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一带一路投资研究之政治风险】——孟加拉
孟加拉地处南亚次大陆东北部,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接壤,东南毗邻缅甸,南濒临孟加拉湾。位于亚洲三大经济体中国、印度、东盟的交汇处,且是多方合作的桥梁与纽带,地理位置优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将极大程度地促进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地区贸易格局可能将被改写。在互联互通的区域建设背景下,孟加拉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望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商业枢纽。2013年中缅油气管道开通,孟加拉湾的交通线安全关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孟加拉的投资环境和政治风险有很大的意义。本研究中将会涉及孟加拉国内政治概况、经贸环境与关税情况、全面的投资环境和相关政治风险等。 一、孟加拉国内政治概况、政治结构 孟加拉本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同属一部。1947年,印巴分治后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归印度,东部归巴基斯坦。1971年东巴基斯坦独立,形成了如今的孟加拉国。孟加拉国人口主要由孟加拉族组成,占全国人口总数98%左右,伊斯兰教信徒占总人口的88. 3%。族群结构较稳定,族群性质的内部冲突较少。 2012年以来,孟加拉的政局相对动荡。自1991年,孟加拉实行议会民主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理为内阁首脑,每隔5年举行大选。在议会选举中由获得半数以上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阁,多数党领袖担任政府总理。孟加拉党派众多。1991年以来,基本上来说,都是由民族主义党和人民联盟两大政党轮流单独执政,或与其它小党联合执政。孟加拉之前的宪法规定:当政府任期结束后,将权力移交给看守政府,看守政府负责组织下届大选。2011年,在执政党人民联盟的主导下,孟加拉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了看守政府制度。对此,反对党联盟表示激烈反对,不断发动集会、罢工,要求废除该修正案,担心看守政府的缺失会影响大选的公正性。2014年,执政党人民联盟组织大选,前反对党民族主义党及其反对党联盟的公正性缺失为由拒绝参选。人民联盟如期进举行了选举,并在大选中赢得了议会300个席位中的232席。 二、中国与孟加拉外交关系 孟加拉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孟加拉国重视多边外交,积极参加联合国、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运动、英联邦等国际组织的活动,致力于推动区域和跨区域合作,努力发挥其在孟加拉湾区域的地缘政治作用。孟加拉着眼于平衡大国关系,同时注重发展与穆斯林国家的传统关系。 1975年,孟加拉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到2015年恰逢中孟建交40周年。建交后,双边关系发展迅速,高层互访频繁。齐亚?拉赫曼总统、艾尔沙德总统曾多次访华,卡?齐亚和哈西娜出任总理后均首访中国。我国政要也曾多次访问孟加拉。一些孟国政要把中国当作“四季挚友”,高度重视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2010年中孟两国宣布建立和发展更加紧密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三、孟加拉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及其投资环境 (一)中孟双边经贸关系 总体来说,孟加拉贸易条件较好,市场广阔。孟人口规模庞大,近年来经济不断增长,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潜力巨大。另外,1972年,孟加拉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并自然转为WTO成员。孟加拉在经济上推崇贸易自由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幅削减关税,同时也逐渐取消非关税壁垒。孟是南亚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在孟投资可以享受南亚地区贸易优惠,大部分商品关税低于5%。由于孟加拉属于最不发达国家,其出口产品在欧、美、日、加、澳等国家享受免关税、免配额等优惠贸易待遇。 近年来,中孟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2000年时两国贸易额仅为9亿美元,2005年超过了24亿美元,2009年以来两国贸易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4年两国贸易额达到125.47亿美元,同比增长21.98%,孟加拉已成为我国在南亚地区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5年6月5日 -
储殷:习总书记欧亚三国行展现中国独立的大国意志
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
2015年6月4日 -
日本投资1100亿 只为“斗气”亚投行?
