效应”席卷澳洲 透过“非洲年”来看中国的境外投资 中国、非洲与石油(节选) 中国“走进”非洲 中国的增长对拉美意味着什么 下篇:破局 (正方)危中有机 20年内中国或成最大经、侨国 美国经济疲弱,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中国将以赢家姿态走出经济危机 中国借全球危机伸张影响力 中国经济度过考验期后会更加强大 中国经济前景如何? 中国在危机中重新寻找发展模式 “中国特色”到了关键时候 中国经济重心应转回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刺激渐显成效 传统“复兴”中国经济 中国的出口商关注国内市场 中国走出经济危机应该靠民间 “海龟”推动中国快跑 中国经济新的发展动力——海归派 中国应为人才回流创造条件 (反方)危险仍未过去 21世纪中国能控制世界吗? “中国世纪”还远没有到来 中国经济2031年将赶上美国 我开始担心中国经济 中国的硬着陆 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内外挑战 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暗藏风险 中国制造业规模“徒有其名 中国内需复苏,制造业过剩仍扯后腿 中国隐性债务令财政状况不乐观 做美国的大债主,中国的无奈 中国出口面临双重挑战(节选) 中国高科技企业陷入困境
2014年2月24日 -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报告(2009)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报告(2009)》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担任主编,汇集了国内外众多研究中国留学问题的学者、专家的观点。是专门研究中国出国留学活动的第一部蓝皮书,全书共分七大部分,向读者介绍了1949年以来中国留学事业的发展状况,并阐述中国人在外留学、留学回国、为国服务、留学人才政策环境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并对今后留学人才事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建议。
2014年2月24日 -
当代中国海归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主编的《海归推动中国》大型系列丛书最近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出版社在北京出版。这套系列丛书包括《当代中国海归》、《缤纷海归》、《魅力学者》、《创业英雄》、《财富裂变》、《资本推手》、《叱咤华尔街》和《巅峰职业》,共八本。这套丛书反映了当代中国海归的现状,讲述了近200位海归的成功经历,是目前为止国内行业覆盖面最广,研究范围最宽,采访人数最多,涉及领域最为齐全的一套研究和介绍海归事迹的系列丛书。从书中既有万众瞩目的共和国部长,又有甘于寂寞并为民族振兴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更有众多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的企业家,是当代中国海归全景式的画卷。
2014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