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夏尊恩:中美贸易谈判前景乐观,但还需要讨论经济关系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美国商会主席Tim Stratford(夏尊恩)在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夏尊恩认为,关于贸易摩擦,有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美国人认为,中国有承诺,但承诺没有实现。比如2012年,在WTO协定中,美国的信用卡公司可以在中国做人民币业务,但现在还是做不到。 第二个问题:中国没有做承诺,但美国仍然会觉得这个关系不公平,应该进行调整。比如在互联网业务中,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能够非常自由地在美国做业务,但在同样的情况下,美国的公司在中国面临了一些限制,所以感觉不公平。 第三个问题: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比如中国政府认为,中国核心的一些行业应该成为世界领袖,因此政府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和补贴,让中国这些行业成为全球领袖。 但是美国不相信这种理论,他们觉得美国政府在经济中不应该涉入如此之深,这是不公平的,美国企业没有政府补贴。另外,中国政府选择政策工具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中国把这叫做“系统性问题”。但美国做事的方法和中国不一样。从长期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和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很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 从中美第一阶段达成的协议来看,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多讨论和解决。作为美国商界来看,第一阶段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在实质性的问题上,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两国政府怎么去讨论呢?这让大家有些担心。对于两国之间贸易方面的问题,双方还是有信心且很大进展,但双方能够接受的程度还是有些不一样。 第一阶段,我们获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关税问题上,可能会有螺旋式的发展。不过,在解决短期问题的方面,不可能会有这么乐观的方向。 除了贸易方面,中国政府间代表讨论的核心是经济关系。它不属于谈判中的一部分,但是确实有关系,比如涉及国家安全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互联网、基础设施等系统方面,这些方面会对国家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对经济关系也有影响。两国政府确实没有做这些关系的讨论,只是纯贸易方面的讨论。但中美需要先谈这些,再来讨论两国之间的贸易问题,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信心给商界。 有些人会关注,中美会不会脱钩。实际上两国都有很有能力的人,最终会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但可能要花一些时间。美国政府缺乏非常清楚的、全面性的政策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而中国正在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这里有一些工作要做。 中美肯定不会脱钩。对外国的商界来讲,外商投资法出台是件好事。希望中国不断推动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希望中国企业不会有过多的政策,或者行业支持。 关于贸易谈判前景,夏尊恩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两国都需要认真分析,到底现在处于什么道路中,把商业领域政治化是非常不好的选择。有些时候,如果中国更针对美国公司,美国对中国的印象会更差,这不是一种正向的发展循环。 文章选自中国网,2019年11月4日
2019年11月11日 -
刁大明:弹劾喧嚣下,莫忽视国会选举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刁大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2019年10月21日 -
徐洪才:将中印、中尼睦邻合作提升到新水平
文章选自公众号“洪才经济”,2019年10月12日
2019年10月21日 -
王勇:以开放自信处理中美关系
王勇,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019年10月17日 -
沈建光:中美贸易“休战”的背后
专家简介
2019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