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黎江 黄日涵:法国尼斯恐袭凸显安全管控漏洞
文 | 黎江 黄日涵
2016年7月18日 -
储殷:伊战报告,一场追悔莫及的反省秀
近日来引起全球舆论关注的英国“伊战报告”,不过是一场生米煮成熟饭之后的反省秀。 文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储殷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表示愿意为伊拉克报告陈述的错误承担全责。图片来源:路透社坦率而言,近日来引起全球舆论关注的英国“伊战报告”,不过是一场生米煮成熟饭之后的反省秀。即便是当初,也没有多少人真心以为,那些消灭萨达姆的理由有多少能站得住脚。英国的“伊战报告”只是说明了,撒谎从来不是政治的问题,甚至还是政治中最常见的艺术,但是当撒谎的结果是愚蠢的,撒谎就很容易成为问题。撒谎的只是布莱尔吗?那些编造谣言蛊惑脱欧然后一走了之的鲍里斯之徒就没有撒谎吗?在西方代议制民主国家的政治过程中,有一对根本冲突的要素。那就是一方面,所有政治过程的逻辑起点都是寻找过程尽头的“民意”,能否反映民意与政治建制的合法性密切相关。但是另一方面,民意通常又只是政治过程的一个结果,人们与其说是通过政治过程来寻找民意,不如说是通过政治过程来塑造民意。大众“关注什么,讨论什么”,与“不关注什么、不讨论什么”的意志,往往只是一系列精心操弄的结果。“伊战报告”向英国人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真相,那就是英国早已不是一个拥有独立意志的大国。作为一个长袖善舞的老牌强国,毫无信义的翻云覆雨手其实并不值得太多纠结。值得关注的是,布莱尔的谎言并非出于英国的利益,而是出于将英国利益与美国利益不假思索的捆绑。对于一个曾经长期主宰世界的大国而言,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在“是否投入一场战争”这样的重大问题上,英国丧失了自己的独立视角,而成为为美国而战的附庸国家。在英国不惜“脱欧”以“捍卫”主权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结论尤其令人悲哀。2016年7月6日,英国伦敦,英国伊战调查报告—齐尔考特报告今天公布于众。市民游行示威,抗议托尼·布莱尔和小布什。图片来源:Sipaphoto然而如果以历史的维度来审视这一问题,这样的结论又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二战以后的整个英美关系,就是一个美国逐步驯化英国的过程。从强迫英国放弃全球殖民体系使其重新成为一个中等国家,到苏伊士运河危机中逼迫英国撤军,从而摧毁英国的霸权信誉,美国对于英国的改造是连续的、坚定的,它的目的就在于将英国最终变成一个从属于美国的国家。在此意义上而言,“伊战”其实是对于这一改造结果的最终验证,那就是英国的统治精英已经具有了一种将美国与英国国家利益混同的自觉。2003年6月18日,美军士兵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美英联军临时总部门前持枪面对数百名示威的前伊拉克军人。 新华社记者赵建伟摄如果“伊战”的结果不是极端主义的崛起、“伊斯兰国”的壮大以及中东地区的溃败,那么即便西方公众最终发现了萨达姆只是一个被谎言毁灭的可怜虫,恐怕也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没有萨达姆的世界更美好”。即便在当时那个时刻,英国的公众也非常清楚,那场战争的本质其实不过就是自古以来国际社会屡见不鲜的恃强凌弱而已。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愚蠢的战争引起了一系列的显而易见的灾难性后果,恐怕也不会有“伊战报告”这么煞有介事的认真反省,这与其说是道德与良知在起作用,不如说是精于算计的英国人对于战争后果的痛心疾首。 文章选自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2016年7月9日
2016年7月13日 -
王义桅:英国脱欧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全球化
2016年7月7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CCG月度名家午餐会,本次午餐会的主题为“欧盟冲击波--英国脱欧引发的经济与金融震荡”。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CCG特邀高级研究员王义桅在活动上表示,英国脱欧短期内对中国关系来讲,由于市场的波动和中国投资了伦敦的金融市场等原因,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但长远上更有利,要从这个事情本身看得更远一点。我们原来看世界的方法有许多纰漏之处,还是要客观的看英国脱欧,而不要太多的从道义的观念来看它。
2016年7月12日 -
崔洪建:我们在看待脱欧问题上的“理性”是有偏好的
2016年7月7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CCG月度名家午餐会,本次午餐会的主题为“欧盟冲击波--英国脱欧引发的经济与金融震荡”。 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活动上表示:在全球化、网络化这样一个世界,以后怎样分析和判断政治、经济事件的走向,这是对研究者提出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们要相信英国离开欧盟,使英国重得经济自主权。尽管公投的形式本身是民粹,但它最先是由精英创立的。它既是由上往下,又是由下往上的过程。所以,我们也希望接下来的英国精英是足够理智的,继续朝着全球化的方向走。
2016年7月12日 -
黄平:脱欧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其“不确定性”
2016年7月7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CCG月度名家午餐会,本次午餐会的主题为“欧盟冲击波--英国脱欧引发的经济与金融震荡”。 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在活动上指出,英国脱欧后第一受到冲击是英国经济,第二是欧盟,第三是西方经济。这样一个冲击使得人们要重新看待英国英镑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对金融、股市和经济的疑虑和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会持续一段时间。同时也会造成全球化的逆向,并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2016年7月12日