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黄日涵 5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了今后5年投资大约11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当各方正在期待亚投行大展身手之时,有强烈落寞感的日本弄了个大新闻。 目前,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最终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国、日本和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的章程谈判,预计年底前章程生效正式运行亚投行。 日本千亿美元的来源渠道 对日本提出的这一投资计划,许多人感到吃惊:经济颓靡的日本,如何拿出1100亿美元。而据研究表明,2014年以来,日本经济复苏出现较大波动,经济复苏放缓,投资需求减弱。前两个季度GDP增速一高一低;此外日本国民消费需求下降,消费者信心不足;出口增长疲软,贸易逆差扩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20日发布的2014年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是日本的两倍。 据不久前日本内阁府公布的GDP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日本实质GDP与前一年相比减少1%;2014年日本个人消费与前一年相比减少3.1%;住宅投资也大幅减少11.6%;企业设备投资则减少0.5%。 由此可见,日本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是那么乐观,可为何还要投入1100亿美元搞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不少专家认为,日本经济日益低迷,而这次突然投入1100亿美元,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日本隐藏了一些实力。 此外,日本这次投资计划和两年前增加对非洲投资是一样的,日本计划在5年内对非洲投资3.2万亿日元,约300亿美元,其中约100亿美元是传统的政府开发援助贷款,另外200亿美元是民间投资。 在一般情况下,日本都是通过政府开发援助贷款战略支持美国,而美国支持日本拿出1100亿美元投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性很低。 考虑到日本对亚洲的政府开发援助贷款比非洲要多,因此投入1100亿美元也并不是没有可能。中国对外援助开发投资往往是政府出资,而日本的模式则是官民共进,与中国有所区别。 按照日本官员的说法,与前5年日本此类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相比,这项计划的金额增加30%,其中大约半数资金来自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等国家机构。 投入千亿美元为了什么 安倍宣布这项投资计划之后,日本媒体解读为,这一新计划意在表明日本致力于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转让,帮助亚洲各国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同时“区别于亚投行”。但这一计划宣布之后,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与亚投行的竞争关系。 日本经济界对日本政府没有加入亚投行是极为失望的。他们首先认为政府信息评估错误,以为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不会参加亚投行;此外,日本的财经界人士认为日本政府排斥了亚投行,使得日本企业丧失了在亚洲基础建设方面的一个商机。 对于日本为何要投入1100亿美元,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为了平息日本国内经济界要求加入亚投行的压力,体现日本的经济影响力,与中国争夺市场;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向美国表明立场,也体现日本的同盟价值。 日本国内财经界看重的可能是巨大的投资市场,他们认为日本有在亚洲搞投资和援助的经验,这有出于经济目的的考虑。但为了政治上压制中国,日本恐怕是打错了如意算盘,如今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中国“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日本与中国在亚太区域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压制中国,日本将有可能得不偿失。 据预测,日本投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计划专注于推动投资,对亚洲国家而言将是“福音”;但如果意在与亚投行“斗气”,日本可能“得不偿失”。 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呈现出相互竞争的态势,对于这种局面,亚洲国家当然是乐见其成。亚投行的出现让后者放下了傲慢,为亚洲的基建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实际上,从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以来,日本嘴上说不在意,但背地里却十分在乎。日本拿出1100亿美元,超过亚投行的100亿美元,试图压过亚投行,这种做法恐怕会损人还不利己,不仅经济收益受阻,国际形象也受损。 日本的这一做法也印证了一点,在政治和军事上,日本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在经济上,日本却要被中国牵着鼻子走。 拆台竞争不如合作共赢 5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接见日本3000人访华团,并发表重要讲话,交流活动期间,习近平主席收下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亲笔信。许多日媒认为,中方在对日关系上传递出积极信号。习近平主席出席这次活动也说明了中方对于中日关系的重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关系的好坏,将决定整个东亚区域的稳定。 自2012年日本购岛闹剧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在徘徊。特别是2014年,中日关系经历了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峻的一年。在历史和现实问题上的各种争端,使得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得扑朔迷离。 在历史问题上,对侵华罪行的态度、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和慰安妇等问题是中日两国间的主要阻碍;在现实问题上,钓鱼岛争端使得两国改善关系的努力变得更加困难。在南海问题上,日本也企图与东南亚国家联手来制衡中国。 除此之外,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博弈也日益频繁,中国前脚刚到非洲进行访问,日本后脚就跟进。中国刚启动亚投行千亿美元的资金,日本就宣布投入1100亿美元。“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日本投入1100亿美元,如果是为了对抗亚投行,未必是个最优选择。 对本轮投资,日本首相安倍强调,日本的投资将主要集中在地铁和桥梁建设,尽管这些项目昂贵,但耐用、环保以及抗灾是这些项目的优势。为了推动这一项目,日本甚至不畏惧一些国家的较高投资风险系数,可见日本制衡中国的决心。加入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未必是一个零和游戏,而如果日本与亚投行携手,各自发挥不同领域的优势,联合把蛋糕做大,也许可以收获一个双赢的结果。中国近两年来不断地强调打造亚洲国家“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在亚太区域唯有携手合作,才能开创共同美好的未来。 对中日两国的发展前景,中方一直高度重视,并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日本如何回应,是否投桃报李,需要看安倍政府的具体做法,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与其拆台竞争不如合作共赢。
