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刘燕华:企业“走出去”是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刘燕华先生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首先我要祝贺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的举办。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论坛,通过学习论坛的文件,我有两个体会,也是两个观点,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个观点,企业“走出去”是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2010年,南欧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我有幸参加了对南欧国家的调研,去了西班牙、葡萄牙跟意大利。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这些国家的经济相对比较平稳,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并不大,生产基本正常。这是我们不太理解的,所以我们当时就和那些国家的政界包括和智库进行了讨论。他们告诉我们,这些国家的经济大概有三大支柱。第一大支柱指的是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第二大支柱是国际资产对国家经济的支撑,第三大支柱是这些国家政策上面有一些灰色经济,藏富于民。有这三大支柱支持国家经济,政府债务危机在整个经济体中得到了稀释,所以它的影响不太大。 由此,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有国际化资产,这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积累,他们的国际资产是相当雄厚的,而中国只是刚刚起步。我们现在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正是我们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与世界经济融合的大势所趋;与其他国家实现合作共赢,是我们的愿望,也是其他国家共同的愿望。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全球配置下中国企业“走出去”,但是让什么“走出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有人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是让中国的产能“走出去”,我不同意,因为过剩的产能并不代表现代科技的发展潮流,其他国家的国情不同,也不会欢迎。有人说中国现在有钱了,“走出去”是对外投资,我也不同意,往往单纯的投钱并不能形成互补的利益增值和稳定。也有人说技术“走出去”、市场“走出去”,这些都不完全。 我认为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科技和产业革命不断进步的当代,企业“走出去”必须要有综合的、组合的套路,是各个方面来推动的。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硬实力,一是软实力。硬实力指的是资金、技术等等,软实力指的是文化和民心。龙永图先生也谈到过,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有一些教训。我就想起一个例子,中国曾经在东南亚国家帮助修水坝,看似一个建设工程本意很不错,但是因为在修建过程中没有顾及生态环境遭到了反对,前期大量投入打水漂。我们考察中发现,同样的一个地区,东亚国家的投资也既投资又“走出去”。他们就是每到一处,新建一个学校,建一个医院,建一个商店,投资量比我们小得多,但他们这么做的结果就把他们的“走出去”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民心、就业连在一起了。他们做了头一步之后继续投资,就可以稳扎稳打了。所以我们不能以我们的思维方式“走出去”,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民情、法律、管理不同,我们不能以我为主来考虑,要和投资的国家相互融合。我们需要反思如何才能使企业“走出去”与当地融合,从而实现共赢,最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上述就是我对这次论坛文件学习的两点体会。我非常赞赏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的副标题:加快合作,多元并存,这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大方向。 最后预祝大会成功,祝各位健康。 (根据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在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16年12月5日 -
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开幕致辞
2016年12月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海南三亚开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主持大会欢迎仪式,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国务院参事王辉耀,Smadja & Smadja战略咨询董事长Claude Smadja发表欢迎致辞。
2016年12月5日 -
中国企业“走出去”困难与解决建议 | CCG研究
摘 要
2016年12月1日 -
2015-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特点 | CCG研究
摘 要
2016年11月30日 -
2015~2016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 | CCG研究
摘 要
2016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