2015年6月1日 -
【一带一路投资研究之政治风险】——斯里兰卡
中国主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斯里兰卡将成为南亚地区整体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抓住机遇、利用优势的同时,近期斯里兰卡政府叫停中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风波,也提醒我们需要注意投资斯里兰卡的政治风险。 斯里兰卡国内政治概况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靠近欧亚国际货运主航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转运、中转和补给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随着印度洋贸易通道功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斯里兰卡的战略作用也备受关注。与南亚其他国家相比,斯里兰卡在交通条件、人口素质、法律制度、商业环境等方面都更胜一筹,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之一。 斯里兰卡于1948年宣布脱离英国独立,1978年改议会制为总统制,现效仿西方民主制度,实行多党竞争,三权分立。斯里兰卡总统为国家元首,由总统任命政府总理和内阁成员。国家实行一院制议会,议会中共有225名议员,议员任期为6年。 斯政府与国内“泰米尔伊拉姆解放虎”组织自1983年开始不断发生冲突,共计约造成7万多人死亡。2002年至2008年斯里兰卡政府曾与猛虎组织进行了多次和谈。双方谈判并未产生实质性成果,武装冲突仍不断发生。 2009年5月,政府宣消灭了“猛虎”组织主要头目,收复了被控制地区。内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不断批评斯里兰卡政府在流离失所者安置和保护人权方面的问题,并曾对斯里兰卡进行了贸易制裁。目前,斯政府正积极推进战后经济重建,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总体趋于稳定。 2015年1月斯里兰卡举行总统选举,反对党候选人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以轻微优势当选新总统,击败前总统拉贾帕克萨。2014年11月,当时任总统拉贾帕克萨决定提前两年举行总统大选时,外界普遍认为他将能顺利连任。但随着竞选进程的发展,身为卫生部长、执政党自由党总书记的西里塞纳与执政党决裂,并倒戈成为反对派共同推举的候选人,竞选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中国与斯里兰卡外交关系 斯里兰卡政府主张独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外交侧重点是为解决国内民族融合问题寻求国际支持。斯政府坚决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积极呼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中斯之间有着历史悠久的友好往来。1957年中斯两国正式建交。建交近60年来,双边关系友好、稳定,近年来高层互访频繁。2005年,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斯,宣布建立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在应对境内恐怖主义等问题上,中方对斯给予理解和支持,维护斯里兰卡局势的稳定。2009年斯内战结束后,中斯关系稳步发展。2013年,斯里兰卡时任总统拉贾帕克萨访华,两国宣布将中斯关系提升为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9年斯里兰卡内战后,西方国家在斯里兰卡的影响力有所降低,中、印两国对斯里兰卡的影响力相应提升。泰米尔人问题是印度对斯里兰卡外交的传统重要议题。另外,中国和印度都非常重视加强对斯里兰卡的投资建设和经济援助。 中斯双边经贸关系 双边贸易:近年来,两国在各领域互利合作不断扩大,双边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斯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斯双边货物贸易额为36.2亿美元。其中,斯里兰卡对中国出口1.7亿美元,占斯里兰卡出口总额的1.6%;斯里兰卡自中国进口34.5亿美元,占斯里兰卡进口总额的17.9%。当年,斯里兰卡对中国贸易逆差为32.8亿美元,增长15.5%。 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斯里兰卡出口贸易中位居第十五位,在斯里兰卡进口贸易中位居第二位。 双向投资:随着中斯两国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对斯里兰卡投资快速增长。随着斯政府专心投身于国内经济建设,中国企业深度参与了海港、机场、发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如火电发电项目,汉班托塔港口,贾夫纳内环公路等。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3年中国对斯里兰卡直接投资流量7177万美元。截至2013年底,中国在斯里兰卡直接投资累计金额2.93亿美元。中资企业在斯里兰卡投资主要以承揽工程和设备出口等形式为主,伴有少量的电信服务项目和纺织行业项目。 自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企业开始在斯里兰卡进行建筑承包工作,目前已在该国承包工程市场中占据了约30%的市场份额,和韩国、日本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斯里兰卡。访问期间,中斯两国宣布进行自贸区谈判,并签署了1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另外,斯里兰卡也是亚投行倡议的积极参与者和创始会员国,积极回应了中国“一带一路”的构想。
2015年5月25日 -
【一带一路投资研究之政治风险】——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共和国地处印度洋中心,是多条国际主要航道的必经之地,在国际远洋运输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马尔代夫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渔业、航运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较强,对外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一、马尔代夫基本情况概述 (一)自然环境
201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